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用于中草药抗菌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赵院利;任健康;李巧如;刘宗智;归巧娣;徐翠香

关键词:抗菌中草药,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 抗菌试验
摘要:目的 建立用于具有抗菌活性中草药筛选的、简单有效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方法 在微量反应板上采用药基(药物和半固体培养基)混合试验法以丁香、黄连、虎杖和大青叶等抗菌中草药的水提液及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淋病奈瑟菌和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进行抗菌试验,同时应用传统的琼脂平板稀释法作为对照,且重复试验3次.结果 测试的4种中草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抗菌活性在1∶128~1∶512稀释度,针对淋病奈瑟菌199622在1∶2稀释度,针对白色念珠菌199713在1∶64~1∶512稀释度,与对照方法相比抗菌活性多为相同或有一个稀释度的差异,仅有两个结果为两个稀释度差异.结论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用于抗菌活性中草药的筛选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的优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柱凝胶技术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微柱特异性凝胶和传统试管法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中的比较,探讨确认微柱凝胶技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可靠准确性.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特异性胶试剂对56例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法阳性32例,试管法阳性30例.结果 微柱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13例;抗-IgG,抗-IgA同时存在1例;抗-IgG,抗-IgA,抗-IgM同时存在2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C3c 0例.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 14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结论 微柱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L-6,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IL-6,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3例胰腺癌患者、7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者血清中IL-6,CA19-9和CA242水平,分析3种指标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胰腺癌病人中,3种标志物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并且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3种标志物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至95.2%,系列法联合检测则使特异度提高至97.5%.结论 血清IL-6,CA19-9和CA242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钟善传;董凤珍;刘涤瑕;王丽;涂晖;陈金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免疫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因子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与病情转归等关系密切,通过对近年来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认识可以促进人们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理解,为支气管哮喘的及早诊断及进一步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支气管哮喘的新药开发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黄永富;杭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例潜在Angleman综合征风险妊娠的产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 报告1例潜在Angleman综合征风险妊娠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孕妇曾生育过15q11-13缺失的Angleman综合征患儿.该妇女再次受孕,要求产前诊断.方法 孕妇于妊娠26周时在常规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抽取胎儿脐带血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用15号染色体含有15q11-13的特异位点的双色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与母亲核型相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提示15q11-13没有缺失.孕妇于40周时剖腹产一个健康女婴,现孩子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对潜在染色体病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非常重要,以避免染色体病孩子的出生.

    作者:张静;崔英霞;范晓博;陈颖皓;周洋;夏欣一;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合理布局药敏纸片联检ESBLs和AmpC酶效果观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直观地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纸片表型检测法,尽快为临床提供准确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K-B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合理布局,观察待检菌株耐药表型.采用头孢西丁(FOX)纸片检测法对耐三代头孢菌素且FOX抑菌圈≤18 mm的83株大肠埃希菌和5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 酶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0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同时,头孢西丁(FOX)抑菌圈≤11 mm的菌株,均为产AmpC酶株;或12 mm≤FOX抑菌圈≤14 mm,同时伴有TZP,SCF,CTX/C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抑菌圈≤17 mm的菌株,亦为产AmpC酶株.结论 该室分离的致病菌株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用该室方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布局,有利于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联合检测,该法简便、快速,缩短了对产酶株的检测时间,为重症感染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红;帅丽华;谢福生;胡志坚;苏占营;周会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信息管理系统在血库管理的应用与展望

    为了优化输血流程管理,保证输血安全.广东省中医院自2008年开始建设输血科管理系统,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在使用一年多的时间里,应用该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对血液入库、交叉配血、发血、血液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为该院的输血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梁铮;周厚全;高云龙;徐建华;吴新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I类、Ⅲ类整合子的相关研究

    目的 筛选亚胺培南(IM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其耐药情况与Ⅰ类和Ⅲ类整合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MIC法测定药敏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和Ⅲ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①81株IMP耐药Pa中,四环素耐药率高;其次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与IMP敏感Pa的耐药率比较,对环丙沙星、氨曲南、美洛培南等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②111株Pa中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为69.4%(77/111),其中IMP耐药Pa的检出率为85.2%(69/81),IMP敏感Pa为26.7%(8/30).③intⅠ基因阳性的IMP耐药Pa与阴性菌株相比,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④81株IMP耐药Pa中未检测出一例int Ⅲ整合子基因.结论 IMP耐药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Ⅰ类整合子的高携带率可能与Pa的亚胺培南耐药密切相关;未检测到intⅢ整合子基因.

    作者:杜艳;单斌;陈瑞春;穆玉娇;陈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AUTOLAB-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淀粉酶测定节省试剂的方法

    AUTOLAB-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意大利医学分析仪器集团生产,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方面均很理想[1],因此在国内外用户很多.笔者在应用该仪器做淀粉酶测定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节省试剂的方法,本文就此方法作一介绍,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DNA含量与唐氏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唐氏综合征(DS)孕妇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fDNA)含量,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DS男胎孕妇6例、DS高危男胎孕妇31例、正常男胎孕妇32例,用QIAamp DNA Blood Kit提取孕妇血浆中fD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方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以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作为男性fDNA的标记物.结果 DS孕妇组、DS高危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孕妇血浆中DNA的含量拷贝数分别为140.82±50.47 copies/ml,82.08±25.47 copies/ml和56.34±15.52 copies/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t=2.815,P<0.01).结论 孕妇血浆中游离fDNA定量检测可以作为产前筛查DS的候选靶标.

    作者:汤冬玲;李栋;邵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用于中草药抗菌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用于具有抗菌活性中草药筛选的、简单有效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方法 在微量反应板上采用药基(药物和半固体培养基)混合试验法以丁香、黄连、虎杖和大青叶等抗菌中草药的水提液及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淋病奈瑟菌和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进行抗菌试验,同时应用传统的琼脂平板稀释法作为对照,且重复试验3次.结果 测试的4种中草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抗菌活性在1∶128~1∶512稀释度,针对淋病奈瑟菌199622在1∶2稀释度,针对白色念珠菌199713在1∶64~1∶512稀释度,与对照方法相比抗菌活性多为相同或有一个稀释度的差异,仅有两个结果为两个稀释度差异.结论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用于抗菌活性中草药的筛选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的优点.

    作者:赵院利;任健康;李巧如;刘宗智;归巧娣;徐翠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胀亡在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征与机制的探讨

    目的 依据细胞凋亡在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征、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为评价睾丸生殖功能障碍的意义.方法 采用精液涂片,瑞-姬染色,油镜下检出、观察,根据生精细胞凋亡与胀亡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分类,确定精液脱落细胞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生精细胞可以在精液中大量出现,表现不同类型的形态特征,其变化受离子泵功能、三磷酸腺苷(ATP)的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调控.结论 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过程中,线粒体是中心环节,在男性睾丸生精障碍同样也存在缺血、缺氧和毒性因子作用,而线粒体是睾丸生精障碍的靶点,是造成睾丸损伤的中心环节.生精细胞学检测结果评估睾丸生殖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应积极开展,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曹兴午;林凯;李翠英;袁长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BV-LP阳性患者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HBV-LP(乙肝病毒大蛋白)阳性患者CD4+CD25+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将HBV感染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LP,PCR方法检测HBV-DNA,按照HBV-LP阴、阳性患者及正常血清共170例,其中男87例,女83例,平均年龄43(23~61)岁.分成四个实验组,第一组为HBV-LP阳性46例,第二组为正常组(非HBV感染者)50例,第三组为HBV-LP阴性及HBV-DNA阴性HBV感染者43例,第四组为HBV-LP阴性而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31例.各组之间在性别、年龄上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分别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研究对象外周血,FCM术检测CD3+T,CD4+T,CD8+T,CD4+CD25+Treg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之间CD3+T,CD8+T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各组CD3+T分别为(65.38±4.85)%,(67.07±5.04)%,(64.94±5.26)%,(63.58±4.81)%(P>0.05),CD8+T分别为(53.41±4.28)%,(54.71±5.05)%,(54.09±5.13)%,(52.59±4.88)%(P>0.05).②结果以CD4+CD25+Treg来评价:HBV-LP阳性组(5.22±1.8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13±1.12)%,HBV-LP阴性及HBV-DNA阴性组(3.24±1.22)%,HBV-LP阴性而HBV-DNA阳性组(3.23±1.61)%(P<0.01),而HBV-LP阳性组CD4细胞数量(32.63±3.93)%却低于其他三个实验组(39.32±5.55%),(37.53±4.72)%,(34.0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值得注意的是,HBV-DNA阳性而HBV-LP阴性组的各项指标几乎与正常组十分接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阳性的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增高,CD4+CD25+Treg细胞的过度表达在乙肝的发病机制及病程的转归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熊建辉;付汉维;王贵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芩水提物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及成分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芩水提物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验室抑菌作用及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水提物对119株MRSA的MIC值,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芩水提物中黄芩苷含量,制备相同含量的黄芩苷碱溶液并经高效液相色谱验证其黄芩苷含量.比较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结果 黄芩水提物对119例MRSA的MIC90值为7.81 mg/ml,MIC50值为1.95 mg/ml;比较黄芩苷含量相同的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黄芩水提物优于黄芩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水提物对MRSA菌有抑菌作用,黄芩苷不是黄芩水提物抑制MRSA的主要有效成分.

    作者:归巧娣;任健康;张利侠;赵院利;苍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析检验工作与临床的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疾病的诊断能够更早、更准确,随着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各临床学科中对疾病的诊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医院检验科就面临着如何同各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发展的问题.笔者从事检验工作多年,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作者:阿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利用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进行尿微量清蛋白预警

    目的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总结,力图寻找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联系,确定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结果的界值.方法 选取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各120例,对其尿液进行尿肌酐和尿蛋白检测,分析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寻找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结果的界值.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上述两种患者综合分析的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2和0.94).高血压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诊断尿微量清蛋白的界值分别为47.2 mg/L和115.4g/L,糖尿病患者分别为50.1 mg/L和137.6 mg/L,两种患者综合分析结果为52.5 mg/L和123.1 mg/L.结论 该实验成功界定了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对尿微量清蛋白进行预警的界值,对降低相关疾病患者检查的经济负担,缩短TAT时间及方便基层医院对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进行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方案.

    作者: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hs-CRP的关系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1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hs-CRP的关系.结果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脂水平,ε3/2组TC,LDL-C低于ε3/3组(t=2.119,P=0.046;t=3.318,P=0.003),ε4/3组TC,LDL-C高于ε3/3组(t=3.079,P=0.004;t=3.038,P=0.004);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20 mg/d),ε3/2组血清LDL-C下降程度大于ε3/3组(t=2.124,P=0.046);辛伐他汀治疗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个体hs-CRP水平低于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t=2.083,P=0.043),但未发现ε4等位基因对辛伐他汀降低hs-CRP产生影响(t=0.997,P=0.324).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相关.

    作者:夏勇;李卫宁;徐安平;董晶;邓玉奎;林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L-6和MMP-9在银屑病皮损检测中意义的研究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6和MMP-9表达水平,阐明其在实验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中IL-6和MMP-9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L-6和MMP-9表达分布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6.19,χ2=40.0,P<0.01) ;IL-6和MMP-9的表达与银屑病分级有关(P< 0.01);IL-6和MMP-9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984).结论 IL-6和MMP-9可作为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的实验室诊断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刘雪峰;侯卫红;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癌患者血浆WIF基因甲基化检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WIF-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关系以及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间48例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对应血浆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24例,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所有组织和血浆标本WIF-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HCC患者临床标本中,2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08%;48例血浆中,1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1.25%,组织和血浆符合率为60%.癌旁组织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均未见WIF甲基化表达.WIF-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中AFP、AFU表达均有明显差异(χ2=7.919,P<0.05;χ2=9.001 5,P<0.05);在与HBsAg关系中,发现WIF-1甲基化表达与HBsAg没有关系.15例血浆甲基化阳性的HCC患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66.7%;33例非甲基化阳性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30.3%,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χ2=5.61,P<0.05).结论 甲基化阴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患者,监测高危人群的肝癌组织和血浆中WIF-1基因表达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血浆中WIF-1表达检测可以代替组织中WIF-1基因表达,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特别对AFP阴性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艳;赵云;张邢松;刘继斌;茅国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检验专业微生物课程改制我之见

    为了使检验专业的微生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使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通过上专业理论的体会和代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临床微生物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增加微生物学及检验的课时;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教学条件;教师及时转型,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采用创新性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加大考试管理制度,改革考试形式,科学检验学习成果;加大生物安全教育,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并通过和教研室、教务处等单位共同努力,予以实施.

    作者:李芳芹;屈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表型调查

    目的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Rh血型表型检测,成立Rh血型表型信息库应用于临床.方法 对20 122例随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阴性及阳性检测,并进行Rh血型系统的C,c,D,E,e抗原分型.结果 唐山市无偿献血者Rh血型中CcDEe 及CCDee多见.结论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表型调查,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于保证临床合理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国强;孙绍秋;毛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