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游晓蓉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60例GFR在15~60 mL/(min·1.73 m2)的慢性肾病患者.结果 GFR的平均值为(53.94±6.37)ml/(min·1.73 m2).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四分位,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增高,而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尿酸(r=-0.216,P<0.01)、年龄(r=-0.179,P<0.01)、收缩压(r=-0.156,P<0.01)和BMI(r=-0.155,P<0.01)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独立相关.结论 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中高血清尿酸水平与GFR下降独立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早期控制和预防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病患者至关重要.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肠溃疡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肠溃疡的疗效,为合理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将消化性肠溃疡活动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泮托拉唑组、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各30例,3组都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但是3组分别使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主要不良反应都比较少且轻,3组之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肠溃疡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推荐使用埃索美拉唑,能提高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FMEA与RCA在骨科风险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文章通过介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与根本原因分析(RCA)两种方法的概念、应用情况,尝试融合两种方法成为一种改良的分析方法,论述其在骨科中综合应用的可行性,并以骨科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作为例子描述其分析步骤,以便为骨科风险管理提供管理思路.

    作者:周琳;陈奕霖;梁庆宇;吴宏;连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hart virus,EBV)抗体EB-VCA-IgA(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EA-IgA(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及血浆中EBV-DNA(EB病毒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预后判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鼻咽癌患者76例,放疗前检测EB-VCA-IgA,EB-EA-IgA及EBV DNA.放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76例中,EB-VCA-IgA放疗前阳性71例,阴性5例;放疗后阳性69例,阴性7例.EB-EA-IgA放疗前阳性68例,阴性8例;放疗后阳性者64例,阴性12例.EBV-DNA放疗前检测阳性60例,阴性16例;放疗后阳性11例,阴性65例.其中,11例检出阳性者中2例证实为远处转移,8例为临床复发,故其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90.9%.在65例阴性患者中,共有3例远处转移,8例复发,故阴性预测值为83.1%.64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临床结果相符,故准确率为84.2%.结论 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而EB-VCA-IgA,EB-EA-IgA尚无法证明其是判断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瑜萍;阮辉;肖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血管造影(DSA)术后碘海醇脑病的临床及2年随访

    目的 探讨碘海醇脑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相关原因及治疗预后.方法 报道1例用碘海醇行脑血管造影(DSA)术,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碘海醇脑病并随访2年的病例,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脊液(CSF)正常或轻度异常;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脑核磁共振(MRI)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区、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长或略长T1信号、长T2信号;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明显;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呈单相病程,临床表现多变,脑部病灶分布散在而广泛,头颅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较为重要,激素治疗疗效佳,随访无复发,预后好.

    作者:余能伟;郭富强;吴文斌;杨友松;谢彦;陈凯;孙红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急性鼻窦炎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急性鼻窦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75例成年急性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任何慢性肺部疾病或过敏症状.肺功能通过肺活量测量进行评估,肺活量的测试在急性鼻窦炎首次就诊时和8周后鼻窦炎好转时进行.结果 8周后患者就诊时的大中期呼气流量(MMFR)和呼气峰流量(PEF)较首次就诊时显著增加(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MMF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MMFR和PE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 没有任何慢性肺病或过敏史的成人急性鼻窦炎患者伴随暂时的显著的大中期呼气流量和呼气峰流量的减少.

    作者:赖闻;陶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例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参照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组织学分型对51例手术切除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发生部位多见于人体中线两旁,频率依次为纵隔、骶尾部、腹腔、盆腔、腹膜后、肺、颅内等.51例中4例为恶性,恶变率为7.8%;其中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伴腺癌或鳞癌,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多见于中线两旁,有较高的恶性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非体表部位畸胎瘤可合并感染,容易误诊.

    作者:殷秀;蹇顺海;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常规化疗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恩度分别联合GP、TP、N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单用GP或TP或NP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周开始治疗,3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4周期时治疗组CEC、NSE、CYFR21-1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RR)及临床受益率(CBR)均高于对照组,C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常规化疗对NSCL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化疗,并可显著降低CEC、CEA、NSE、CYFR21-1水乎,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彭大勇;李俊;文亢;赵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结局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结局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同期选择正常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新鲜组织进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检测.结果 经过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治疗前的PR阳性平均灰度与光密度值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术后治疗有效患者的术前PR值明显低于术后无效患者(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能够通过降低激素受体的表达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手术结局与患者术前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性.

    作者:邹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为阐明食管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食管癌手术就诊者30例,取肿瘤中心及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的食管切缘组织进行RT-PCR检测分析,检测对象为MT-3基因.结果 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同时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分期越低,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结论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同时其表达受到病理分化程度与分期的影响.

    作者:李勇强;王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 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 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 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作者:木小红;郑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动脉狭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0例和治疗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IMT和斑块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的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下降幅度都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在随访期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能有效减少狭窄程度,减少病死率,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脂作用有关.

    作者:张维;吴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9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过度补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 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 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 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作者:白倩;李瑞华;赵林霞;唐世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0例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舒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l2月内科住院患者共180例,3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他148例非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同时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观察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共分离到致病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0%.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抗生素应用、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抗生素等,要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育心理调控方法在5.12地震灾区心理重建中的运用研究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通过了解灾区心理创伤者的心理特点,针对灾区心理患者不同群体特点,结合体育心理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构建体育心理调控模式,提出体育心理调控的4种具体方法和运用注意事项,以达到缓解灾区不同群体心理压力和治愈他们的心理刨伤的目的.

    作者:李献青;彭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进行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个别心理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外伤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王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渗透树脂对早期龋齿的渗透研究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对早期釉质龋的渗透能力.方法 将制备的人工釉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渗透树脂组)、对照A组(窝沟封闭剂组)和对照B组(流动树脂组)3组,分别使用渗透树脂、窝沟封闭剂和流动树脂涂抹表面,对3组的渗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渗透树脂组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在预防早期龋齿方面可能具显著优势.

    作者:刘建华;胡征;韩继双;叶慧娟;宋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静脉维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全身静脉麻醉的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探讨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5例,将手术患者分为Eto组和Pro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均为咪达唑仑+罗库溴铵+舒芬太尼,Eto组41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Pro组44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高值、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手术期的血皮质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Eto组患者术中的血皮质醇显著低于Pro组,P<0.01;Eto组和Pro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2.9±4.0)min、(8.3±3.6)min,t=5.58,P<0.01;Eto组患者术后1~2d的血皮质醇显著高于Pro组,P<0.01.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患者的术中维持,具有安全可行性.

    作者:袁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MST mRNA在大鼠延髓的表达以及急性缺氧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mRNA在正常、急性缺氧及急性缺氧加外源性H2S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急性缺氧+ Na HS(H2S供体)组.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延髓3-MS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延髓有3-MST mRNA表达;给予急性缺氧刺激后,大鼠延髓3-MST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急性缺氧+NaHS组3-MST mRNA表达量比急性缺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3-MST mRNA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延髓组织中,急性缺氧可上调其表达,外源性H2S可抑制由缺氧所引起的3-MST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3-MST-H2S途径可能参与急性缺氧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节律性呼吸的中枢性调节.

    作者:聂政;李慧;侯雪飞;周华;唐玉红;陈丽;郑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株具有低营养抗逆特性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 分离和鉴定贮留在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的YI08菌株.方法 从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活化、分离和纯化得到YL08分离株,接种于LB培养基和PBS缓冲液中,鉴定YL08分离株的形态和营养抗逆特性,通过16S r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鉴定YL08分离株的种属.结果 镜检显示YL08分离株呈短小杆状,革兰染色阴性;YL08分离株具有较强的低营养抗逆特性,在无营养的PBS缓冲液中可以生存6个月以上;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YL08分离株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同源性≥99%.结论 从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低营养抗逆特性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YL08株,为流式细胞仪的消毒维护及YL08分离株的低营养抗逆保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杨菌;杨淑霞;邹强;刘阳;梁红;袁杰;沈小旭;吴永琴;张杰;李敏惠;LI Min-hui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哮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D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关系.方法 45例诊断明确的哮喘患者(轻度19例,中度26例)和45例健康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研究对象采集病史、体检,依据GINA指南评估哮喘,并行呼吸功能测试(RFT)、ACT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测量.依据ACT评分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结果 哮喘患者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P=0.003).中度哮喘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哮喘者的水平(P=0.03).ACT< 20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ACT≥20组的水平(P=0.01).hs-CRP水平与ACT评分(R=-0.81,P<0.001)和哮喘的严重程度(R=0.32,P<0.05)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ACT评分相关,hs-CRP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的敏感指标.

    作者:余雷;资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