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马小燕
目的: SonoVue在经外周静脉注射的血管显像方面的应用具有优势,现探讨对比增强超声在非血管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特点。资料与方法68例均经引流管/造瘘管注入SonoVue在实时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置管位置、引流范围、超声造影剂在腔内的运动过程。结果对比增强超声准确地显示引流管/造瘘管增强区域68例,异常增强区域9例。对比增强超声提示3例初次置管失败,5例出血,1例胆囊结石。25例胆道置管引流术提示梗阻部位;22例肾造痿术显示输尿管通畅性并判断梗阻部位;1例肾囊肿穿刺硬化术准确测量与肾门距离。结论用于非血管腔道成像的超声造影剂在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孔艳鹏;冯蕾;夏要友;孙琰;陈坤;林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春洪教授主编的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图解丛书》一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有3个分册,分别是《脊柱四肢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颅脑与头颈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胸腹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应用Scenium软件分析正常人脑PET图像,研究不同性别人脑葡萄糖代谢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资料与方法收集493例男性和27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的脑PET图像,按年龄将不同性别体检者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2岁组。应用Scenium软件对所得脑PET图像进行归一化并勾画脑区,获得各脑区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各脑区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不同年龄组间多数脑区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0~5.316, P<0.05),仅右侧内侧颞叶和小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1~1.935, P>0.05);而女性不同年龄组间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1~1.706, P>0.05)。男性31~40岁组脑代谢水平达到高峰,51~60岁组脑代谢水平降低明显,降低区以扣带回、距状裂及周围皮质显著;而61岁以后脑代谢水平趋于稳定。女性31~40岁组脑代谢水平有显著的高峰,其后随年龄增加,脑代谢无明显降低。结论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非匀速性下降趋势,男性随年龄增加脑功能代谢降低较明显,51~60岁时为显著,而女性随年龄增加脑功能代谢降低不明显。
作者:徐梅;牛荣;邵小南;邵晓梁;王小松;王跃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的MRI平扫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炎患儿的颅脑MRI资料。结果85例患儿头颅MRI平扫阴性28例,阳性57例,其中10例为斑点或片状病灶散在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丘脑及小脑蚓部,呈稍长或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T2FLAIR、DWI多数呈高信号。47例病灶位于脑干,以桥脑被盖部及延髓为主,其中17例DWI见脑干被盖部呈对称斑片状高亮信号,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或等信号;30例表现为脑干背侧片状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9例病变对称性向四脑室周围延伸,其中1例累及两侧大脑脚。结论小儿HFMD并发脑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以脑干被盖部为主;DWI及T2FLAIR序列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杨静;孙聚葆;黄咏文;李新瑜;詹浩辉;宋海乔;李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举办的第14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riental Conference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OCIN)将于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秉承“沟通、合作、规范、创新”的宗旨,以“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合作”为目标,致力于创建国际化学术交流、高端科研展示、多学科高峰对话、实战型技术演示、个性化临床讨论、全方位培训等为一体的神经介入领域精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新增设了急性卒中管理模式与再通策略论坛、护理论坛等,对急性卒中内外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开展、实施和疗效评估及护理管理、专科介入治疗护理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大会将继续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剖析科学问题,以专业的视角关注技术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此,我们也诚挚地向您发出邀请,您的加入会使大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诠释古老华夏智慧的青春篇章。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ng/ml, CA12535.32 IU/ml,CA19-910.30 U/ml。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示右下腹见一大小约4.8 cm×3.0 cm以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块,呈烧瓶形,边缘清晰,壁厚薄不一,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淤泥状回声和分隔,混合回声团块后壁回声增强。阴道超声检查示右侧卵巢旁见椭圆形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边界清,有包膜,混合回声区与右侧卵巢不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团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0~0.83。子宫卵巢周围见游离无回声区,较深处约3.4 cm,包绕子宫,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呈胶冻样。超声诊断:腹腔囊实质性团块,恶性待排,考虑阑尾或右附件来源可能,盆腔中等量积液,呈胶冻样。后穹窿穿刺抽出白色胶冻样液体。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和阑尾切除,术中所见:盆腔内黏液样液体约200 ml,阑尾处见一约4.0 cm×4.0 cm×3.0 cm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作者:陈卉;李忠;田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胶胶体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1∶6、1∶1、6∶1、1∶0。使用双能CT扫描后,以80 keV进行单能量图像重建,应用Liver VNC软件将双能数据进行虚拟平扫及碘含量分析。结果在8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的条件下,第一组混合液的CT值为379~383 HU,第二组混合液的CT值为170~173 HU,且两组实际碘浓度与测量碘浓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分离图像中,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区分不明显,碘和铋造影剂区分明显。结论双能CT可以区分铋和钆这两种衰减率不同的造影剂,原子序数相差越大,区分效果越明显。
作者:王琦;孙梦月;时高峰;田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门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17例)、S2期(13例)、S3期(15例)、S4期(21例)和中晚期肝硬化(22例)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CT增强图像上测量各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将所测结果与病理学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用于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判断S≥4即早期肝硬化的评价。结果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从S3期开始至肝硬化期逐渐增宽,其中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增宽与对照组、S1~S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04, P<0.01)。ROC曲线显示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判断S≥4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佳诊断宽度为≥10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和71.4%。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作者:胡菊林;戴小平;周建波;李金明;梁青;肖影群;邓秋华;田克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频率探头、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剪切波速度(SWV)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利用弹性成像模型,使用凸阵探头测量SWV时,取样线角度取0°、1°~15°、16°~30°、31°~45°,感兴趣区深度取1 cm、2 cm、3 cm、4 cm、5 cm、6 cm、7 cm、8 cm;使用线阵探头时,感兴趣区深度取1 cm、2 cm、3 cm、4 cm,对SWV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探头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感兴趣区深度增加,凸阵探头测值由高估转变为低估,线阵探头测值则始终表现为低估。使用凸阵探头时,深度和角度对SWV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5.87、35.96, P<0.01),且两者影响具有交互作用(F=17.63, P<0.01);取样线角度<15°时,角度对测值影响较小,4 cm深度测值接近标准值,5 cm时偏差大。使用线阵探头时,深度对测值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cm时,测值接近标准值,4 cm时偏差大。结论探头频率、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均对SWV有影响。使用凸阵探头时,以取样线不超过15°、深度4 cm时测值较准确;使用线阵探头时,深度1 cm时测值较准确。
作者:杨龙;袁建军;王绮;吴刚;郭文清;王文伟;赵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无创性局部消融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它对传统肿瘤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了有效补充,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肝、肾、胰腺、前列腺、乳腺、骨骼、子宫等部位的良、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1]。目前的研究热点是HIFU与靶向药物输送相结合治疗实体肿瘤,其核心是HIFU增强靶向药物(包括化疗药、蛋白质、基因制剂等)的输送,增加药物在瘤体内的吸收,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因此有望成为局部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赵银珠;熊屏;陈亚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移植肾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血流灌注参数的特征,为临床快速评估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预后提供参考价值。资料与方法31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移植肾穿刺结果分为移植肾正常组6例、急性排斥组12例和慢性排斥组13例,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无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造影剂增强均匀,而有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增强不均匀;3组移植肾造影剂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02, P<0.01),移植肾正常组达峰强度显著高于急性排斥组(P<0.01),但与慢性排斥组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叶间动脉、皮质和髓质的造影剂起始时间、叶间动脉和皮质的造影剂达峰时间均晚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和皮质的绝对强度、叶间动脉和皮质的上升斜率均显著小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价移植肾的微循环状态,可以为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华;梁伟翔;余江秀;严宝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人口学(研究对象)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肯定经过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及其获得的某些结论,但不能超出研究结果的范围而过度推论,同时指出这些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文全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进展,致力于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为从业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世华教授主编的《心血管磁共振诊断学》已于2011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得到刘玉清院士和胡大一教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亲自作序。该书系统阐述了心脏MR成像技术及其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优势及不足。本书全部内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年来所总结的心得历尽心血凝练而成,病种全面,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是该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参考书。可供医学影像学医师,心脏内、外科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基底层蜕膜发育不良而导致胎盘绒毛植入到子宫肌层的一种胎盘异常附着。胎盘植入容易造成子宫穿孔,常累及膀胱;分娩时由于胎盘不能完全排出造成的出血致死率可达7%,容易伴有产后出血、泌尿系损伤、感染等[1]。如果能在产前做出诊断,及时、尽早让临床医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的分娩时机及方式,可以减少或避免孕妇出血、子宫切除、死亡等严重结果的发生。
作者:陈丹;马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兔VX2肿瘤模型,采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兔门静脉VX2种植癌栓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8只实验兔经门静脉内接种VX2肿瘤,成瘤后行MSCT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门静脉癌栓、近瘤灶和远离瘤灶肝脏的肝血流灌注量(HBF)、肝血容积(H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摘取门静脉移植VX2癌栓,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栓组织VEGF表达,分析肝脏灌注参数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近瘤灶和远离瘤灶肝脏各CT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区HBF、HBV及PS均较近瘤灶区和远离瘤灶区增高(P<0.05),MTT较近瘤灶区和远离瘤灶区降低(P<0.05)。门静脉VX2种植癌栓区HBF、HBV、PS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r=0.711、0.646、0.626,P<0.05),MTT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565,P<0.05)。结论兔门静脉VX2种植癌栓MSCT灌注参数与VEGF表达具有相关性,MSCT能够评价门静脉种植VX2癌栓的血管生成。
作者:魏强;雷振;冯国全;杨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连续检测兔脑外伤模型伤后2周内脑内代谢改变及动态演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中国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5只和损伤组10只,分别于伤后1 h、6 h、24 h、48 h、168 h、336 h进行1H-MRS检测,观察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及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情况。分别于伤后6 h、24 h、168 h 各取1只兔,经腹麻后处死,经左心插管灌注固定,取脑,修块,脱水,做冰冻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 h外伤区NAA/Cr下降29%,伤后24 h NAA/Cr下降40%,达低值,随后有所升高,外伤168 h后相对稳定。伤后1 h外伤区Cho/Cr下降16%,伤后6 h Cho/Cr下降30%,达到大降幅,其后逐渐升高,168 h后超过对照组约20%,此后相对稳定。各观察时间点NAA/Cr、Cho/C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以无创性地动态检测脑外伤后脑组织代谢的变化情况,比常规MRI更早发现颅内异常改变,其中以NAA/Cr为敏感。检测外伤区NAA/Cr、Cho/Cr的变化对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勇;夏建国;周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慢性肾病模型,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监测兔慢性肾病的发展,为VTQ评估慢性肾病肾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3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2只每天经耳缘静脉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慢性肾病模型,另外6只未注射C-BSA设为对照组。于0周、2周、4周、6周、8周采用VTQ测量兔肾皮质硬度,随后解剖兔,评估肾脏的病理变化,并分析VTQ参数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兔肾皮质0周、2周、4周、6周、8周的VTQ值分别为(1.68±0.25)m/s、(1.70±0.31)m/s、(1.87±0.35)m/s、(2.19±0.31)m/s、(2.46±0.46)m/s,6周VTQ值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VTQ值与4周、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6周、8周肾小球硬化指数分别为0.81±0.40、1.43±0.46、2.15±0.46,肾间质胶原纤维面积分别为(14.29±4.62)%、(26.28±11.06)%、(42.37±10.09)%,均明显高于0周、2周,且纤维化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VTQ与肾小球硬化指数、肾间质胶原纤维面积呈正相关(r=0.663、0.652, P<0.05)。结论VTQ可以检测到兔慢性肾病发展过程中肾皮质硬度增高,与肾纤维化呈正相关,提示VTQ可以成为评价肾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作者:陆敏;杜联芳;王迎春;徐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s)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胰腺AC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ACCs患者主要影像学表现:①外生型膨胀性生长;②体积较大(平均直径4.7 c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③与正常胰腺相比,肿瘤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实质部分呈渐进性强化;④病灶边缘可见薄层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⑤囊变或坏死多见。⑥胰管或胆管扩张及胰周血管包绕少见;⑦瘤内钙化、出血少见。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ACCs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来华;唐忠民;王永生;盛良驹;王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CT能谱成像术前评估肾透明细胞癌核分级,以评估术前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指导手术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肾透明细胞癌肿块的能谱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64层CT能谱的能谱扫描模式进行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髓质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比较不同分级肾透明细胞癌的能谱特征参数及能谱曲线,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患者中,I、II、III级分别有13例、15例、12例。肾透明血细胞癌I、II、III级动脉期70 keV CT值比值分别为1.17±0.25、0.84±0.85、0.64±0.19(F=23.697, P<0.05),髓质期分别为0.83±0.12、0.64±0.07、0.54±0.08(F=30.975, P<0.05);动脉期碘浓度比值分别为1.19±0.40、0.60±0.10、0.25±0.94(F=32.932, P<0.05),髓质期分别为0.69±0.18、0.43±0.94、0.26±0.51(F=28.673, P<0.05)。肾透明血细胞癌I、II、III级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4.00±1.24、2.16±0.95、0.92±0.64(F=23.392, P<0.05),髓质期分别为3.54±1.20、2.70±0.71、1.20±0.44(F=24.272, P<0.05)。各级肾透明细胞癌间动脉期和髓质期水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扫描参数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基值在肾透明细胞癌不同核分级间有显著差异,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程琦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