学术投稿

一种新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Maraviroc

徐雨;姚瑜

关键词:趋向性, 趋化因子受体, 共受体阻滞剂, V3环序列
摘要:Maraviroe(又名UK-427857,由辉瑞制药研发,在美国以外使用商品名Selzentry或Celsentri)是获得FDA和EMEA批准的首个新型口服HIV-1抑制剂.该药物被寄望于只对携带R5病毒的患者(即JHIV-1感染者中的1个亚群)有效.目前,有关该药物的广泛使用主要面临2个问题:一是缺乏简便而适用的R5病毒特异性检测方法,即趋向性测试;其次是对于R5和X4病毒在感染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还不够.本文探讨了人们应用目前可用的测试法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备选测试方法的潜在作用.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相关文献
  • 窄谱抗生素头孢磺啶钠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较强,在临床上的危害很大,现有治疗药物由于抗菌谱较广,容易导致菌群失调,进而造成二重感染.头孢磺啶钠属窄谱抗生素,抗铜绿假单胞菌专属性好.但近年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磺啶钠亦产生了耐药性,因此解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问题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庆;游莉;刘家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氟喹诺酮: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AIDS病的相互结合,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出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明确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二线抗结核病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但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氟喹诺酮单独使用及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外和巨噬细胞内分枝杆菌的体外活性方面比较全面地评价了这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

    作者: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主要为①药物靶酶及编码基因的改变②药物在体内蓄积量减少:主要为nora,norB,norC基因介导的外排泵表达增加导致外排增加.因而针对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有广泛的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NorA外排泵抑制剂.

    作者:陈寒冬;钟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与儿童线粒体毒性

    在近lO年中,抗逆转录病毒(ARV)联合疗法对儿科HIV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显著影响以及其在防止HIV母婴传播(MTlCT)中所起的作用不应该被低估.然而,感染了HIV-1的儿童患者在其出生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则不可避免地长期接受ARVs治疗,而由此产生的累积毒性也随之显现出来.已有证据表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在体外对动物模型及采用NRTI治疗的成人和儿童具有线粒体毒性.这种NRTI所致线粒体毒性的可能机制包括线粒体DNA(mtDNA)复制的损伤和点突变的发生.mtDNA合成的改变很可能使得mtDNA编码的呼吸链亚单位的产量减少,导致氧化磷酸化受损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在儿童中发生的.NRTI相关性线粒体毒性有着各种表现,其中包括乳酸酸中毒、胰腺炎、心肌病和神经病,这些与接受NRTI治疗的成人患者和有先天性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儿童相当.为了预防MTCT,未受感染的婴儿常常从其母亲受孕开始直至整个胎儿期都得与多种ARVs接触.动物模型试验表明,围产期接触NRTI会引起线粒体毒性,但至于NRTI治疗对儿童线粒体的影响程度如何仍存在争议.因此,目前亟待就减低NRTIs剂量或使用线粒体毒性较低的NRTIs对儿科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在这样一个治疗选择不断增加的时代,小化药物相关性毒性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作者:刘党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组合化学方法合成1,3,5—三嗪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基于天然或合成抗菌肽具有疏水性及带正电荷的特性,本研究以1,3,5-三嗪作为母体,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三嗪衍生物.抗菌试验证明这些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低溶血性,并能在低于低抑菌浓度的情况下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膜的生长.

    作者:周春晖;杨安妮;李敏;KALLENBACH Neville;刘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Maraviroc

    Maraviroe(又名UK-427857,由辉瑞制药研发,在美国以外使用商品名Selzentry或Celsentri)是获得FDA和EMEA批准的首个新型口服HIV-1抑制剂.该药物被寄望于只对携带R5病毒的患者(即JHIV-1感染者中的1个亚群)有效.目前,有关该药物的广泛使用主要面临2个问题:一是缺乏简便而适用的R5病毒特异性检测方法,即趋向性测试;其次是对于R5和X4病毒在感染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还不够.本文探讨了人们应用目前可用的测试法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备选测试方法的潜在作用.

    作者:徐雨;姚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解读英国抗菌化疗协会2008年版CA-MRSA感染诊疗指南

    这一针对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感染的诊疗指南是由英国抗菌化疗协会(British Society for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负责制定的,其目的是为在社区诊所和医院工作的相关临床医师提供一些适用的有关CA-MRSA诊疗方面的建议,其中包括:何时及何种情况下发生的感染属于CA-MRSA感染,应该何时用何种方法进行MRSA细菌培养;患者一旦被确诊为CA-MRsA感染,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包括确定其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作者:姚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博来霉素族抗肿瘤药物为氨基糖肽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括性,在临床中长期被用作一线治疗药物.本综述通过肿瘤细胞凋亡和衰老、耐药、毒副反应的信号通路等方面,介绍该族抗生素的研究进展.此外,近来还发现此类抗生素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作用,扩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王燕;王真;何琪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喹诺酮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广谱、高教、低毒性的一线抗感染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等系统性疾病.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因此,寻找能够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更具特点的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菌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经过药物化学家的孜孜探索,近年来已发现若干类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其中喹诺酮类似物异噻唑喹诺酮和喹唑啉二酮在克服耐药性方面极具潜力,而喹诺酮与其它抗菌剂如利福霉素和口恶唑烷酮形成的杂合体药物在对付喹诺酮耐药菌以及对二者均耐药的细菌感染方面可能大有作为.除已知的香豆素类抑制剂外,以拓扑异构酶中的非喹诺酮键合区为作用靶点的新型抑制剂不断涌现,其中喹啉类抑制剂的体内外活性和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而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苯并咪唑及吡唑类抑制剂对耐药菌虽然具有优秀的体外活性,但其体内活性并不理想.此外,筛选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进一步寻找新到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带来更多的希望.

    作者:冯连顺;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