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风痹

雷普登;雷蕊娥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 加味治疗, 产后, 现报道如下, 周身疼痛, 气虚血亏, 金匮要略, 不发热, 症状, 运用, 畏寒, 侵袭, 临床, 机体, 患者, 风邪, 风痹, 病症
摘要:产后风痹是由于产后气虚血亏而遇风邪侵袭机体,引起的临床上以恶风、畏寒、周身疼痛、发热或不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笔者近年来运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数例患者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泌尿清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him-pack VP-ODS 250mm×4.6mm不锈钢柱;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调PH至3.5)(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102-0.2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田玉先;刘建峰;张红;党秋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自拟痛痹止痛汤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病178例

    临床资料 男101例,女67例;年龄25岁以下5例,26~30岁58例,30~40岁87例,40岁以上12例,45岁以上年龄组中有10例.X线腰椎片可见有轻度骨质增生;病程在7d~2个月92例,2个月~半年5例,半年~1年21例,1年以上5例;农民84例,工人87例,干部7例.

    作者:刘玉和;裴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郑绍周主任医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郑绍周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业医40载.他认为中风病的起因与痰、虚、风、气、血等有关,其病机关键是痰湿瘀互结,痹阻脉络,仅因个体差异而临床表现侧重不同、归纳起来可分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因而形成了根据病程不同阶段辨证用药的治疗方法,既保持发扬了中医特色,又吸收借鉴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笔者师承,颇具心得,浅述如下.

    作者:上官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风痹

    产后风痹是由于产后气虚血亏而遇风邪侵袭机体,引起的临床上以恶风、畏寒、周身疼痛、发热或不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笔者近年来运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数例患者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普登;雷蕊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早期治疗体会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及时而得当地对高血压病进行早期调治则显得非常重要,即只有早期治疗,才能治愈高血压病.

    作者:刘敏侠;张赓莉;姜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加电针治疗颈椎病42例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电针取颈夹脊3~7、风池、风府、大椎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颈椎病42例,总有效率95.2%.提示:针刺加电针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活血的功效.

    作者:黄丽萍;刘敏;杜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丹皮药对配伍作用浅析

    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的特殊配伍形式,可作为连接单味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药与药配伍以后,或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或减轻毒副作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后,作用有所偏重.本文试就丹皮的常用药对配伍作用简述如下,以便更好的活用该药.

    作者:王宪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家兔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探讨脑机能及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采用分别制取连续切片垂直切片,各向同性均匀随机切片,光镜下对大脑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体积分数,表面密度和长度密度进行了体视学估计.结果:不同切片方法所得切片上测得的毛细血管体积分数和表面密度估计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IUR切片上所得毛细血管长度密度的估计值有连续切片上得的毛细血管长度密度估计值,与垂直切片上得此估计值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长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柴胡疏肝散应用心得

    柴胡疏肝散乃<景岳全书>为治疗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之胁痛、胃痛等证而设,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本方治疗肝郁诸证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亚雄;牛玉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胆香鼻炎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胆香鼻炎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0:85: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4nm,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计算应不低于2000.结果:绿原酸在0.125~1.00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γ=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3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胆香鼻炎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丁翔;吴茵;张丽君;邵忙收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所致痛症34例

    笔者在临床中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所致的腹痛、胸痛、胁痛、腰痛、头痛等痛症,收效甚佳,兹报道如下.

    作者:黄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受体学说在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中的运用

    目的:介绍现代药理学在受体学说与中药归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受体学说与中药理论的关系评述.结果:提出受体学说与中药复方研究新思路

    作者:党琳;张旭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并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有效率91.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小针刀针感较强,上下提插,可松解剥离粘连和结节,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血肿;推拿手法能加宽椎间隙,缩回椎间盘,两者配合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只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常英;王军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必宁颗粒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必宁对IgA肾病模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Fas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IgA肾病小鼠模型;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Fas、PCNA的表达.结果:肾必宁可促进肾小球系膜区Fas表达,细胞凋亡率增加,PCNA表达下降,病理损害减轻,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肾必宁可能通过影响Fas的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抑制系膜增殖而使病理损害减轻.

    作者:宋纯东;丁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自拟滋阴调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12例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例,为女性;年龄48~73岁之间;病程1~23年.治疗方法 自拟滋阴调血汤:熟地、生地、麦冬、葛根、生山楂各20g,丹皮、红花各10g,当归、党参、山茱萸、潼蒺藜各15g,丹参、黄芪各30g,大黄8g,(另包后下),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剂煎煮15~20min,滤取药汁约500ml,空腹温服,30d为1个疗程.兼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兼类风湿关节炎者加雷公藤、豨莶草;兼脘痞纳差者加鸡内金、麦芽、枳壳;便秘者加火麻仁、桃仁.

    作者:党根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梅花针结合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46例

    目的:观察梅花针结合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病变区域常规酒精消毒后,用梅花针快速叩击出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10~15min.结果:46例,总疗效100%.提示:本法有拔毒、通络、止痛、限制病变范围蔓延扩散作用.

    作者:朱景绪;田建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牵正散加味外用治疗面神经麻痹6720例

    牵正散系<杨氏家藏方>,具有祛风化痰止痉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为中风(中经络)证.西医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麻).我院采用牵正散外用,治愈率达99.67%,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成加友;王秀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两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变化情况的观察

    目的:观察对中药注射液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通过对其测定并与空白试验相比较.结果:混合液中的微粒数均有显著增加,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微粒增加数不同,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变化较0.9%氯化钠注射液显著.提示:临床使用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时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调肝法论治糖尿病初探

    目的:探讨调肝法治疗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方法:调肝法采用疏肝解郁法、平肝潜阳法、滋补肝肾法,清肝疏泄法,组方遣药.结论:此法可促进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肝脏对糖原的合成储存,减轻胰岛负担.

    作者:王芬;何华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应用

    笔者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改汤剂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屡收良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华;马春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