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筛选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动杆菌耐药株.不动杆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逐年增加.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了解其耐药机理及其检测对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很有必要.
作者:黄艳飞;陈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外科疗法、化疗、放疗和抗菌药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医院感染不断增加.了解当前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播散趋势,可针对性选择防治医院感染的有效药.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可选择氨基青霉素+酶抑制剂、苯唑西林以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肠球菌医院感染,约90%粪肠球菌对氨基青霉素敏感,对该药敏感的屎肠球菌不足50%,对氨基青霉素耐药性肠球菌医院感染应选用万古霉素;肠杆菌医院感染的治疗,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分别对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菌和克雷伯氏菌有效,产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菌株通常对青霉素+酶抑制剂、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敏感.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和真菌医院感染的治疗以及对医院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法和预防问题也做了简要评价.
作者:于守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具有许多复杂的耐药机制,包括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关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的临床、细胞和分子因素的资料不断积累,对真菌的耐药性机制的理解日益深刻.本文综述了目前全身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诊断、流行病学和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深入的了解耐药性,以便为将来预防和治疗难治性真菌病,制定出更好的检测方法.
作者:郑方算;黄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及念珠菌耐药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人们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关注.在基因分子水平上,至今已发现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存在二种机制: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过度表达、药物靶酶基因的突变或过度表达.念珠菌对唑类药物高度耐药通常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劲松;宋诗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从抗细菌性感染中对吞噬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内积累和摄取喹诺酮机制及喹诺酮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了几年来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张慧芳;李嗣英;林赴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整合子具有特异性整合位点,能够整合外来的抗性基因簇.一般定位在质粒或转座子上,广泛分布在肠道内革兰氏阴性菌中,是耐药基因在病原菌间水平传播的重要因子.
作者:张之文;王红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真菌的耐药性迅速发展.真菌耐药性的发展是抗真菌感染治疗面临的又一难题,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耐药机制,并提出控制其耐药性的对策.
作者:黄文祥;王其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与内毒素的释放以及畜禽体内的残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畜牧业的生产与经济,而且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存环境.本文以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与抗生素治疗导致细菌内毒素的释放及畜禽体内残留现象进行综述,并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作者:赵红梅;金升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Apidaecin型抗菌肽早是从受诱导蜜蜂(Apis mellifera)淋巴液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抗菌肽,它一般由18个氨基酸组成,包括3个精氨酸和6个脯氨酸残基,对革兰氏阴性菌有特异的抗菌功能.本文对其生物多样性、结构特点、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大福;吕顺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采用不同菌龄的接种混合物培养顶头孢霉M25,可提高头孢C的产量.早期与后期的接种体的比例为3:7时,得到CPC浓度的大值(2.17g/L).
作者:骆红英;廖福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天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但易受肾脱氢肽酶-Ⅰ(DHP-Ⅰ)的影响,因此,在保持广谱和强抗菌活性的前提下进行结构改造,使之对肾脱氢肽酶-Ⅰ稳定,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一些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胡雪芹;赵凤生;陈代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