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陆小军;陈静先;胡孝素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M)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 结果 COPD组ML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MA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模型组BALF中MCP-1、TNF-α水平、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中MCP-1[(32.75±10.91) pg/ml]与对照组[(24.13±6.92) p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BALF中MCP-1水平与AM数目和TNF-α水平(r=0.861,P<0.01;r=0.868,P<0.01),以及TNF-α水平与AM数目(r=0.84,P<0.01)均呈密切正相关,但血清中MCP-1水平、TNF-α水平与BALF中的AM数目均无相关性(r=0.488,P>0.05;r=0.132,P>0.05).结论 MCP-1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程德云;关键;陈小菊;张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将20例已建立自发性规律收缩的离体子宫肌肉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离体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剂量为0.5、2 μg/ml时,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无影响,当剂量为5、10 μg/ml时可抑制子宫肌的收缩;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抑制收缩作用加强,(140±50) μU/ml的催产素可拮抗其抑制作用.结论异丙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性规律收缩,催产素可拮抗其作用.
作者:罗东;王泉云;黄蔚;吕胜;孔古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GRα、GRβ)表达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以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粘膜细胞中GRα、GRβ表达强度.比较激素抵抗、激素敏感及正常对照3组间以及炎症程度各组间GRα、GRβ表达差异.结果肠粘膜组织切片中GRα、GRβ的表达强度在抵抗与敏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激素敏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且与炎症程度无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GRβ在决定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GRβ可能对GRα起优势负性抑制作用,检测患者肠粘膜细胞中GRα、GRβ的表达可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但不能判断其炎症程度.
作者:张虎;欧阳钦;温忠慧;刘卫平;陈代云;李俸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食管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象分析术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 d至成年食管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21 d食管粘膜肌层和环肌层内可观察到NKA免疫反应(NKA-IR)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粘膜下层,纵肌层、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出现NKA-IR表达,30 d时已和成年鼠相似;定量分析的结果与NKA-IR在食管各层的变化一致.结论 NKA在食管中的发生发育主要在临出生前至生后4周内;NKA对大鼠食管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力燕;郭建辉;王廷华;李娟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与上颌腭部位移和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测量受不同方向的后牵引力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牵引角度为+30°、0°、-30°时,在腭中缝前、中、后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逐渐增大.在腭横缝正中部和侧方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也逐渐增大; 在腭部正中,前方和中央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后方的应力几乎为零,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在腭部侧方,前方的拉、压应力均等,中央和后方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结论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影响明显;而对应力分布影响较小.
作者:张强;赵志河;王军;赵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于1996~2000年在全国31省(市、区)监测医院内对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在2218616例围产儿中,共检出多指(趾)2097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9.45/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0/万和9.05/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99/万和7.4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趾)畸形患儿单发者占88.4%,11.6%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 34.96%,右侧占45.62%,双侧同时发生占19.41%.多指(趾)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8.17%,其中单发为2.72%,多发为49.38%.结论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差异明显;多指(趾)以单发形式为主,多发畸形患儿病死率高.
作者:周光萱;代礼;朱军;缪蕾;王艳萍;梁娟;吴艳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体外构建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修饰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为进行帕金森病(PD)的转基因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将鼠TH基因转入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通过G418抗性筛选,获取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株,以其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7~9 d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TH表达.结果获得了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并且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成功表达TH.结论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有效表达TH,为将其应用于PD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谢轩贵;刘俊;游潮;杨辉;张可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建立检测外周血早期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取65例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其有核细胞后进行细胞总RNA的抽提,运用巢式RT-PCR技术进行CK-19 mRNA的检测.结果以巢式RT-PCR终产物出现460 bp带定为阳性.65例乳腺癌患者CK-19 mRNA有24例表达,总阳性率为36.92%.37例乳腺良性疾病者CK-19 mRNA无一例表达.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P<0.001).结论 RT-PCR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关泉林;李玉民;谭继英;汪晓伟;高明太;袁文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商陆皂甙甲(EsA)对Wistar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随机分为EsA治疗组、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EsA、DXM治疗7 d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所有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蛋白定量升高、有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系膜区面积扩张均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5);EsA、DXM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尿蛋白定量降低、有核细胞计数减少及系膜区面积减小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EsA对大鼠抗-Thy1.1肾炎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改善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
作者:张克非;张亮;吴雄飞;张祥贵;于泓;易杨华;赵士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伊文思兰对于经冠脉灌注的兔左室心肌组织块灌注范围显示效果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制做兔左心室游离壁楔形组织块,经回旋支持续灌注台式液.采用浮置的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内、中、外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并记录跨壁心电图.分析伊文思兰灌注前、灌注30 min后组织块显色情况及不同频率刺激下内、中、外层跨膜动作电位时程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伊文思兰可清晰显示灌注范围,且30 min后颜色仍保持不变;在500~4000 ms刺激作用下,伊文思兰灌注前与灌注30 min后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度无显著变化(P>0.05),灌注过程中组织块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伊文思兰可以作为组织块灌注范围的显示剂.
作者:姚青海;崔长琮;王军奎;姚晓伟;陈少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早,进展快,病变广泛、严重,我们对2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30例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家伟;李秀钧;贺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转移规律,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对62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标本制作直肠及全层系膜大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Ⅲ期病例中,直肠系膜外带(左、后、右三区)癌灶占43.24%.直肠侧壁肿瘤,系膜同侧癌灶多于对侧(P<0.05).远端直肠系膜内癌播散距原发灶1~3.5 cm,均为TNM Ⅲ、Ⅳ期患者,发生率为12.9%(8/62).肿瘤环周切缘癌浸润(CMI)与肿瘤分化及TNM分期相关,直肠不同部位CMI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能够全面观察直肠、直肠系膜及其癌灶分布.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癌灶分布较多.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远端4 cm直肠及其周围系膜.TME减少了癌残留及环周切缘癌浸润可能,应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基本原则.
作者:王存;周总光;王昭;李立;陈岱云;郑阳春;赵高平;刘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的分布和共表达,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的变化.方法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的7日龄SD雌性大鼠,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IGF-1R、ER-α在新生雌性大鼠大脑的表达及共表达.结果①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有广泛的ER-α和IGF-1R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分布;②大鼠HIBD急性期大脑皮层IGF-1R、ER-α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的表达无变化,在恢复期表达均增加.结论 IGF-1R、ER-α可能共同参与了HIBD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夏斌;姚裕家;陈娟;程开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的测量,并计算VA与SA的比值(VSR),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体质量(W)、身高(H),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无论男女,其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VFO)的年龄、TG及LDL-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在男性,VFO的TC、UA高于SFO.②以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发现男性U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③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和BMI后,无论男女,VSR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呈负相关;在男性,VA与SBP呈正相关,SA与TG呈负相关;在女性,VA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负相关,与HDL-c、UA呈正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SA、VA和VSR分别是TG和LDL-c、SBP以及T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受试者,BMI和SA是影响SBP、UA和HDL-c的重要因素,VSR是TG、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全身性肥胖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李启富;汤保德;李秀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4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IL-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记录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①临床牙周健康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为(61.891±20.719) pg/ml, 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224.402±87.416) pg/ml;健康牙组IL-1ra 的水平为(739.410±249.121) ng/ml,明显高于患牙组(366.722±104.188) ng/ml;健康牙组104IL-1β/IL-1ra的值为0.857±0.375,明显低于患牙组6.813±0.375,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经相关性分析,GCF中IL-1β的水平与IL-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1β的水平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 IL-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104IL-1β/IL-1ra的值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③探诊出血(BOP)阳性患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和104IL-1β/IL-1ra的值明显高于BOP阴性组(P<0.0001),而BOP阳性组IL-1ra的水平明显低于BOP阴性组(P<0.01).结论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104IL-1β/IL-1ra的值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牙周组织局部IL-1β的产生增加和IL-1ra的生成不足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对IL-1β存在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亚菲;谭春;张静仪;孟姝;郭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25IUdR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体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125IUdR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体内运用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肿瘤增殖高峰期局部缓慢三次注射药物,每天每次7.4×103 kBq.结果 125IUdR可显著抑制C6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MTT法显示150 kBq/ml 125IUdR作用5 d后抑制率高达93.06%.而对照组Na125I和127IUdR对C6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125IUdR治疗胶质瘤C6大鼠5 d后,肿瘤重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生存分析显示:空白组、127IUdR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 d、12 d和27 d(P<0.01).结论根据肿瘤细胞增殖特征给药,125IUdR可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延长脑胶质瘤C6大鼠生存期.
作者:吴波;游潮;刘晓东;蔡博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观察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戊四氮、烟碱和印防己毒素诱导惊厥作用的影响. 结果 12.5、25.0、50.0、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腹腔注射后,小鼠外观行为表现为兴奋,但自主活动被抑制;以上4个剂量的伪麻黄碱水杨酸可显著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对戊四氮、烟碱及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作者:闫琳;金少举;王锐;蒋袁絮;刘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建立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方法分别采用无水冰醋酸为溶剂, 0.1 mol/L高氯酸为滴定液,结晶紫指示液指示终点的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以FMOC-CL为衍生化试剂,采用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结果非水滴定法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28%、0.21%;HPLC-UV法中哌嗪雌酚酮在1.001~5.00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方法的检测限为4 ng(S/N=3);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中线性范围为8.4~420 ng/mL,净化回收率为77.24%~83.10%,方法回收率为98.33%~103.3%,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7.7%和7.3%,方法的检测限为1 ng(S/N=3).结论以上三种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分别为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及狗血浆中的哌嗪雌酚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
作者:钱广生;韩海;李章万;翁玲玲;郑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MOS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免疫分型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17例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ALL-L3 3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果 MOST-1基因仅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而L1和L2均无表达;3例ALL-L3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72%、67%和1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98%、94%和67%,前两例L3患者MOS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另一例L3患者的3倍和2倍.2例L3患者经正规诱导完全缓解后无MOST-1基因表达.结论 MOST-1基因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有关.
作者:高举;袁粒星;孙蕾;李馨筱;廖清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配体--噻格列酮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对照组和噻格列酮组培养液中IL-6、TNF-α值及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并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细胞长可存活25 d.炎症对照组细胞肿胀、胞膜不清,胞浆混浊,添加噻格列酮后,细胞炎性水肿有不同程度减轻,以50 μmol/ml组明显.噻格列酮组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别大达179.85 pg/ml,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噻格列酮能抑制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选择.
作者:潘光栋;程南生;熊先泽;刘江文;李胜富;张国福;严律南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