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及对策

赵高潮;张晓辉;刘继宁

关键词:中药制剂, 微生物, 污染
摘要:本文浅析引起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即药物原料、辅料与包装材料、制药设备与用具、环境空气以及操作人员等五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玉屏风口服液的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玉屏风口服液的现代药理作用.方法:分析近年来玉屏风口服液的毒理试验结果和药理作用、以及复方加味的临床应用拓展范围.结果:证明玉屏风口服液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疲劳、抗衰老.提示:玉屏风口服液不仅可用于预防感冒,及由反复感冒引起的风心病、心力衰竭、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还可用于肿瘤病人化疗时的辅助治疗,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若梅;李来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生化汤加味治疗剖宫产术后血瘀型恶露不绝63例

    临床资料年龄20~25岁10例,26~30岁15例,31~35岁3例,36~40岁2例;第1胎18例,第2胎10例,第3胎2例;病程20~25d25例,25~30d4例,31~35d1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为剖宫产术后20d阴道恶露不净者.其临床特征为恶露淋漓不断,色紫暗或夹血块,小腹痛疼拒按,乏力,舌紫黯或边有紫斑.

    作者:刘燕;欧阳复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及对策

    本文浅析引起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即药物原料、辅料与包装材料、制药设备与用具、环境空气以及操作人员等五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赵高潮;张晓辉;刘继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试论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运用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以西医西药治疗急重症,以中医中药调理脾胃,相辅相成,收到良好的效果.调理脾胃之法有益气健脾法、理气健脾法、燥湿健脾法、温阳健脾法、滋阴健脾法,辨证施治.

    作者:雷爱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五苓散临床运用举隅

    五苓散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已被大家普遍认识,并广泛运用.亦因之而使五苓散的其他主治病症而被有些同道所忽视.下面就笔者临症所验,试举数例如下.

    作者:熊建平;张如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磁极针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为了研究电磁极针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本课题采用动物实验进行观察并与一般电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一般电针和电磁极针能促使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愈合和好转;与模型组相比,一般电针和电磁极针均能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胃蛋白酶的活力和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增加胃溃疡大鼠胃粘膜PGE2的含量,其中在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增加胃溃疡大鼠胃粘膜PGE2含量方面,电磁极针作用优于一般电针(P<0.05).说明电磁极针对胃溃疡的疗效优于一般电针.

    作者:王瑞辉;殷克敬;赵宗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85例

    目的:观察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85例.并设单纯推拿对照组对照.结果:总有效率97.85%,与对照组88%,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针刺与推拿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协同,是治疗颈椎病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齐瑞;田永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顺势疗法引发对药物所伤、饮食所伤的思考与探讨

    药物、饮食不当对人体的伤害,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当代对药源性危害、饮食所伤的认识较前人更为深刻,但仍未脱离传统理论观念.而顺势疗法则对此另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解释引来对医学观念和饮食科学的另一种思考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朱梅;骆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酸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4例

    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9~68岁;病程1~2年的29例,3~5年17例,5年以上8例;胃炎31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

    作者:王树堂;张凤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苦参胶囊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胶囊对结肠粘膜组织和卡介苗联合免疫所致的免疫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结肠组织匀浆液与等量CFA混匀,完全乳化后,取0.4ml给小鼠足跖注射,免疫后第3wk,取上述结肠组织匀浆液0.2ml,给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加强免疫1次,同时设正常对照.给药自第3周起,正常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结肠粘膜组织和CFA联合免疫的模型组大鼠有明显免疫性结肠炎表现;复方苦参胶囊3个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OB指标和肠重指数;结肠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较轻,CMDI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3个剂量组结肠粘膜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貂轻.其中1.0g/kg,2.0g/kg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总花环数、活性花环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2.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IgG水平.结论:复方苦参胶囊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玲玲;方泰惠;杨舜民;梁涛;徐立;许立;张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谈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1祖国医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认识祖国医学中无出血热这一病名的记载,依据HFR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当归属温疫范畴(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其辨证治疗类同于四时温病.

    作者:刘亚敏;罗改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济生》肾气汤临床新用

    <济生>肾气汤出自<济生方>.由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之功.笔者宗异病同治之旨,临床灵活应用该方,屡获良效,现择数案于后.

    作者:任赞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肝病血瘀证的经验

    支军宏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40多年,善用中医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肝病血瘀证,现将支教授部分临床心得整理如下.

    作者:田莉婷;李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月经病调冲任从肝脾肾辨治体会

    妇科在治疗月经病时常用调理冲任法,冲任二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脉络,不是正经,临床用于调治冲任的药物,大多有补肾、理脾、和肝的作用.因此冲任二脉不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而是附属于肝、脾、肾三脏的两条脉络.

    作者:王联庆;高阳;徐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针围刺加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加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并设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取大椎、大杼、夹脊等穴,毫针围刺加电针刺激后,三棱针散刺出血拔罐.对照组仅用毫针围刺加电针刺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电针围刺能疏通经络,气血,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其周围组织营养,调节交感神经及体液.加上拔罐的机械刺激,使颈部功能趋于协调.

    作者:王仙梅;周子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消定橡皮膏的制备

    消定膏系我院骨伤科医师经多年临床验证,总结出用于跌打损伤初期、骨伤脱位、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剂,其化瘀、消肿、止痛功效显著.我院制剂中心多年来沿用着用蜂蜜配制成软膏应用于临床的方法.

    作者:黄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里药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

    目的:观察脊里药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上肢病变取督脉大椎、下肢病变取督脉腰阳关等穴位,采用脊里药针(丹参、当归、祖师麻、地塞米松等)治疗.结果:共治疗108例,总有效率95%.提示:本法有消炎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见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莉;刘英纯;商风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藏血在治疗乙肝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从肝藏血的生理、病因病理探讨了补肝阴法在治疗乙肝中的生理、病理基础.重点论述了辨证论治指导下,解毒凉血护阴法,健脾柔肝法,疏肝和血柔肝法,化瘀散结补阴法,温阳利水护阴法,滋补肝肾法的临床选方,选药规律,特别突出西药中用补阴的临床应用.旨在使广大医者对其有足够的认识,以提高中医防治乙肝的临床疗效.

    作者:管益红;苏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六金汤治疗胃炎、胃溃疡120例

    临床资料 12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经电子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小为21岁,大为72岁,平均38岁;病程6个月至23年;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58例,中焦虚寒型24例,脾胃湿热型26例,肝气犯胃型4例,寒湿困滞型8例.

    作者: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泽兰保肝利胆作用的药理研究

    泽兰对正常小鼠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表现为SGOT显著降低,使肝体比降低(大剂量).对正常大鼠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胆汁流量增加持续2h.熊去氧胆酸流量增加持续1小时.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给药前和给药后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性.泽兰系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a,以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微温,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疮痛肿毒等,又用于浮肿,小便不利,尤多用于产后浮肿腹痛.保肝、利胆作用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谢人明;谢沁;陈瑞明;张小丽;阎惠勤;朱自平;乔雯;黄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