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秋;吴爽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前及术后730天内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监测83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730天内的门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脏大小,并与正常健康组20例对照.结果:(1)门静脉供体段血流频谱早期呈锯齿样改变,门静脉术前大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30天内门静脉供体段大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术前及术后7天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脾动脉阻力指数术前检查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至730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30天内的脾脏长径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移植早期肝动脉阻力由高到低而门静脉流速由高到低,两者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维持了移植肝脏术后总血流量的基本稳定.远期监测中,门静脉高流速、脾肿大情况虽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
作者:唐韵;李凤华;朱彩霞;夏建国;顾莉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左锁骨区疼痛、肿胀、食欲不振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查体左锁骨胸骨端饱满,轻压痛.X线平片及CT示: 左锁骨胸骨端溶骨性骨质破坏,周边骨皮质连续,骨质硬化,无骨膜反应,周边组织肿胀.
作者:肖铮;孙勇;顾亚律;濮进敏;朱剑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郭军;刘梅丽;韩彤;刘力;崔世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T)的超声特征和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OCT及7例良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的超声图像,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37例甲状腺小结节病例中,病理检查证实OCT 30例共38个结节,声像图表现为实性低回声37个(97.4%),33个(86.8%)形态不规则,17个(44.7%)前后径/上下径(T/L)比值≥1,19个(50.0%)内部出现点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不丰富36个(94.7%),28个(93.3%)血流阻力指数<0.7.超声检查误诊为OCT 7例,其中病理检查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形成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胶原结节2例,其超声表现与OCT有混叠,有3例结节后方回声出现增强.结论:OCT的声像表现有较高特征性,有助于临床对OCT的诊断.但少数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超声表现与OCT有混叠,易引起误判,应引起重视.
作者:胡烨;俞晓宇;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19例之CT表现.结果: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9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增强,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为边缘增强、间隔增强及中心或壁结节增强.结论:大部分炎性假瘤CT三期动态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作者:夏建国;叶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38例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 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结果:肝静脉隔膜型阻塞83 例(60.1 %),节段性闭塞45 例(32.6 %),单纯狭窄10例(7.3 %).表现为肝静脉流出道有狭窄、闭锁、栓子或隔膜梗阻图像,肝静脉间可见交通支形成,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第三肝门开放等.同时存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者35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11例,肝静脉血栓7例.超声诊断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地判定肝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并明确血管梗阻的程度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作者:罗渝昆;唐杰;安力春;王月香;徐建红;王茂强;王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60岁.于近几个月消瘦,7天前偶然发现右小腿后上方肿物就诊.体检: 右侧小腿后上方肿胀,深部可触及一不规则肿物,大小约11cm×10cm,质硬,无压痛,活动差,局部指凹性水肿,无桔皮样改变,周围未及肿大淋巴结.两便正常,无发热,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王占秋;吴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CT对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术前38例乳腺癌的CT平扫增强扫描和X钼靶摄影检查结果.20例术后CT随访.结果:38例与病理对照,CT检查中33例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86.8%,误诊1例,不能明确诊断4例;X钼靶摄影诊断正确31例,符合率81.6%,误诊2例,漏诊2例,不能明确诊断3例.20例术后随访检查.结论: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有很大价值.
作者:王艳玲;吴春华;张水平;何拥军;李丽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 MRI诊断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IMT的CT(3例)和 MRI(3例)表现.结果:CT平扫显示病变呈实性、囊实混合性包块,大小3~10 cm,密度不均,CT值16~56Hu 3例.其中,边界清晰1例,欠清晰2例,病变内液化坏死呈低密度1例.3例MRI表现中,T1WI显示病变呈均匀等信号1例,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其中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肿瘤内少许出血)1例;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其中1例肿瘤中心大片状坏死,呈明显高信号,周边见较粗条状低信号影1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增强.诊断为软组织恶性肿瘤2例,偏良性病变2例.结论:IMT的CT 、MRI扫描能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累及范围、判断良恶性,但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作者:任转琴;陈涛;张雷;苟晓光;蔡媛;李静;李莉;张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s ,AML)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CT表现.均行CT全肝平扫及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其中2例延迟期扫描.结果:3例CT诊断正确,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边缘见条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在未增强的脂肪密度区见条状增强血管影.误诊2例中1例血管型AML误诊为肝腺瘤,CT平扫为略低密度块影,密度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增强;另1例肌型AML误诊为肝癌.结论:肝AML的CT表现多种多样,同时含有软组织成分和脂肪成分,脂肪成分及脂肪中见到血管影和围绕平滑肌构成洋葱皮样或类似漩涡状增强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吴秀丽;刘歆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特征.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S表现,其中MRI检查7例,MRS检查4例. 结果:7例中,肿块呈多分叶状6例,MRI平扫中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上2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高混杂信号,1例呈混杂高信号,5个肿块内及周边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3例)或不均匀(4例)增强.4例MRS均表现为Cho明显升高及明显高耸Lip峰,NAA明显降低或消失,2例MI峰明显增高,未见Ala峰和Glx峰.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S表现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
作者:曹代荣;李银官;李坚;游瑞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A/MRA结合CT/MR平扫鉴别不典型脑梗死与脑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脑梗死的CT/MR平扫和CTA/MRA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例CT示左侧额叶低密度影.4例MRI检查:3例分别在左侧颞叶、左侧顶枕叶和左侧额顶叶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1例右侧额叶内侧面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2例CTA分别示LICA C1、C3段闭塞.2例MRA检查:1例RACA A2段闭塞,并LMCA M1段严重狭窄;1例为双侧ACA未显影,双侧MCA病变.结论:CTA和MRA对不典型脑梗死和脑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守春;孙莉;张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与COPT对比,探究口腔MSCT-3D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OPT及MSCT各117例,COPT经计算机后处理,MSCT经工作站三维重建,根据影像结果,按金属牙、缺如和半残等项分别统计分析COPT及MSCT检查情况,并对摄影方法及影像后处理、摄影条件及照射剂量等项进行比较.结果:COPT牙齿正常9人(0.24%),正常记数3160颗(84.4%),异常记数551颗(15.6%),MSCT-3D牙齿正常11人(0.29%),正常记数3138颗(83.8%),异常记数606颗(16.2%).摄影方式,COPT属曲面摄影,MSCT属断面螺旋摄影;影像后处理,COPT侧重2D曲面,2D效果优于MSCT,MSCT侧重3D立体,可行多种三维重建,3D效果优于COPT.照射剂量,MSCT远高于COPT.结论:口腔COPT 2D影像性征显著;MSCT-3D在2D基础上,3D效果增加,但口腔专用,辐射剂量相对过大.
作者:张立新;顾华;牛延涛;曹茜;牛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CR和DR床旁胸部摄影各200例患者的胸片进行比较.结果:(1) 照片质量:DR胸片的甲级片率77.5%、乙级片率20.5%、丙级片率2%、无废片.CR胸片的甲级片率53%、乙级片率31.5%、丙级片率12.5%、废片率3%.(2) 胸内各结构的显示:DR明显优于CR.结论: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操作方便,成像快捷,更有利于放射诊断.
作者:赵文前;岳莉;任勇刚;李欢迎;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进行放射学科检查时,碘造影剂发生外渗并非少见.大部分造影剂外渗经非手术治疗能够自行消退,不遗留后遗症.然而小剂量的造影剂也可造成皮肤软组织溃疡及坏死,甚至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害.本文简要介绍了碘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作者:张兆锋;陈海曦;沈尊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继发颅内外感染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颅内外感染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1例的CT表现.结果:61例中耳炎继发颅内外感染,硬脑膜炎10例、硬膜外脓肿5例、硬膜下脓肿6例、脑脓肿9例、耳周围脓肿28例和颈部脓肿3例,其CT表现与其他病因引起的颅内外感染相似.结论:CT可清楚地显示并诊断中耳乳突炎及其颅内外的扩散和继发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准确及时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继军;段建国;地利木热提;邱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因右侧腹股沟区无痛性包块2年入院.体检: 右侧腹股沟区见一6.0cm×5.0cm×3.0cm大小的包块,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无触痛.
作者:吴瑞明;蔡晓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超声二维图像观察47例腹部淋巴结肿大的特征,结合周围脏器病变分析其原因和性质.结果:13例腹部淋巴瘤多由回声均匀、大小相似的结节聚集而成,呈巨大椭圆形分叶状,多有完整包膜,可单发,无其他原发病灶;23例转移性淋巴结多呈散在并相互挤压、重叠成不规则团块,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常多发,有癌肿病灶;11例炎性淋巴结包膜完整,呈类圆形,回声均匀,常单发,一般有感染病灶.肿大淋巴结致邻近脏器受压6例、重叠4例、浸润2例.结论:腹部淋巴结常见病变的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脏器病变的关系,可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吴波;房济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浆细胞瘤的认识与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椎骨受累,其中胸椎3例,腰椎2例,3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X线及CT多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破坏、膨胀性生长及软组织肿块,MRI信号具有多样性,增强扫描呈明显增强.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有助于排除多发骨髓瘤;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灶范围及形态特征,CT较MRI更能清晰地显示瘤体内增厚的骨小梁或残存的骨质,MRI检查则为该病的诊断、鉴别、分期提供诸多信息,是该病佳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建;范国光;徐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附件良、恶性包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观察分析69例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灌注特点.结果:恶性肿瘤26例均有增强显示,其灌注模式主要为快速整体、非均质或树枝状高增强(24/26).良性肿块39例,其中囊性病灶24例,囊壁增强模式均为环状、半环状增强(5例囊腔内分隔或乳头突起呈轻度增强);实性包块15例,均有增强显示,10例卵巢肿瘤中8例表现为内部点状低增强,5例宫旁浆膜下肌瘤呈先环状增强,后逐渐向内部充填,或呈周边轻度点状增强.良、恶性两组间增强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呈渐进性或较快速非均质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附件区良、恶性包块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军燕;崔秋丽;刘爱军;高学文;汪龙霞;苏莉;姚元庆;赵恩峰;李秀丽;李卫平;徐虹;袁志仙;林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