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遥;李艳红;周学东;肖晓蓉;柳茜
目的了解川西地区风湿热及风心病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对5~18岁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风心病患病率调查.结果川西平原地区风湿热发病率为12.87/10万.城市与农村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74/10万及12.94/10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该病以9~15岁多发,主要见于秋冬季,且全部病例均患有关节炎,其中83.3%合并心脏损害.风心病患病率为11‰.结论对川西地区中小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社区控制是必要和有效的.
作者:陈晓平;章茂顺;黄德嘉;黄明慧;熊运文;解曼蓉;寿裕蓉;李明龙;吴诚;曾焕琼;李秀蓉;郑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可调脉宽(VPW)532 nm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用VPW 532激光治疗410例血管增生性皮肤病,观察、分析其疗效和美容效果.结果 VPW 532激光对血管增生性皮肤病均有效,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均达50%以上,痊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蜘蛛痣、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鲜红斑痣.治愈次数1~8次.结论 VPW 532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疗效及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献;李利;李咏;邓次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 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20mg/d持续12周,n=56, 继以40 mg/d至24周, n=47)及辛伐他汀组(10 mg/d持续12周, n=25).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 C-反应蛋白(CRP)平均变化幅度. 结果氟伐他汀治疗12周及24周后、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ET-1及FINS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00~0.032),ISI及NO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01~0.042).前述各指标变化幅度组间对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氟伐他汀治疗12周及24周后,CRP水平轻度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CRP水平轻度上升(P>0.05). 结论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均能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内皮功能.这些调脂外作用与调脂治疗强度无关.
作者:鲁跃华;陈爱武;周传堃;李珂;葛正庆;陈琴;霍垚;杨建南;钱少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大鼠结肠炎灌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予丁酸钠、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生理盐水每日灌肠.在第19日处死,评价大体、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比较丁酸钠和SASP组的核分裂指数.结果用丁酸钠和SASP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腹泻明显好转,体重恢复无明显差异,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计分明显改善,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丁酸钠和SASP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丁酸钠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SASP组(P<0.05).结论丁酸钠灌肠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结肠炎的愈合,其疗效可与SASP媲美.
作者:胡仁伟;欧阳钦;王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所致肾脏损害机制.方法运用抗霉素(antimycin) A无糖血清的培养基,建立30、60、90和120 min肾小管上皮(RTE)细胞缺氧模型,检测RTE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RTE细胞整合素β1数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30、60、90、120 min低ATP管上皮细胞模型.各时段(30、60、90和120 min)组AT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整合素β1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30、60、90和120 min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均<0.001),各组间比较,P均<0.001.结论整合素β1在缺氧新生猪RTE细胞的减少,可能直接参与了新生动物缺氧缺血肾脏损害的发病.
作者:陈娟;姚裕家;熊英;陈大鹏;陈永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名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0.5患者进行立体视锐度、抑制暗点、双眼屈光度差和视像不等的检查.结果该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锐度为407.67″±390.19″,双眼屈光度差为1.53 D±1.96 D, 视像不等为3.93%±3.51%,抑制暗点为3.17°±1.98°.立体视锐度与双眼屈光度差或视像不等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立体视锐度与抑制暗点呈正相关.结论人工晶体植入可较大程度减小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双眼屈光度差、视像不等,从而减轻对立体视觉的损害.
作者:刘春玲;刘谊;侯川;严密;罗清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方法选择脑出血48例,脑梗死34例,正常对照组24例.患者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3周时采集血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标准进行. 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24 h内及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出血组较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血清、脑脊液中NSE高于轻、中度者(P<0.01). 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脑脊液NSE明显升高,病情严重者血清、脑脊液NSE增高更为显著.
作者:卢红;刘麦仙;张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利用自制的合成抗原制备环孢霉素A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环孢霉素A与聚-L-赖氨酸偶联为合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经反复筛选亚克隆获得抗Cs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间接ELISA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获得4株分泌抗Cs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株分泌的抗体效价高,有一定特异性.结论该抗原合成和免疫的方法切实可行,但单克隆抗体制备及保存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陈米娜;范昕建;魏大鹏;吴琼英;冯萍;吕晓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对照组)和实验组(LaF组、Ln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 LaF组、LnF组在同福尔马林对照组处理前分别给予L-精氨酸(L-Arg),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鞘内注射,在福尔马林处理后1/2 h、0~1 h分别检测大鼠脊髓NOS及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福尔马林对照组的缩腿舔爪时间长于NS组、脊髓的NOS及Fos表达显著强于NS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 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诱导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雪梅;王泉云;朱琳;杨邦祥;刘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检测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预处理采用两次液-液反萃法.采用ODS色谱柱(150×4.6 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pH 3.7)=17∶83(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λ=216 nm.结果血浆中盐酸曲马多的低检测浓度为10.2 ng/ml,在25~8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屈凌波;冯书惠;吴拥军;吴予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型义齿稳固剂对全口义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期戴用全口义齿的无牙患者12例,制作全口义齿,3月后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花生米作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花生米悬浊液的吸光度,观察新型义齿稳固剂使用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新型义齿稳固剂使用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型义齿稳固剂能明显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
作者:陈新民;张晓南;吴曼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1828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成都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1岁.有60%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一半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调查妇女中有460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黄薇;彭伟;吴艳乔;黄秀玲;李才富;孙志君;张讯;熊庆;马黔红;韩字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在体外研究纯钛表面吸附硫酸软骨素A(CS-A)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吸附不同浓度的CS-A钙处理钛片表面培养成骨细胞,检测其生长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层钙含量.结果钙处理钛片在吸附CS-A后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了成骨细胞层钙聚集,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同时还增高了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细胞的分化.结论钛吸附CS-A后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
作者:樊洪;陈治清;魏大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效应.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孟鲁司特预防组,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酶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白三烯C4(LTC4)含量,对大鼠肺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经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低氧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V/(LV+S):30.85%±1.44% vs 20.75%±1.97%; WT%: 23.54%±4.43% vs 13.17%±3.67%; WA%: 72.76%±9.28% vs 50.41%±6.37%, P均<0.01],血浆中LTC4浓度(2395.40±193.86 pg/ml)也高于正常对照组(1006.50±193.17 pg/ml,P<0.01);经孟鲁司特处理的低氧大鼠其RV/(LV+S)为24.09%±1.09%、WT%为15.44%±4.72%和WA%为51.98%±12.18%均低于低氧组(P<0.01),而血浆中LTC4浓度(2706.25±350.49 pg/ml)与低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低氧刺激血浆LTC4的合成和释放,CysLT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小菊;程德云;关键;夏秀琼;樊莉莉;苏巧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99mTc标记癌基因c-myc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否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癌蛋白的表达.方法合成15 bp的癌基因c-myc mRNA的反义、正义及无义寡核苷酸,用99mTc标记后(简称99mTc-DNA),一部分用脂质体包裹,以不同放射性强度的99mTc-DNA及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转染细胞,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测定细胞摄取率,在转染后18 h测定细胞返流比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反义抑制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5 h内,细胞的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的细胞摄取率明显高于未用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四唑盐比色实验,随着脂质体介导的99mTc-反义DNA剂量的增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正义、无义寡聚核苷酸组,细胞数量则没有减少的趋势.细胞的返流比率,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分别为39.51%、44.12%、63.92%.测定癌蛋白的荧光强度,反义寡核苷酸组2.9860±0.3733、正义寡核苷酸组4.2600±0.2218、无义寡核苷酸组5.2620±0.8562,反义寡聚核苷酸组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义和无义寡聚核苷酸组.结论脂质体介导的99mTc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癌蛋白的表达.
作者:郑建国;谭天秩;潘卫民;张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H-Td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及EMSA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 c-fos表达及AP-1活化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后,其3H-TdR掺入值明显降低,且与阿司匹林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9, 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主要作用于胃癌细胞S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阿司匹林能下调胃癌细胞COX-2表达,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阿司匹林能降低胃癌细胞c-fos蛋白的表达.EMS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血清刺激的AP-1的DNA结合活性.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作用可能是其通过抑制胃癌细胞c-fos表达以及AP-1活化,进而抑制COX-2表达所致.
作者:王春晖;唐承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组织是否具有靶向特性. 方法采用荷瘤鼠尾静脉推注3H-TdR标记婴儿双歧杆菌示踪分析、组织培养和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瘤组织靶向性. 结果瘤组织内放射性强度持续增强,正常组织放射性强度则持续减弱.组织培养显示婴儿双歧杆菌在瘤组织内富集增殖.组织切片显示瘤组织内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条杆状紫蓝色深染区,而正常组织中却无.结论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作者:吴瑜;易成;王树人;张敏;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的疗效.方法 107例外耳道或(和)中耳腔积脓患者分为:弥漫性外耳道炎组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组2组,两组采用半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又分别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密闭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法治疗.结果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疗效明显优于盲视下密闭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治疗法.结论耳内窥镜直视下能准确、全面、彻底地观察和清洗外耳道及中耳鼓室内分泌物,为治疗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辅助工具.
作者:魏雪梅;秦学玲;郑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筛选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大鼠高血凝的相关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并用半定量RT-PCR初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20个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表明这些克隆代表了19 个基因,其中8个为已知基因但首次发现与高血凝相关,11个为新的ESTs,已被GenBank收录.半定量RT-PCR证明3个ESTs(HC002、HC057和HC067)为表达上调基因.结论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消减效率高,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大鼠高血凝相关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HC002、HC057和HC067可能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的高血凝相关.
作者:赵玉华;刘秉文;白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室间隔缺损(VSD)动物左右心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改变.方法建立猪实验性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术后1月取左右心室组织,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每106个细胞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AT2R)的大结合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动物受体的Bmax和KD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动物左室AT1R、右室AT1R和AT2R的Bmax值分别为188.42±133.97 fmol/106、272.14±232.74 fmol/106、40.42±34.76 fmol/106,对照组AT1R和AT2R的Bmax值左室为29.20±19.50 fmol/L和2.90±0.64 fmol/L, 右室为76.72±51.21 fmol/L和9.63±1.27 fmol/L,增高明显(P<0.05).结论心内左向右所引起的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AT1R的表达增高,是VSD心室肥厚及重构的重要机制;AT2R在右心室表达增高,可能是中等程度容量负荷的VSD容易出现左室肥厚而非右室肥厚的原因.
作者:周同甫;董丽群;张敏;李谧;华益民;刘翰旻;陶大昌;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