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脐尿管囊肿1例

卢文乾;李伟程;赖清泉

关键词:脐尿管囊肿, CT
摘要:脐尿管(urachus)是膀胱顶和脐部之间的管道,出生后退化,残留脐尿管可形成囊肿,为脐尿管异常的一种,比较少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2例, 恶性25例)与6例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良性卵巢肿瘤CT检出21例(检出率为95.5%),术前CT诊断为良性肿瘤19例(准确率86.4%);CT检出恶性肿瘤22例(检出率88%).术前CT诊断恶性20例(准确率80%);肿瘤样病变6例, CT全部检出;所有的病例,CT检出率为92.5%,良恶性定性准确率为84.9%.结论:CT能清晰显示盆腔结构,可提供对肿瘤的定位、定性、病变范围的可靠信息.

    作者:陈大朝;许乙凯;吴元魁;赵云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正常胎儿脑垂体的MRI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目的:MR成像观察正常胎儿垂体的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结合组织学对垂体信号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正常胎儿标本32例,胎龄16~39周.行MR T1WI扫描,对MR图像行计算机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儿垂体前后径、高度及宽度均与胎龄呈正相关;垂体形态为凸起型;前叶和后叶均为高信号,且前叶信号高于后叶信号,垂体形态及信号与胎龄不相关.垂体前叶的组织学特征为腺细胞密度大,细胞内内质网和分泌颗粒数量较多.结论:正常胎儿垂体各径线的持续性增加及其凸起的形态反映了妊娠阶段胎儿垂体迅速生长的特点,T1WI前叶高信号可能与垂体腺细胞内磷脂膜结构及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导致结合水增加有关.

    作者:马林;高育璈;高元桂;梁燕;罗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椎病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

    过去认为颈椎病属中老年的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从事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和坐姿不正确以及人们对此病的认识的提高,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本研究收集了自1997-10~2002-10近800例颈椎病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作者:曾献军;迟海波;万志刚;杨文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耳内听道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

    目的: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A组16人,扫描层厚3mm, 层间距0mm;B组14人,层厚3mm, 层间距1 mm;C组15人,层厚1mm, 层间距0 mm ;观察A、B两组2D-FSE横、冠状位和C组3D-FSE重建图像并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结果:尖中旋,上、后半规管冠状位显示效果佳;CPA的血管环横断位显示好;底旋和上、后半规管受有无间隔影响;前庭和内听道的显示不受方位和间隔的影响;3D-FSE图像信号增强,立体直观.结论:冠、横断位有各自的优势,总体以冠状位无间隔扫描方式较好:建议内耳、内听道以无间隔3mm层厚的冠状位T1W和T2W扫描为主,辅以T2W横断位扫描;MR水成像3D重建易于辨识理解可选用.

    作者:张骥;潘雨辰;李一尘;罗道天;邹明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例脑转移瘤的不典型CT表现

    颅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 以往报道仅占颅脑肿瘤的2%~10%, 但随着CT以及MRI的广泛应用, 其发现率明显增加.典型的脑转移瘤多不难确诊, 而少部分CT表现不典型的脑转移瘤往往易被误诊为其他病变.本研究收集我院1997~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不典型CT表现的11例脑转移瘤, 旨在提高对脑转移瘤不典型CT表现的认识.

    作者:盘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曲面断层摄影诊断上颌窦病变的价值

    曲面断层摄影(Panoramic Radiography , PR)以其独特的成像特点被广泛用于颌面部疾病诊断,但用于检查上颌窦病变的报道国内少见.本研究通过对97例103侧上颌窦病变进行PR和常规X线(Traditional Radiography ,TR)对照检查,发现PR对某些上颌窦病变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作者:普启宏;陈希平;任萍;罗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和喉镜协同诊断喉癌

    喉镜用于喉癌的诊断历时已久,而CT是从1976年开始逐渐用于喉癌的检查,将CT横断面像与整体器官剖面上肿瘤所侵犯的范围进行对照分析已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喉镜和CT所见及协同诊断喉癌的价值.

    作者:李伟宁;陈韵彬;陈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椎侧块的X线和CT测量及其意义

    颈椎侧块位于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和椎板的接合部,由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组成.颈椎因创伤、严重的退行性变或肿瘤切除术后所致的失稳,采用颈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维持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颈椎后路内固定方法为棘突间钢丝内固定或棘突钢板固定.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则为当今世界为流行的后路固定方法.本研究通过测量正常成人颈椎侧块干燥骨标本与通过影像学测量国人颈椎侧块的相关径线及角度进行比较,寻找一种通过影像学测量来了解颈椎侧块的形态及大小的方法,为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设计及施行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贾玉华;赵成茂;孙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数字胃肠X线机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附337例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及分析)

    我院为二级乙等医院,胃肠钡餐检查仍是胃肠疾病检查的常规方式之一.如何提高胃肠检查的水平,是放射科日常工作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初步总结了2002-09~2003-04共337例患者上消化道检查的结果.主要讨论如何应用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程序来提高胃肠检查的总体水平.

    作者:孙彦丰;施武;刘燕昆;许燕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2例发生于腰椎,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其中1例可见液-液平面.另1例发生于胸椎,信号呈相对均一的等T1稍短T2影,无囊性改变.增强扫描后病灶有不均一中等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结论: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到术前诊断.

    作者:娄昕;梁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理证实的前颅凹底脑膜瘤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13~79岁,平均62岁.均行MRI检查(增强16例);15例行CT检查(增强8例).分析CT、MRI影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7例前颅凹底脑膜瘤,起源于嗅沟15例,前颅凹底6例,眶顶4例,鞍结节向前生长2例.多数水肿明显,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并出现脑膜尾征,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和出血.累及邻近颅骨时引起骨质增生.结论:前颅凹底脑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 ,但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

    作者:涂建华;梁宗辉;耿道颖;冯晓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及脑组织的MR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7例MS患者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查及头颅DTI检查.结果:病灶、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的组织(PWM)、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及看似正常的灰质(NAGM)较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高,各向异性(FA)值减低.有智能损害的MS患者的NAWM、NAGM的ADC值高于智能正常的患者;而其NAGM的FA值低于智能正常的患者.结论:PWM、NAWM及NAGM组织内存在结构与功能改变,并影响认知功能.DTI有助于发现认知改变的微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作者:陈丽萍;吴卫平;郑奎洪;马林;蔡幼铨;毛燕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附85例分析)

    目的:评价CT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表现.结果:闭合性腹部外伤以实质性脏器为多,脾损伤45例、肾损伤20例、肝损伤12例、复合伤 7例、外伤性膈疝1例.其中外伤后肝癌破裂出血1例.平扫加增强45 例.结论:CT扫描可对闭合性腹部外伤作出正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叶林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其应用前景

    超声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重要手段.血管内超声可直接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用于诊断外周血管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是估测硬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好方法;声学造影剂使超声诊断AS的准确性提高.本文对上述各种检测手段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李馨;高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会阴超声诊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的价值

    前置胎盘是引起晚期妊娠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0.83%~1.8%,可危及母子生命.本研究采用经腹超声和经会阴超声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岩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恶性淋巴瘤好发于青少年,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很受医学界的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之超声图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管玲;董玉玲;袁宏;袁炳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肺囊肿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囊肿24例(共28个囊肿)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肺组织的CT表现.结果:左肺11个、右肺17个,含液囊肿8个,含气液囊肿19个,含气囊肿1个.含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囊壁钙化4个,囊内容物钙化3个,囊内出血2个; 6个病灶合并感染.结论:肺囊肿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诊断价值可靠.

    作者:左自军;刘秀民;于四堂;周山;任银祥;赵占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征.结果:3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形态中,3例肿瘤均匀显著增强,6例肿瘤内不规则斑片状增强,4例肿瘤内多量不规则条状分隔样增强,10例肿瘤周围包膜均匀环行增强,7例肿瘤周围不规则环行增强,3例肿瘤内不规则结节状增强,4例混合型增强.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特点可反映其门静脉血供情况,对其治疗方案制定有一定意义.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X线胸片和CT在发热门诊筛诊聚集人群中SARS的作用

    目的:评估X线胸片及CT在发热门诊对聚集人群筛诊SARS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同一家庭3例SARS患者胸片及CT的表现.结果:3例胸片及CT均发现异常,其中大片实变1例,毛玻璃样斑片影改变2例;CT表现病变较胸片多而清楚.结论:X线胸片、CT在发热门诊筛诊聚集人群中SARS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作者:杜捷夫;沈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定位诊断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131例患者行131I-MIBG全身显像,发现其中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断层显像,分别获得SPECT发射断层图像、CT透射断层图像及准确定位的融合图像.结果:对131I-MIBG全身显像发现异位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不能明确解剖定位的病例,经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显像后,均获得明确的准确解剖定位.结论: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巴建涛;李方;林岩松;陈黎波;景红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