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MTX受体的结合特性

欧晓红;匡安仁;梁正路;彭宪;钟裕国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受体结合分析, 胰岛素-甲氨喋呤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受体结合实验评价胰岛素-MTX(甲氨喋呤)的受体结合特性,探讨胰岛素作为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肝癌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MTX与胰岛素共价连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高效液相层析鉴定.通过受体结合实验,测定胰岛素、胰岛素-MTX的IC50及Ki值,比较两者IC50及Ki值的差异,以评价MTX与胰岛素共价连接后的偶联物的受体结合特性.结果胰岛素-MTX能同125I-胰岛素竞争性与肝癌细胞膜结合.胰岛素的IC50为5.01±1.24nmol/L,Ki值为4.85±1.12nmol/L;胰岛素-MTX的IC50为93.82±19.32nmol/L,Ki值为91.88±16.86nmol/L.结论胰岛素与MTX共价偶联后,仍具有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低生长激素性巨人症

    报告1例低生长激素水平且垂体大小正常的巨人症.患者,女,11岁,因生长过速6年入院.查体:身高181cm,体重77kg,指间距187cm.骨龄11.1岁,血清基础生长激素水平小于1ng/ml,血清T3、T4、FT3、FT4、TSH、E2、LH、FSH、PRL、PTC及血浆ACTH水平正常.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试验、精氨酸刺激试验显示生长激素无反应.双手及头颅X片显示尺、桡骨、掌指骨粗大,双手指骨骨皮质变薄,指骨增长,颅骨增大,颅板增厚,枕骨粗隆呈倒钩状.心三位片显示左、右心室轻度增大.头颅MRI显示垂体大小正常,无异常信号.对于该例患者,非脉冲式的GH分泌和组织对GH敏感性增加也许导致IGF-1过度分泌,以及未分类的促生长因子和具生物活性的抗生长激素受体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临床上出现巨人症的原因.

    作者:冉兴无;张磊;熊萍;赵铁耘;童南伟;李秀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动态研究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b反义寡核苷酸(AON)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当肿瘤长至10mm左右时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分别用c-mybAON、正义寡核苷酸(SON)和生理盐水瘤区原位注射,注药后4、8、12和16日各组处死动物3只,动态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及病理学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各组的c-myb、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c-mybAON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第4天66.7%,第8天71.4%,第12天72%,第16天73%,与对照组相比,其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P<0.05);AON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第4天3.4%,第8天27.1%,第12天46.1%,第16天48.4%,是SON组和对照组相应时段凋亡细胞的3.5倍以上(P<0.05);AON组c-myb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且AON治疗后的脑胶质瘤中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钙化灶.结论c-myb癌基因有可能成为反义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优选靶点之一.

    作者:徐学君;游潮;黄思庆;张尚福;易章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肠杆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暴露于喹诺酮类药物、染料、紫外线后耐药性产生情况及不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这三种细菌后其生长和形态特征的改变.方法采用琼脂平板表面涂菌和试管双倍稀释法.结果引起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低浓度喹诺酮药物反复作用于细菌后所致,未见到紫外线照射、染料物质作用后引起大肠杆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产生耐药性.细菌经不同浓度环丙沙星作用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数量减少和形态改变.结论大肠杆菌容易产生喹诺酮耐药性,在环丙沙星作用后易发生形态和耐药性改变,而不易被喹诺酮类药物杀灭.

    作者:冯萍;俞汝佳;夏培元;吕晓菊;朱淑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norA基因探针的制备

    目的研究制备norA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的Dig-norA基因探针.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制备Dig-norA基因探针.结果PCR法制备Dig-norA基因探针简便易行,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探针,所得探针有较高的敏感性;Dig-norA基因探针安全、易操作,标记探针可长期保存.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orA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手段.

    作者:钟利;冯萍;范昕建;吕晓菊;雷秉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氧大鼠肺内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表达与肺血管重建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以常压间断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flk-1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低氧3周后,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以及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内膜的flk-1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明显增强(P<0.01),与WT%和WA%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14和0.738,P<0.01).结论慢性低氧介导flk-1表达增多,可能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程德云;肖欣荣;陈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功能性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腺瘤1例报告

    患者女,37岁,因腰痛7年,骨痛4年入院.入院前4年及2年,患者因右锁骨骨折及右肾结石分别于外院行内固定及右肾盂切开取石术.入院查体:甲状腺右叶下份可扪及肿块.检查:血钙2.91mmol/L(正常2.1~2.7 mmol/L),血磷0.61 mmol/L(正常0.6~1.6 mmol/L).碱性磷酸酶1629 IU/L(正常30~110 IU/L),24小时尿钙7.26 mmol/L(正常2.5~7.5 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1126.9 pmol/L(正常24.3~71.9 pmol/L).

    作者:龚日祥;唐颖;刘正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室壁运动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室壁运动.方法选择DCM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用组织多普勒技术于胸骨旁长轴检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间段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MV),并计算心肌运动速度阶差(MVG);经心尖窗检测左室前、后、下、侧壁和前、后室间隔中间段长轴方向MV.结果DCM组患者有4种MV频谱异常表现,且M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长轴为甚;MVG明显减低(P<0.05);室壁各种速度差异消失.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定量反映DCM患者室壁运动异常.

    作者:曾静;唐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瓣口大小对左室舒张功能和心肌重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膜置换术后瓣口大小与左室舒张功能和心肌重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位分别置换了21、23和≥25mm瓣口直径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平均4.5年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置换不同瓣口直径的3组患者的舒张功能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左室心肌重量的明显降低仅出现在置换瓣口直径≥25mm的患者.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口大小对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置换大瓣口直径后心肌重量降低较明显,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可能出现在心肌重量恢复以后.

    作者:饶莉;张庆;唐红;曾焕琼;黄德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两种牙本质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测试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的微拉伸法在同一牙上做平行配对粘接比较的可行性,并评价两种新型牙本质粘接剂(Prime&BondRNTPrimeoneMirageTM)的粘接效果.方法选用15颗拔出的无龋人类磨牙,冠部横切暴露牙本质,于中央垂直向下开一深约5mm的小槽,将粘接面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以分别接受两种粘接剂处理.粘接后的标本浸于37℃的蒸溜水中24小时后分成两组:Ⅰ组(5颗牙)直接测试粘接强度;Ⅱ组(10颗牙)则在粘接强度测试前行5℃和55℃的冷热循环2400次.各预备的标本被片切成若干“酒杯”形薄块(凹槽间窄处相距约为1.0mm)供拉伸测试.结果未经温度循环和经温度循环的两组试件的粘接强度分别为:Prime&BondRNT:42MPa、31MPa;PrimeoneMirageTM:64MPa、38MPa.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此两种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间以及它们各自是否行冷热循环处理的粘接强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配对多重比较(t检验)提示,经冷热循环后这两种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提示,以每牙为单位分别得出的这两种粘接剂各自的平均微拉伸强度间存在相关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0.575,P<0.05).结论改良微拉伸法可用于比较和评价两种牙本质粘接剂或两种牙本质表面处理法的粘接效果.

    作者:解保生;Sabine H.Dickens;Gary E.Schumacher;A.A.Giuseppetti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四川七种地道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目的对四川七种地道中药材的微量元素与外地同种药材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用ICP-AES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和溶液干渣原子发射光谱法对四川七种中药材:川芎、黄连、川乌、川附子、川牛膝、川木香、川白芷及外地同类药材所含的无机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了定性普查和定量分析.结果查明了所分析的七种地道药材及外地同类药材中均含有机体生命必需的宏量元素:Na、K、Ca、Mg、P和与生命生理活动有关的微量元素:Fe、Cu、Mo、Zn、Co、Cr、Se、Si、V、Li、Ni、Sn.结论通过数理统计,找出了不同种类的四川地道中药材以及同种类不同地区中药材所含无机微量元素的差异,说明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疗效与微量元素有关,也说明中药材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具有区域性.

    作者:魏久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胃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分析

    对于位于胃上部癌肿的佳术式选全胃(total gastrectomy, TG)亦或近端胃大部(subtotal gastrectomy, SG)切除仍有争论,支持TG者认为全胃切除根治彻底,而支持SG者认为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为此,我们分析比较了118例胃上部癌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术式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远期生存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新;胡建昆;程中;陈佳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周期素D1、E、A在乳腺疾病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探讨周期素D1、E、A在各类乳腺疾病中表达的差别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类各类乳腺疾病组织中周期素D1、E、A的表达.结果三种周期素的表达强度皆为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高于增生性疾病,差异极为显著(P<0.001).表达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及增生性疾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5).而恶性肿瘤中,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之间周期素E和A的表达阳性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周期素D1、E、A的过度表达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它们的表达强度可以作为评价乳腺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之间周期素E和A表达阳性率存在的差异,说明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马莉;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吕青;刘学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改进

    目的对测定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改进.方法其改进要点是:采用PenomenexLunaC18分析柱(5μm,150mm×4.6mm),以乙腈-甲醇-0.05mol/L磷酸(39∶19∶42,用氨水调pH至7.2)为流动相,克拉霉素作内标.血清样品碱化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浓集,再经进一步纯化后进样,在210nm波长处检测,按内标法定量.结果本法与原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0.25~32mg/L和0.25~16mg/L,低检出量分别为5ng和20ng,罗红霉素保留时间分别为5.0分钟和13.27分钟,日内RSD小于2.5%和7.5%,日间RSD小于3.0%和5.5%,萃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一致.结论本法与原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优点.

    作者:秦永平;邹远高;梁茂植;黄英;余勤;冯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坏死剂量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研究

    目的为化学物致癌危险性评价提供合适的肝癌动物模型,并寻找其早期敏感指标.方法应用本室早年已建立的以非坏死剂量的二乙基亚硝为启动剂,以苯巴比妥为促进剂诱发大鼠肝癌两阶段模型,进一步用HE染色、胚胎型谷胱甘肽转移酶(P-GS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为指标,在3、6、12和24个月末进行观察.结果经启动剂与促进剂作用的实验组,可产生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癌前病变和肿瘤;以P-GST为标识可显示许多单个肝细胞、转变灶及瘤性结节均呈阳性;以HE染色所识别的转变灶及瘤性结节PCNA表达较高,细胞核/浆比例减小.而且瘤性结节表达较转变灶更显著.结论肝细胞PCNA表达强弱可作为大鼠肝癌诱发实验模型中一个预示癌前病变发展潜力的较理想的指标.

    作者:姜幼纯;董奇男;肖邦良;李寿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期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检测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较多,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与病残儿出生率,提高保健工作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笔者采用COULTER-MD 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999~2000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正常孕妇及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共8 9例进行了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的对比性监测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咏梅;杜泽丽;陈岚;邹盛杰;胡正强;柳晓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还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1例MRI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内膜瓣及由其分隔的真假腔,还有7例显示出内膜破口或再破口.全组中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15例,主动脉弓分支受累5例,假腔内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瓣返流10例,左心室肥厚和/或心腔扩大10例,向胸腔渗漏2例.结论MRI是一种无创性优良影像检查方法,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大诊断价值.

    作者:白红利;朱培菊;邓开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评价VEGF表达水平对预测乳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生存率分析显示,VEGF表达增强组无复发生存期及治后生存期均短。Kaplan-Meirer生存曲线显示,VEGF高表达组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多元回归分析证实,VEGF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但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VEGF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敬静;赵扬冰;李宏江;张世羽;史宗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西南地区母系遗传性耳聋家系的线粒体DNA分析

    目的检测1555A→G突变在西南地区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中的发生率,探讨其听力学特征,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六个家系成员共102人进行听力学评估,并收集每人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DNA,用PCR-RFLP法(Alw26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A→G突变.结果听力损害的共同特点为双侧、对称性进行性耳蜗性聋,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家系1、2所有母系成员共17人有1555A→G突变,非AAID家系6母系成员10人也有此突变.非母系成员及家系3、4、5所有成员无此突变.结论mtDNA1555A→G突变是这类耳聋的遗传基础之一,而氨基甙类抗生素是其重要的环境因素.1555A→G突变在西南地区AAID及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均有较高发生率.此突变的筛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楠;乔晓明;王力红;梁传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多指标预测临产胎儿体重

    目的探讨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小脑横径(CD)、肝脏长度(LL)、股骨中段软组织厚度(FSTT)和肾脏长径(KL)以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15例临产胎儿的小脑横径、肝脏长度、股骨中段软组织厚度和肾脏长径进行测量,将这些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得出估计胎儿体重的四元线形回归方程,以计算预测体重,并将预测体重与产后实测体重进行比较,分析其误差.结果小脑横径、肝脏长度、股骨中段软组织厚度及肾脏长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好,其复相关系数R=0.9425(P<0.001),115例中绝对误差值<±200g的有101例,占88%,对正常范围体重的胎儿诊断敏感性为98.13%,准确度为94.78%.四元线形回归方程为:BW=-1009.914+356.1303FSTT+354.0682KL+236.8484LL+179.7384CD.结论用上述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红;周世英;杨太珠;刘淑德;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HLA-Ⅰ类抗原表达

    目的确定体内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的HLA-Ⅰ类抗原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冰冻组织进行研究.结果6例标本的肝癌细胞都有较强的HLA-Ⅰ类抗原表达.结论从HLA-Ⅰ类抗原表达角度看,研制肝癌CTL疫苗是可行的.

    作者:黄健;蔡美英;黎光;魏大鹏;谭永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