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贵
目的 研究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方法 测定肠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采用PCR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结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作者:刘晶;翟燕红;赵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其与良性胃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胃癌、良性胃疾病患者胃液、血清中CA724,CA199和CEA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中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与胃良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敏感度为78.6%,显著高于单项、血清标本联合、胃液标本联合检测(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时,2项(69.0%)、3项(95.2%)、5项(100.0%)同时阳性,特异度高于1项阳性(44.2%).结论 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利用多项目同时阳性可增加特异度.
作者:何思春;庞红全;焦鑫;王利君;刘兴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标志物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A199,CEA含量,分析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良性胰腺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血清CA199,CE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CA199+CEA,CA199,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0,0.68.结论 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胰腺肿瘤诊断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红梅;居会祥;孙明忠;肖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脆性试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血液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步对2009年6月17日~7月24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3个县的0~7岁儿童2 635例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结果 MCV,MCH,RDW及红细胞脆性试验单项检测在儿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各单项试验在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除MCV灵敏度达97.7%、阴性预测值达97.9%外,其余指标则灵敏度不高.与单项检测比较显示,平行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系列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结论 应用MCV,MCH,RDW-CV试验进行两两联合检测是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姚莉琴;浦剑;邹团标;张艳;刘锦桃;赵钟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通过了解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中除50例无菌生长外共检出细菌476株,占90.5%(476/526).其中革兰阳性杆菌106株,占22.3%(106/4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7株,占18.3%(87/476),有致病意义的病原菌检出283株,占59.5%(283/47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2株17.2%(82/476),革兰阴性杆菌173株,占36.3%(173/476),奈瑟氏菌属12株,其中淋病奈瑟氏菌10株,占2.1%(10/476),真菌16株,占3.4%(16/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100%耐药,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8.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达31.2%;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也达10%,中介率为3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10%和20%;流感嗜血杆菌11.6%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46.5%;淋病奈瑟菌50%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8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已达50%,中介敏感率达40%,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酯耐药少见为10%.结论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致病细菌种类较多,女童细菌性阴道炎具有儿童期生长发育生理特点,淋病奈瑟菌的检出常与直系亲属关系密切,需结合临床病史.各种致病菌的检出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正规合理选择抗生素后疗效明显.
作者:周颖;徐樨巍;宋文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尿液中红细胞检测效率及质量的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对291例尿标本中红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0.96%(61/291),22.68%(66/291),20.27%(59/291);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UF-1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3.47%(272/291)、假阳性率21.31%(13/61)、假阴性率2.61%(6/230);H-5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1.07%(265/291)、假阳性率22.73%(15/66)、假阴性率4.89%(11/225).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为对照,UF-100与H-500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符合率达97.46%,阳性率92.16%,阴性率98.67%.结论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检测尿红细胞的筛选方法.
作者:汪靖园;刘鉴;王敏娟;陈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于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策略.方法 采用Dot-ELISA法检测流感患者中的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初步明确为甲型流感或排除非甲型流感;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者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进一步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 对44 448例在西安地区就诊的发热伴有流感样症状者的鼻咽腔取分泌物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其阳性筛检率为28.25%;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阳性的17 714例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41.92%.结论 首先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排除非甲型流感病毒;进而在甲型流感病毒的范围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即加快了甲型流感病毒的排查效率,又减轻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压力;进而又减轻了大部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核酸检测的经济负担.该文认为该检测策略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参考,可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控制、诊断,以及合理用药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苏明权;杨柳;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评价缩减D-II试剂用量后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检测性能,探索加强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新方法.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以正常范围的病人血浆混合血浆批内精密度试验,以质控血浆进行日间精密度试验,以高低浓度的病人标本进行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试验;把乳胶试剂(DD·PL·Re)吸样量从150 μl/测试调到130 μl/测试,分析试剂用量减少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D-II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8%,线性范围为76~1 843 μg/L;携带污染率为-0.26%;D-II试剂减量前后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 0.999 1.结论 在保证仪器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检测系统的检测参数,缩减试剂用量,实现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目的.
作者:曾建明;钟永祥;王丽娜;陈中华;肖倩;李松;龙一飞;马骥;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彦;杜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进行自主研发的血清尿素(Urea)生化诊断试剂自身的性能评价及研发试剂与进口优质Urae生化诊断试剂对血清Urae实验检测的可比性及偏倚评估,确认研发试剂是否符合临床要求,能否应用于临床.方法 自主研发血清Urea酶偶联速率法生化诊断试剂自身的性能评价:做空白吸光度、重复性和线性检测.两种试剂的比对和偏倚评估依据美国(CLSI)EP9-A文件标准[1],科学设计试验方案,以进口德国OLYMPUS(OLYMPUS)诊断试剂为对照组(X),国内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中生)诊断试剂为试验组(Y),在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 AU5421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Urea含量.标本选择高、中、低值血清Urea含量的临床患者血清共计100份,每天10份,每份标本正序、倒序各测定1次,记录测定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主研发血清Urea生化诊断试剂空白吸光度、重复性和线性检测符合要求,X组试剂和Y组试剂对临床标本Urea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方法内重复性检查,DX′i≤4DX′,DY′i≤4DY′、离群点检查Eij≤4E,Eij′≤4E′、线性回归r=0.999 0、系统误差的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 |(B)clow,(B)chigh|<允许误差,系统误差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结论 自主研发的Urea生化诊断试剂与公认的优质进口OLYMPUS生化诊断试剂两者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自主研发Urea生化诊断试剂自身性能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王惠萱;滕毅;佘文婕;贾雄飞;唐建国;陈忠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抗原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30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中细胞群较均一和明显且其SSC值较高,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CD117(90%),CD15(75%),CD9(60%);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CD45/SSC图中幼稚细胞区几乎无细胞,而在单核细胞区出现大量细胞,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HLA-DR(80%),CCD64(80%),CD14(53.3%).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显示出其各自独特性,免疫分型可提高诊断M3与M5的准确性.
作者:莫扬;许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对于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4 611例正常孕妇和168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364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小三阳)的孕妇进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并且对筛查出的高危NTD进行B超及随访至新生儿出生,评价三组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乙肝大三阳的孕妇高危NTD的阳性率为5.4%,假阳性率为5.3%,均高于正常孕妇(0.75%,0.5%)及乙肝小三阳孕妇(0.3%,0.3%).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假阳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乙肝大三阳的孕妇建立适合的风险判断标准.
作者:何亚萍;乔国昱;轩维清;刘树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来研究发现,一类被称为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细胞群,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促进肿瘤的生长.这群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脾、淋巴结、骨髓及肿瘤微环境等部位,通过复杂的分子途径,对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起抑制作用.该文就MDSCs的来源、基本特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生物学作用做简要综述.
作者:李媛;胡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实验室现用生化指标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探讨是否适用于临床.方法 参照NCCLS C28-A2推荐方法,对健康参考个体240名采集符合本实验所需的血清标本.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的操作规程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实验,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其参考值范围由95%可信区间表示;对偏态分布的数据资料,采用百分位数法.试验所得参考值范围与现用参考区间的对比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分组处理数据则就其分布情况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为偏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根据统计学结果,判断参考值范围.结果 在该实验室范围内,GLU,BUN和TC等项目的 现行参考区间保持一致,ALT,AST虽与现行参考区间保持一致,但应做性别分组处理;TP,TBIL的参考区间则与现行参考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对TP,TBIL,ALT,AST,GLU,BUN和TC等项目的 参考区间进行初步分析,对现行参考区间的设定提供建议与参考.
作者:冼江;孙朝晖;方旭成;石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该文内容涉及循环无细胞DNA的生物学、方法学以及癌症时循环无细胞DNA(cfDNA)的定量和质量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关键是要用标准化的、分析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在人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筛选出有效的结肠癌生物学标志.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标本41例和对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CK-B受体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CK-B受体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RT-PCR检测41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6例CCK-B受体mRNA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7.8%;癌旁组织CCK-B受体mRNA有10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4.4%.两组间CCK-B受体mRNA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41例结肠癌组织中CCK-B受体蛋白有3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癌旁组织CCK-B受体蛋白有6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6%,两组间CCK-B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各组间CCK-B受体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CK-B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CK-B受体的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结肠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受体.
作者:黄东凤;潘骅;张弘;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55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期选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78)% vs(0.52±0.24)%,(P<0.01)];HSP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47.4±17.6)pg/ml vs (15.6±11.2) pg/ml;IL-6:(273.8±42.4)pg/ml vs(228.7±37.4)pg/ml,(P<0.01)].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和IL-6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及其炎性反应过程.
作者:孟凡茹;李玮;杨静慈;王秀丽;庞晓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对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透射比浊反应当抗原过量(出现等价带及后带反应)时,其浊度大小与抗原含量的正比关系即不存在,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现以科华公司IgG测定为例,在AU2700生化分析仪上通过设定限额参数MaxOD,来自动识别抗原过量.
作者:史连义;刘继勇;谢卫;张继领;王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年龄分布、菌株种类及药敏特性,为西安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预防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2009年念珠菌阴道炎病人标本150例,进行年龄分布统计、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20~50岁组占总数的63.3%,年龄<20岁组占总数的6.7 %,年龄>55岁组,占总数的30.0%;菌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88.0%,其它念珠菌占12.0%;药敏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结论 西安地区20~55岁女性阴道炎念珠菌检出率较高,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高.
作者:王艳;朱静;郭振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8例对照组,98例2型糖尿病组和76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分析了不同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间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北方汉族人群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0.151,0.500,0.34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1,0.599,与不同国家地区间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3,P=0.471).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中AG+GG基因型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性别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5%CI=1.032~4.742,OR=2.212,P=0.041).结论 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琳;鄢盛恺;夏良裕;杨辉;金勋;李爽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