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分乔;薛维华
目的:探讨温阳化瘀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参、仙灵脾、益母草、水蛭等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88.8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11%.提示:本方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收到血脉调畅的远期疗效.
作者:马伟民;姜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邓氏冠心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辨证属于气虚痰瘀型胸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邓氏冠心胶囊(人参、三七、茯苓、竹茹、法半夏等),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等,但邓氏冠心胶囊治疗组在硝酸甘油停减率上更优.提示:邓氏冠心胶囊能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是治疗本病的有效中成药.
作者:李新梅;陈秋雄;吴焕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所载,主治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呕恶、痰多、胸膈胀满等症,此方为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良方.现将我师沈宝藩教授依脉证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列举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洪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阳、利水、活血类中药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Ⅱ~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汤(黄芪、白术、茯苓、制附子、葶苈子、益母草、川芎、赤芍、丹参、白芍、麦冬、甘草)治疗,对照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SV(心搏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V、LVEF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VESV、LVEDV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强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温补心肾,逐饮利水,活血通脉的功效,从而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武占;李金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祛瘀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保元汤化裁(黄芪、党参、桂枝、生姜皮、炙甘草、薤白、丹参、泽泻、茯苓、葶苈子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7%.提示:本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翔;张峰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中药(人参、黄芪、附子、泽兰、葶苈子、白芍等)加用西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对照组仅用西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心衰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治疗心衰较单纯西药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张小斌;陈书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大黄、芒硝、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等)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48例.结果: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远期愈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97.7%.提示:治疗本病除活血化瘀,行气豁痰之外,必兼予通腑泻热之法.
作者:袁平霞;赵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冠心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ODS C18柱(5um,4.6×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89:11),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nL.min-1,柱温: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在0.116μg~0.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回收率为97.77%,RSD为1.21%(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作者:蒙跃龙;冯改利;史亚军;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祖国医学中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许多观点与现代心理治疗相吻合.首先,祖国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与现代医学模式基本一致.其次,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提倡先医其心,后医其身.同时,现代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派别在祖国医学中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治疗思想和方法.我们应重视整理和挖掘祖国医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
作者:姚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皂苷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旋转筒血液仪式粘度汁、体外血栓形成仪等研究酸枣仁总皂苷对高粘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酸枣仁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低切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0.001),并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及体外血栓指数(P<0.001).结论:酸枣仁总皂苷可改善高粘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玮;袁秉祥;于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果实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气相-质谱联用分析测定,计算机库存信息检索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结论: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78.46%.
作者:崔九成;张培芳;宋小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推拿的整复、斜搬、牵拉手法,及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0%.提示:推拿治疗本病具有活血止痛,舒通经络,消除局部水肿,减轻脊髓神经受压,迅速缓解症状的功效.
作者:姚爱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的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血脂成分、心电图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供血.
作者:许建秦;朱海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祛风止痛,止痒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也可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然笔者在临床中偶治支气管哮喘效果颇佳.
作者:曲丽卿;李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治疗痰浊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化痰止眩,改善眩晕症状的良好疗效.
作者:刘文胜;王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家,有<备急千金要方>传世,其中有妇人方三卷,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求子篇列妇人方之首,其中记载了药方15首,灸方6首,有论有方,见解独到,对现今不孕证的治疗颇具指导意义,兹撷要加以探讨,以彰其旨.
作者:李恩庆;陈孝银;郑仕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冠心康胶囊(人参、黄芪、附子、干姜、淫羊藿、丹参、三七等)配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28%,P<0.05.提示:本胶囊具有益气温阳,化瘀通痹,镇痛之效.
作者:孙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目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20只眼用清目贴(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珍珠母、冰片、石决明等)贴太阳、攒竹、鱼腰等穴位.对照组68只眼用纯基质无中药的药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16.2%,P<0.001.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有明显.提示:清目贴具有补益气血、化瘀通络、开窍明目的作用,对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显著.
作者:苟立成;郭永胜;张智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在房颤抗凝中的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再加用益气活血方(党参、麦冬、黄芪、葛根、丹参等),同时观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抗凝达标时对应的华法林剂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INR短期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提高INR达标率P<0.05;INR达标情况下,治疗组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APT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
作者:陈守宏;陈艳;朱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陕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张振中,从医40余年来,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鱼涛;马明弦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