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宣肺通窍疏络法治疗小儿慢性上颌窦炎60例

谭继林;高征

关键词:慢性上颌窦炎, 自拟方, 宣肺通窍
摘要:目的:观察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似方鼻渊宁方(辛荑、苍耳子、白芷、细辛、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皂刺、薄荷、僵蚕、蝉衣、金银花、连翘、葱白)等,水煎先熏吸后温服.结果:60例,痊愈42例,好转18例.有效率100%.结论: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鼻窦炎效果较好.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治疗组60例,应用愈溃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雷尼替丁、甲硝唑治疗.结果:治疗且总有效率97%,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P>0.05).结论: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作者:衣弘;吴卫平;张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黄疸性肝炎32例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嗪手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改善慢性活动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川芎嗪注射液手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双侧交替使用,对肝功能指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对相关指标为TBiL、ALT、AST的改善明显,P<0.01具有显著的可比性;结论:本方法临床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作者:陈凯红;钱江;杨美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方法:采用yl-1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80-100%.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率80-100%,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70-90%.

    作者:王丙辰;张帆;张霞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丹参、清开灵、头孢哌酮钠静点用药禁忌

    为避免临床各科药物之间发生理化反应及其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选择临床常用药物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等混合后出现的情况作以总结,以指导临床合理配用药物.

    作者:段筱妍;黄会英;徐俊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通脉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TLC法对通脉冲剂中丹参、川芎及葛根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则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

    作者:张亚强;段石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法结合记汤头

    《方剂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记忆一定数量的成方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然而方剂组成的记忆,一直是令学生头痛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上棘手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好方剂的组成,是《方剂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近十年的《方剂学》教学体会,总结出四法结合记汤头,以供探讨.

    作者:龙一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钙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及纤维腺瘤、乳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偶氮胂法检测乳腺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钙值.结果:轻度乳腺增生患者血清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度及重度乳腺增生、纤维腺瘤患者血清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不同期别的乳腺癌患者,其血清钙含量随期别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钙降低可能导致或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血清钙含量测定在乳腺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尹杰;李亚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分析并与25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对比;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QTd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接民;王丙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湿证动物实验研究近况

    湿邪为中医病因学说六淫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湿邪致病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肠道湿热证、寒湿困脾证等.湿邪所致病症多缠绵难愈,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阐明湿邪的致病机理,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于湿证的研究成果颇丰,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新民;马芝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顽固性水肿50例

    目的: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治疗肾性顽固性水肿50例.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将咸阳雨茂医院1999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的肾性顽固性水肿50例,分为脾肾阳虚型、肾阴亏虚型、肺脾气虚日久挟瘀型,配合西药低分子右旋糖苷、速尿等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50例水肿患者治疗全部有效.浮肿消失时间7~21天,平均胸水消失时间16.5天,腹水消失时间12天,心包积液消失时间17.8天.

    作者:杜治宏;尚立;马均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独活醇提的工艺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醇溶性蛇床子为筛选指标,考察醇浓度、加醇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等4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95%乙醇5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

    作者:张彩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79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简称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简称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简称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TUVP联合TURP治疗BPH79例,平均病程2年11月,随访8~24个月.结果: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24.2g,平均手术时间68min.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满意,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术前平均26.8分,术后平均7.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平均5分,术后平均1.8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UVP联合TURP治疗BPH可扬长避短,达到手术速度快、出血量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作者:武昌学;郭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综合应用中药注射制剂抢救休克38例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休克的疗效.方法:7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抗过敏,抗心率失常、纠正酸中毒、纠正心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滴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出现高热、神昏症状的感染性休克同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纠正休克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在休克治疗中综合应用中药注射液可缩短休克纠正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赵小玲;侯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25例

    慢性结肠炎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症,由于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试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薛彦昌;薛勇宏;李秦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拟清利湿热方治疗湿热型胃脘痛54例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其病因与病理变化及临床证候较为复杂.以自拟清利湿热方清热化湿、和胃止痛,治疗湿热型胃脘痛多例,并对其中54例进行了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汉玉;董绍萍;康珊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对4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加减和西药阿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应用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7.6%,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杨长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益气除胀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表现以纳少、餐后腹胀,伴体重下降,乏力等,认为其主要病机属脾胃气虚,正虚邪陷,气机升降失调,以自拟益气除胀汤辨证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静;崔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α-L岩藻糖苷酶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U和AFP含量的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明显增高,阳性率为75%.结论:在PHC实验室诊断中,应把AFU和AFP一样作为常规肝癌标志物来检测,可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有良好的互补作用.

    作者:宗荣辉;马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宣肺通窍疏络法治疗小儿慢性上颌窦炎60例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似方鼻渊宁方(辛荑、苍耳子、白芷、细辛、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皂刺、薄荷、僵蚕、蝉衣、金银花、连翘、葱白)等,水煎先熏吸后温服.结果:60例,痊愈42例,好转18例.有效率100%.结论: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鼻窦炎效果较好.

    作者:谭继林;高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气生津,滋阴润燥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1-2004年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降糖方(黄芪、元参、生地、葛根、苍术、丹参、地骨皮、山药)等,治疗2型糖尿病68例,总有效率95.6%.西药对照组68例,总有效率达77.9%,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方具有补气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具有临床症状改善快,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王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