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研究

张晓曼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 湿性疗法, 手术切口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一种新型抗菌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颈部或胸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倒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和普通棉纱布敷科对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情况(甲、乙、丙级愈合或不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棉质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敷科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口愈合质量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降低(P<0.05).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与传统棉纱布敷料相比,可以促进创口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信必可都保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94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吸氧、止咳、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160 μg/福莫特罗4.5μtg),1吸/次,2次/d,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及FVC、FEVI、FEVl/FVC%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84.56±8.55)mmHg、PaCO2(30.25±3.26)mmHg及FVC(2.91±0.35)L、FEVI(2.02±0.24)L、FEVl/FVC%(72.14±7.41)%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稳定期COPD病情,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各项指标.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5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25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预后特点.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为80%,病死率为20%.生存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可溶性补体受体(human 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SCR)含量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CCR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CCR receptor,CCR)、C3补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狼疮性肾炎合并其他受损的器官数日越多,患者的病死率越高.结论 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李斌;张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0例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舒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l2月内科住院患者共180例,3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他148例非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同时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观察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共分离到致病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0%.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抗生素应用、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抗生素等,要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例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参照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组织学分型对51例手术切除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发生部位多见于人体中线两旁,频率依次为纵隔、骶尾部、腹腔、盆腔、腹膜后、肺、颅内等.51例中4例为恶性,恶变率为7.8%;其中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伴腺癌或鳞癌,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多见于中线两旁,有较高的恶性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非体表部位畸胎瘤可合并感染,容易误诊.

    作者:殷秀;蹇顺海;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变化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分析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变化.方法 Wistar雄性小鼠30只,以随机设计法分为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建立进展性脑卒中模型,观察两组饲料喂养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周期变化,同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观察组第4周及第8周末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1),8周末观察组小鼠的病理检查呈现明显的血管与动脉损害情况.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造成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一个新的致病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鸿;巫碧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为阐明食管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食管癌手术就诊者30例,取肿瘤中心及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的食管切缘组织进行RT-PCR检测分析,检测对象为MT-3基因.结果 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同时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分期越低,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结论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同时其表达受到病理分化程度与分期的影响.

    作者:李勇强;王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多继发于骨折,发病原因至今未明.FES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长期以来,机械阻塞学说和生化学说试图解释FES的发病机制,但这两种学说均不能满意的解释所有临床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FES与快速发展的急性肺内炎性反应(APIR)有较强的相关性,该领域成为FES研究的焦点.同时还发现许多脂肪栓子对患者的隐性损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以期为探明本病的病因及其防治作出提示.

    作者:张少轼;赖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教育.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835名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690份,其中52.1%同学能正确回答科学研究的含义,52.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仅25.6%的医学生常去科技展览类场馆,高达65.7%的人对科学新发现不太了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只占15.8%.结论 医科大学生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但其现状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亟需加强.

    作者:陈耀辉;高晓凤;游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hart virus,EBV)抗体EB-VCA-IgA(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EA-IgA(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及血浆中EBV-DNA(EB病毒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预后判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鼻咽癌患者76例,放疗前检测EB-VCA-IgA,EB-EA-IgA及EBV DNA.放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76例中,EB-VCA-IgA放疗前阳性71例,阴性5例;放疗后阳性69例,阴性7例.EB-EA-IgA放疗前阳性68例,阴性8例;放疗后阳性者64例,阴性12例.EBV-DNA放疗前检测阳性60例,阴性16例;放疗后阳性11例,阴性65例.其中,11例检出阳性者中2例证实为远处转移,8例为临床复发,故其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90.9%.在65例阴性患者中,共有3例远处转移,8例复发,故阴性预测值为83.1%.64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临床结果相符,故准确率为84.2%.结论 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而EB-VCA-IgA,EB-EA-IgA尚无法证明其是判断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瑜萍;阮辉;肖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头颈部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腔和鼻窦29例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扁桃体14例,其它12例.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3例,其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IBCL)15例,其它7例.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的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在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特征.

    作者:邹胜琴;古庆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加重期患者47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年龄匹配、无吸烟史健康成年人40名纳入对照组.检测研究组因病情加重而第一次服药前、加重期稳定后3个月及对照组的呼吸功能试验(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分别比较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RP结果,分析MPV与COPD加重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及对照组MPV分别为(9.3±1.3)、(8.5±1.0)和(9.3±0.8)fL.研究组急性加重期MPV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间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研究组稳定期体重指数(BMI)与MPV之间有相关性(r=0.31,P=0.035).在加重期,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之间有相关性(r=-0.4,P=0.013),而MP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r=0.06,P=0.64)、MPV与其他PFT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MPV与CRP在加重期和稳定期均无显著相关性(r=0.08,P=0.58;r=0.07.P=0.68).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的MPV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r=-0.13,P=0.36;r=-0.20,P=0.17).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MPV显著降低,提示患者炎症程度加重,MPV可以作为COPD加重期的一个炎症标志.

    作者:李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静脉维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全身静脉麻醉的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探讨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5例,将手术患者分为Eto组和Pro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均为咪达唑仑+罗库溴铵+舒芬太尼,Eto组41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Pro组44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高值、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手术期的血皮质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Eto组患者术中的血皮质醇显著低于Pro组,P<0.01;Eto组和Pro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2.9±4.0)min、(8.3±3.6)min,t=5.58,P<0.01;Eto组患者术后1~2d的血皮质醇显著高于Pro组,P<0.01.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患者的术中维持,具有安全可行性.

    作者:袁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 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 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 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作者:木小红;郑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疼痛频率的有效率与治疗组相当,治疗组其他各单症状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大便紧迫感与腹胀方面(P<0.01).结论 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总体疗效,其中对疼痛时间、大便形状、大便紧迫感和腹胀等肠道敏感性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选;曹德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氨水平(62.50±15.85)umol/1,对照组血氨水平(71.27±13.25)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乳酸菌可增加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姚维敏;陈焰;谢春生;郭健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MST mRNA在大鼠延髓的表达以及急性缺氧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mRNA在正常、急性缺氧及急性缺氧加外源性H2S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急性缺氧+ Na HS(H2S供体)组.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延髓3-MS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延髓有3-MST mRNA表达;给予急性缺氧刺激后,大鼠延髓3-MST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急性缺氧+NaHS组3-MST mRNA表达量比急性缺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3-MST mRNA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延髓组织中,急性缺氧可上调其表达,外源性H2S可抑制由缺氧所引起的3-MST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3-MST-H2S途径可能参与急性缺氧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节律性呼吸的中枢性调节.

    作者:聂政;李慧;侯雪飞;周华;唐玉红;陈丽;郑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8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也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随访2年,腹腔镜组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再次输卵管妊娠率、不孕率分别为12.5%、10.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5%、22.5%,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可作为输卵管妊娠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王义梅;王慧;马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常规化疗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恩度分别联合GP、TP、N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单用GP或TP或NP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周开始治疗,3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4周期时治疗组CEC、NSE、CYFR21-1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RR)及临床受益率(CBR)均高于对照组,C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常规化疗对NSCL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化疗,并可显著降低CEC、CEA、NSE、CYFR21-1水乎,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彭大勇;李俊;文亢;赵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32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恩度7.5 mg/m2 dl~7,草酸铂85mg/m2,静滴2h,dl;醛氢叶酸200 mg/m2,dl,d2;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推,d1,d2;5-Fu 600 mg/m2,静滴22 h,dl,d2.2周重复,至少4周期.结果 32例中31例可评估疗效:2例获完全缓解(CR),15例获部分缓解(PR).11例获病情稳定(SD),总有效率为54.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4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1%,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9.7%),恶心、呕吐(56.2%),神经毒性(69.7%),以1~2级为主.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建忠;徐珍;凌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血管造影(DSA)术后碘海醇脑病的临床及2年随访

    目的 探讨碘海醇脑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相关原因及治疗预后.方法 报道1例用碘海醇行脑血管造影(DSA)术,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碘海醇脑病并随访2年的病例,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脊液(CSF)正常或轻度异常;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脑核磁共振(MRI)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区、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长或略长T1信号、长T2信号;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明显;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呈单相病程,临床表现多变,脑部病灶分布散在而广泛,头颅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较为重要,激素治疗疗效佳,随访无复发,预后好.

    作者:余能伟;郭富强;吴文斌;杨友松;谢彦;陈凯;孙红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