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病毒介导的DPC4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

冯燮林;张肇达;田聆;魏于全

关键词:胰腺癌, 腺病毒, 基因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探讨以腺病毒(Ad5)为载体转染DPC4基因在胰腺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构建的DPC4-Ad5进行体内体外转染,分别观察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HS766T,Pc-3)及裸鼠皮下种植胰腺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30%.Pc-3-DPC4-Ad5(PD)组细胞生长慢, HS766T(H)和HS766T-Ad5(HA)组生长快,与Pc-3(P)、Pc-3-Ad5(PA)、HS766T(H)、HS766T-DPC4-Ad5(HD)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D组和HD组细胞增殖受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后,细胞周期出现阻滞,G1期细胞明显增加,Pc-3由58%(P组)增至80%(PD组),S期细胞则由26%降至11.7%;HS766TG1期细胞则由58%(H组)左右增至68%(HD组),S期细胞则由31%减少至2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凋亡未见明显增加.目的基因表达检测也表明,转染DPC4-Ad5后,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未转染者.两种细胞株的裸鼠种植瘤经DPC4-Ad5治疗后,HS766T空载体(对照,HA)组体积为(1363.90±487.65) mm3,HS766T治疗(HD)组为(425.90±324.68) mm3,Pc-3空载体(对照,PA)组为(64.69±24.85) mm3, Pc-3治疗(PD)组为(43.93±16.91) mm3,对照组肿瘤平均肿瘤体积大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裸鼠种植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注射区细胞排列较紊乱,并有细胞核的改变.结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能够将DPC4基因有效地导入胰腺癌细胞.DPC4腺病毒载体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导致胰腺癌细胞增殖受抑.体外培养细胞,细胞周期出现阻滞,并显著抑制裸鼠皮下胰腺种植瘤的生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与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Th1/Th2优势状态.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用IFN-γ/IL-4比值代表其外周血中的Th1/Th2优势状态.同时检测28例健康同龄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IFN-γ水平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IFN-γ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4水平高于对照组,疗后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FN-γ/IL-4比值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IFN-γ/IL-4比值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Th2优势状态存在变化,治疗前表现为Th2优势状态趋势,治疗后为Th1优势状态.

    作者:张莉;李廷谦;庄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非瓣膜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以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测定20例单纯持续性心房纤颤、20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以及20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上p-selectin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20例对照作对比.结果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组的血小板p-selectin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脑梗塞组及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又高于单纯的房颤组(P<0.05),前二者血浆中p-selectin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心房纤颤和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以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更为突出.提示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小板活性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有关.

    作者:葛宁;姜建;王海;彭先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M)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 结果 COPD组ML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MA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模型组BALF中MCP-1、TNF-α水平、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中MCP-1[(32.75±10.91) pg/ml]与对照组[(24.13±6.92) p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BALF中MCP-1水平与AM数目和TNF-α水平(r=0.861,P<0.01;r=0.868,P<0.01),以及TNF-α水平与AM数目(r=0.84,P<0.01)均呈密切正相关,但血清中MCP-1水平、TNF-α水平与BALF中的AM数目均无相关性(r=0.488,P>0.05;r=0.132,P>0.05).结论 MCP-1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程德云;关键;陈小菊;张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于1996~2000年在全国31省(市、区)监测医院内对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在2218616例围产儿中,共检出多指(趾)2097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9.45/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0/万和9.05/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99/万和7.4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趾)畸形患儿单发者占88.4%,11.6%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 34.96%,右侧占45.62%,双侧同时发生占19.41%.多指(趾)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8.17%,其中单发为2.72%,多发为49.38%.结论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差异明显;多指(趾)以单发形式为主,多发畸形患儿病死率高.

    作者:周光萱;代礼;朱军;缪蕾;王艳萍;梁娟;吴艳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ST-1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MOS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免疫分型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17例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ALL-L3 3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果 MOST-1基因仅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而L1和L2均无表达;3例ALL-L3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72%、67%和1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98%、94%和67%,前两例L3患者MOS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另一例L3患者的3倍和2倍.2例L3患者经正规诱导完全缓解后无MOST-1基因表达.结论 MOST-1基因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有关.

    作者:高举;袁粒星;孙蕾;李馨筱;廖清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早,进展快,病变广泛、严重,我们对2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30例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家伟;李秀钧;贺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25IUdR治疗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25IUdR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体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125IUdR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体内运用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肿瘤增殖高峰期局部缓慢三次注射药物,每天每次7.4×103 kBq.结果 125IUdR可显著抑制C6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MTT法显示150 kBq/ml 125IUdR作用5 d后抑制率高达93.06%.而对照组Na125I和127IUdR对C6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125IUdR治疗胶质瘤C6大鼠5 d后,肿瘤重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生存分析显示:空白组、127IUdR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 d、12 d和27 d(P<0.01).结论根据肿瘤细胞增殖特征给药,125IUdR可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延长脑胶质瘤C6大鼠生存期.

    作者:吴波;游潮;刘晓东;蔡博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商陆皂甙甲治疗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商陆皂甙甲(EsA)对Wistar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随机分为EsA治疗组、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EsA、DXM治疗7 d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所有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蛋白定量升高、有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系膜区面积扩张均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5);EsA、DXM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尿蛋白定量降低、有核细胞计数减少及系膜区面积减小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EsA对大鼠抗-Thy1.1肾炎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改善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

    作者:张克非;张亮;吴雄飞;张祥贵;于泓;易杨华;赵士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病健康人群的空腹血清.进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脂质、血液抗氧化状态及常规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B100、脂蛋白a)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100无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过氧化脂质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一氧化氮含量和对照组无差异,谷胱甘肽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传统的血脂分析比较,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好的帮助,有望成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更灵敏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

    作者:李贵星;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肥大细胞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的分布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以肥大细胞特异的类胰蛋白酶作为标记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与合并有炎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前列腺癌旁间质(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前列腺癌旁间质的肥大细胞数量不同(P<0.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

    作者:邓文斌;李萍;李贵星;赵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组织切片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

    目的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转移规律,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对62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标本制作直肠及全层系膜大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Ⅲ期病例中,直肠系膜外带(左、后、右三区)癌灶占43.24%.直肠侧壁肿瘤,系膜同侧癌灶多于对侧(P<0.05).远端直肠系膜内癌播散距原发灶1~3.5 cm,均为TNM Ⅲ、Ⅳ期患者,发生率为12.9%(8/62).肿瘤环周切缘癌浸润(CMI)与肿瘤分化及TNM分期相关,直肠不同部位CMI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能够全面观察直肠、直肠系膜及其癌灶分布.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癌灶分布较多.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远端4 cm直肠及其周围系膜.TME减少了癌残留及环周切缘癌浸润可能,应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基本原则.

    作者:王存;周总光;王昭;李立;陈岱云;郑阳春;赵高平;刘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与上颌腭部位移和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测量受不同方向的后牵引力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牵引角度为+30°、0°、-30°时,在腭中缝前、中、后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逐渐增大.在腭横缝正中部和侧方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也逐渐增大; 在腭部正中,前方和中央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后方的应力几乎为零,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在腭部侧方,前方的拉、压应力均等,中央和后方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结论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影响明显;而对应力分布影响较小.

    作者:张强;赵志河;王军;赵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切电灼术加米托蒽醌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8例临床分析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粘膜良性增生性病变.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衍生物米托蒽醌,采取分组治疗的临床试验,对5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术后防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波勇;李世文;郑航;郑新民;胡礼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的改进

    目的探讨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方法以猪血为原料,分离红细胞,粗分血球蛋白后用酸性丙酮抽提制备血红素.结果用该法制备的血红素纯度可达99%以上,每升红细胞可得血红素5 g以上.结论用此法制备血红素纯度高,收率高,简便快速,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李秀玲;余蓉;杨继虞;曾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L5178Y与TK6细胞的TK基因突变实验比较

    目的比较L5178Y与TK6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系统中的异同和优劣.方法采用L5178Y和TK6细胞做TK基因突变试验微孔平板法,对四种受试物(MMS、EMS、MMC、KCl)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两种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耐受性均低于L5178Y细胞,且相对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结论两种细胞应用于本试验各有其优越性,但由于TK6细胞来自于人类,实际应用意义大于L5178Y细胞,建议推广TK6细胞的应用.

    作者:帅培强;张立实;王怡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龈沟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4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IL-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记录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①临床牙周健康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为(61.891±20.719) pg/ml, 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224.402±87.416) pg/ml;健康牙组IL-1ra 的水平为(739.410±249.121) ng/ml,明显高于患牙组(366.722±104.188) ng/ml;健康牙组104IL-1β/IL-1ra的值为0.857±0.375,明显低于患牙组6.813±0.375,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经相关性分析,GCF中IL-1β的水平与IL-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1β的水平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 IL-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104IL-1β/IL-1ra的值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③探诊出血(BOP)阳性患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和104IL-1β/IL-1ra的值明显高于BOP阴性组(P<0.0001),而BOP阳性组IL-1ra的水平明显低于BOP阴性组(P<0.01).结论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104IL-1β/IL-1ra的值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牙周组织局部IL-1β的产生增加和IL-1ra的生成不足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对IL-1β存在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亚菲;谭春;张静仪;孟姝;郭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氢青蒿素治疗鼠内脏利什曼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治疗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的疗效.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腹腔感染金地鼠,两周后分为小剂量治疗组(n=5)、大剂量治疗组(n=5)及对照组(n=5)3组开始治疗.小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给予双氢青蒿素25 mg/kg,大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50 mg/kg,对照组给予植物油,口服途径给药,每天一次,3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7 d剖杀3组金地鼠,通过有限稀释法及LDU计数法计算各鼠肝、脾内寄生的虫数.结果双氢青蒿素小剂量治疗组及大剂量治疗组治疗鼠内脏利什曼病的有效率均为80%;有限稀释法显示,小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79.11%,肝脏抑虫率为86.21%;大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83.77%,肝脏抑虫率为87.13%.LDU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有限稀释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脾脏和肝脏的抑虫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次报道双氢青蒿素对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莹;陆小军;陈静先;胡孝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鼠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ER-α、IGF-1R的表达及双重表达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的分布和共表达,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的变化.方法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的7日龄SD雌性大鼠,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IGF-1R、ER-α在新生雌性大鼠大脑的表达及共表达.结果①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有广泛的ER-α和IGF-1R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分布;②大鼠HIBD急性期大脑皮层IGF-1R、ER-α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的表达无变化,在恢复期表达均增加.结论 IGF-1R、ER-α可能共同参与了HIBD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夏斌;姚裕家;陈娟;程开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TH基因修饰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建立

    目的体外构建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修饰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为进行帕金森病(PD)的转基因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将鼠TH基因转入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通过G418抗性筛选,获取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株,以其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7~9 d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TH表达.结果获得了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并且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成功表达TH.结论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有效表达TH,为将其应用于PD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谢轩贵;刘俊;游潮;杨辉;张可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丹参提取液的影响因素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在中药纯化研究中应用吸附纯化法、优化吸附纯化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水提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研究树脂种类、提取液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的种类、提取液的浓度、外环境的温度及吸附时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吸附纯化的过程和结果.结论丹参水提液在中等极性的D613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室温条件下,吸附5 h,可达到比较好的纯化效果.

    作者:王凌;贺英菊;罗巍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