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成加友;王秀华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him-pack VP-ODS 250mm×4.6mm不锈钢柱;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调PH至3.5)(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102-0.2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田玉先;刘建峰;张红;党秋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笔者在临床中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所致的腹痛、胸痛、胁痛、腰痛、头痛等痛症,收效甚佳,兹报道如下.
作者:黄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方对雄性大耳白兔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脂的影响及的机理.方法:建立兔的MsPGN模型,再通过灌服汤剂,观察MsPGN模型24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该方能明显改善兔MsPGN模型的尿蛋白及脂代谢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对MsPGN模型的治疗机理可能与纠正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作者:韦永红;林洁;严元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电针取颈夹脊3~7、风池、风府、大椎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颈椎病42例,总有效率95.2%.提示:针刺加电针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活血的功效.
作者:黄丽萍;刘敏;杜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并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有效率91.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小针刀针感较强,上下提插,可松解剥离粘连和结节,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血肿;推拿手法能加宽椎间隙,缩回椎间盘,两者配合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只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常英;王军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封闭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强的松龙及生理盐水混合液,并行手法推拿按摩.结果:治愈46例,好转3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提示:本方法具有消炎、止痛、脱水、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刘小平;王坤正;王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补肾开窍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Alzheimer型痴呆与脑内NGF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KA微量注射于nbM造成AD大鼠模型,BKHJ中药连续灌胃治疗90d;采用RT-PCR技术分析皮层、海马组织中NGFmRNA表达.结果:与nbM损毁组相比,BKHJ中药+nbM损毁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GF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BKHJ中药治疗AD型老年痴呆与增强胆碱能神经元的靶组织-海马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刘巍;朱笛霓;马庆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一书,笔者据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广泛地用于临床,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黄巧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及时而得当地对高血压病进行早期调治则显得非常重要,即只有早期治疗,才能治愈高血压病.
作者:刘敏侠;张赓莉;姜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电头针与常规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60例(采用电头针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头针疗法),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头针的基础上改为电头针,有促进气血运行之功用,提高了疗效.
作者:许新霞;焦伟;朱超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现代药理学在受体学说与中药归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受体学说与中药理论的关系评述.结果:提出受体学说与中药复方研究新思路
作者:党琳;张旭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试验以皮层电图(ECo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海马电图(EH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为指标,观察癫痫定胶囊对海马内微量注射ZnSO4造成的实验性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癫痫定胶囊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因ZnSO4注射引起的ECoG电位持续性棘慢波的频率和波幅,减少EHG持续性痫样放电的频率,降低海马痫样放电电位的波幅增加值.提示:癫痫定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可能是加强了脑的抑制过程,使皮层和海马电活动出现同步化趋势,从而抑制了癫痫发作.
作者:冯英菊;杨甫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调肝法治疗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方法:调肝法采用疏肝解郁法、平肝潜阳法、滋补肝肾法,清肝疏泄法,组方遣药.结论:此法可促进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肝脏对糖原的合成储存,减轻胰岛负担.
作者:王芬;何华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例,为女性;年龄48~73岁之间;病程1~23年.治疗方法 自拟滋阴调血汤:熟地、生地、麦冬、葛根、生山楂各20g,丹皮、红花各10g,当归、党参、山茱萸、潼蒺藜各15g,丹参、黄芪各30g,大黄8g,(另包后下),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剂煎煮15~20min,滤取药汁约500ml,空腹温服,30d为1个疗程.兼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兼类风湿关节炎者加雷公藤、豨莶草;兼脘痞纳差者加鸡内金、麦芽、枳壳;便秘者加火麻仁、桃仁.
作者:党根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角膜云翳在中医属黑睛生翳的眼病,它在临床表现上复杂多变,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等,是角膜疾病所遗留下来的一种顽疾.由于黑睛属风轮,位于白睛中央,内应肝胆,因此在治疗时大多医者多采用清热解毒、泻肝火的方法,但对一些角膜云翳的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在角膜云翳的治疗中,根据不同病症,大胆采用温散法,应用四味大发散,加大生麻黄的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亚敏;陈亚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牵正散系<杨氏家藏方>,具有祛风化痰止痉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为中风(中经络)证.西医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麻).我院采用牵正散外用,治愈率达99.67%,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成加友;王秀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结合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病变区域常规酒精消毒后,用梅花针快速叩击出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10~15min.结果:46例,总疗效100%.提示:本法有拔毒、通络、止痛、限制病变范围蔓延扩散作用.
作者:朱景绪;田建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通脑灵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60例,取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临床资料 男101例,女67例;年龄25岁以下5例,26~30岁58例,30~40岁87例,40岁以上12例,45岁以上年龄组中有10例.X线腰椎片可见有轻度骨质增生;病程在7d~2个月92例,2个月~半年5例,半年~1年21例,1年以上5例;农民84例,工人87例,干部7例.
作者:刘玉和;裴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对中药注射液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通过对其测定并与空白试验相比较.结果:混合液中的微粒数均有显著增加,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微粒增加数不同,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变化较0.9%氯化钠注射液显著.提示:临床使用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时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