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起护理差错的原因调查分析

谢恩莉

关键词:护理差错, 医学模式, 护理学科, 职业道德, 生活需求, 社会经济, 伦理道德, 调查分析, 转变, 人民, 评价, 临床, 公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公众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它的期望越来越高,伦理道德也必然在护理学领域中发生影响,本文通过对50例临床护理差错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职业道德对防范护理差错的重要性.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13例心脏病死因及并发症分析

    1993年1月到2003年1月,我院心内科因心脏病死亡113例病人.本文分析我科10年间心脏疾病死亡113例病人的死因及并发症,以期从中得到启发.

    作者:何运昉;杨平;冷建红;王巧丽;喻明书;王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漏斗胸术后并发症诊治分析

    探讨小儿漏斗胸术并发症原因及对策,总结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漏斗胸临床资料,并对其主要并发症诊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油山;任万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优势.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椎穿刺待颅内压力<3kPa以下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缓慢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如此反复置换,每次20-60ml.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80%,X2=6.57,,P<0.05.结论大剂量脑脊液置换法配合激素应用可防止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癫痫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玲;李玉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MCS-3P采集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我站于2000年4月引进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的MCS-3P血细胞分离机,使用血液技术公司795A耗材采用PLP程序采集血小板.并于2002年3月12日开始使用南格尔一次性使用单采血液成份分离器P-2000替代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的血小板耗材.在这里,我们谈谈关于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过程中及血小板的耗材在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供广大血站同仁参考指导.

    作者:唐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1].我科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派瑞松霜治疗特应皮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塞急诊CT检查的时机把握及其效果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1].因此早期诊断,尽早恢复缺血区再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临床拟诊脑梗塞,并由CT随诊复查证实的58例脑梗塞进行分析,探讨脑梗塞急诊CT检查的时机及其效果,旨在使急性脑梗塞的检查更及时、合理和完善.

    作者:莫显斌;杨春;姚倩东;王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闭合性肝损伤65例诊治分析

    肝脏是人体大实质性脏器,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肝脏损伤机率仅次于脾、肾,但其伤后危急程度与术中处理的困难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往往有过之,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现就我院65例闭合性肝脏损伤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袁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非霍杰金氏病致多发肠套叠1例

    1 病历介绍男,61岁.腹痛腹胀1+年,加重7天于1999年2月16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原因、诱因感脐周隐痛、腹胀.

    作者:覃华卫;汪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的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55岁以上老年人.我院自2001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共35例,因穿刺操作简单,创伤轻微,术前术后配合良好的护理,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君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安可胶-布比卡因混合剂创口内给药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安可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可降解支架,与布比卡因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通过其缓慢降解吸收过程,使布比卡因等长效局麻药停留在神经组织内并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从而延长了局麻药的作用时间.本研究采用安可胶-布比卡因混合剂用于骨科四肢手术后创口内给药实施术后镇痛,临床取得满意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曹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率失常24例

    我院从2001-2003年共安置埋藏式起搏器24例,手术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方法: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率失常24例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6±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Ⅲ°AVB 7例,Ⅱ°1例.经头静脉7例,颈外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6例.术前常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窦综合征的病人,行食道调搏检查,测SNRT、文氏阻滞点,文氏阻滞点>130次/分可考虑安置AAI.所有病人安置起搏器均在放射科500mAX光机透视下进行,经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到右心室和/或右心耳,测量起搏参数满意后固定电极,作起搏囊袋,将电极连接到起搏器,并将起搏器埋藏于囊袋中,分层缝合筋膜和皮肤,术后行监护,出院后程控和随访.

    作者:张海波;冯登福;林良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为严重和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这里对我院2001年-2003年5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

    作者:李玲;陈兴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起搏器更换术的配合与护理

    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到一定时候需要更换起搏器.起搏器的更换常见原因是电池耗竭,不常见原因有感染、皮肤腐蚀、外伤、起搏器系统功能不良或移位,或是需要改变起搏方式,有时电极的更换或修复也能牵连到起搏器的更换.起搏器的更换是一个手术过程,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良好的操作技术,也决定于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护理的配合[1].2000年3月到2003年12月我科为17例起搏器电池耗竭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起搏器更换术,1例囊袋感染的病人进行了起搏器重新置入术,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赵传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损伤大出血的救治体会

    开腹胆囊切除术是目前较普遍也较成熟的一种手术,出现医源性损伤大出血的机会不多,有时确难以避免,且常易导致医疗纠纷.除了操作技术、经验、麻醉等因素外,病员原有基础疾病、解剖变异、难以预见的病理改变等,也是导致损伤出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我院1991-2003年开腹胆囊切除术中6例医源性损伤大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情况的救治经验进行总结,提出防治方法.`

    作者:陈达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周围性面神经炎应用膈肌起搏器治疗的疗效观察

    体外膈肌起搏器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对于改善通气,促进CO2排除有明显效果.我院自1991年起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K7 CK20在胸腹水细胞学中的表达意义

    细胞块(Cytoblock)因将收集的脱落细胞做成石蜡块而具有组织学的优点,该技术用于胸腹水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具有可靠性,我们借此探究了CK7/CK20的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历国;刘福川;王小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功能肾误切的教训分析

    总结我院1980年5月~2003年5月间共发生功能肾误切16例,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格拉司琼地塞米松联合防治芬太尼术后镇痛并发症恶心呕吐

    研究证明,地塞米松、格拉司琼单独应用对手术后阿片类药物病人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2].将格拉司琼、地塞米松两药合用于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芬太尼镇痛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李大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6例前列腺开放手术后大出血治疗体会

    前列腺增生(BPH)为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常见病因,但术后大出血仍为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处理有-定的难度.我院从1990年到2003年共行前列腺摘除手术883人,术后并发人出血16例,通过积极的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平;唐天生;李定钧;李春茂;徐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铲式担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避免不了要搬运病人,特别是外科病人要从手术室搬运回病房,内科病人需出病室检查等.过去采用担架车、轮椅或几个护工手抬、抱、背等方式搬运,极不方便,特别是遇危重、骨折不宜过多活动或需制动,手术后留置有各种引流管道等病人,搬运过程中难免动作幅度过大,造成顾此失彼致各种管道脱落加重病情等副损伤.现将我院使用铲式担架搬运病人后该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易妍;刘雪萍;张本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