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梅;陈秋雄;吴焕林
目的:调脂胶囊对高血脂金黄地鼠的调脂作用.观察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造成高血脂症金黄地鼠模型研究调脂胶囊降血脂和脂代谢的作用.结果:调脂胶囊高血脂症金黄地鼠血清TC、TG、HDL-C、LDL-C/TC、LDL-C/HDL-C显著降低,HDL-C/TC显著升高,肝脏TG显著降低.结论:调脂胶囊预防和治疗给药对金黄地鼠具有显著降血脂及调节脂代谢作用.
作者:张小丽;惠爱武;范引科;王德华;谢人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苍术胶囊对小鼠免疫系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碳粒廓清实验研究药物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观察药物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及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和棉球肉芽肿法观察药物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苍术胶囊及苍术胶囊能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及免疫器官重量;能对抗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抑制肉芽的增生.结论:苍术胶囊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立;倪正;方泰惠;王宇环;丘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龙胆泻肝汤治疗足心夜热雷某,女,33岁.2000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每逢夜半双足心灼热难耐,即使寒冬之时也必欲伸出被外,床边墙上一青石,双足踏之则冰凉适意.白昼则安如常人.曾多处就医,均按阴虚火旺施治而无效.
作者:宋玉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目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20只眼用清目贴(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珍珠母、冰片、石决明等)贴太阳、攒竹、鱼腰等穴位.对照组68只眼用纯基质无中药的药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16.2%,P<0.001.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有明显.提示:清目贴具有补益气血、化瘀通络、开窍明目的作用,对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显著.
作者:苟立成;郭永胜;张智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豚鼠皮肤重复接触烧烫灵软膏后,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方法:分别将烧烫灵软膏(受试物)、赋形剂(空白对照)、1%2、4-二硝基氯代苯(阳性对照)涂于豚鼠背部脱毛区后进行观察.结果:激发接触6h后,即刻、24h、48h、72h涂药局部均无红斑、水肿等局部过敏反应,亦无哮喘、休克等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皮肤致敏性评价为无致敏性.结论:结果显示,烧烫灵软膏外用对豚鼠无皮肤过敏性反应.
作者:史黎明;刘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健脾柔肝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柔肝汤(羚羊角、钩藤、川芎、丹参、白芍、生甘草、天麻、白术、茯苓等)治疗高血压102例.结果: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6.1%.提示:健脾柔肝汤对高血压病有健脾柔肝,化痰祛湿的作用.
作者:许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陕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张振中,从医40余年来,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鱼涛;马明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湿瘀络脉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湿通络汤(藿香、厚朴、茯苓、滑石、通草、丹参、川芎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83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为85.1%,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湿瘀络脉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祛湿通络汤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宏斌;王西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灌服消渴通痹颗粒,并与弥可保对比,2月后观察大鼠血糖(FBG)、体重(W)、红细胞山梨醇(RBCS)、Na+-K+-ATP酶、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消渴通痹颗粒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结论:消渴通痹颗粒有防治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多元醇代谢亢进途径等有关.
作者:张效科;崔立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益气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葛根、天麻、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等)配合西药常规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93.75%.提示:化痰健脾,升清降浊法,是治疗脾气虚,痰浊内阻型眩晕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小艾;白雪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冠心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ODS C18柱(5um,4.6×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89:11),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nL.min-1,柱温: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在0.116μg~0.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回收率为97.77%,RSD为1.21%(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作者:蒙跃龙;冯改利;史亚军;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祛风止痛,止痒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也可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然笔者在临床中偶治支气管哮喘效果颇佳.
作者:曲丽卿;李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作者:孙晓东;秦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络片(黄芪、川芎、鸡血藤、水蛭、女贞子、冰片、草决明、红花、桃仁、地龙)配合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63例,对照组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片剂具有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
作者:刘淑霞;杨秀清;白宇望;郭建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NO、ET、CRP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上治疗组加生脉注射液.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均升高,ET、CRP均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脉注射能够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的消耗.
作者:党波;商惠萍;江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4年7月24日,我院收治1例口服藿香正气水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53岁,本院职工家属.因头晕、乏力、胃部胀痛在家口服藿香正气水10ml,约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急来我院.查体: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BP9.3/4.4kPa,P116次/min,R 28次/min;立即平卧,氧气吸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季振慧;张芬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功能障碍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病史较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主要以心率缓慢所致的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心悸、胸闷、头昏、易疲倦、无力、活动后气促等,严重可致猝死(阿-斯综合征).大多由心肌炎、心肌缺血、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采用自拟丹芪参麦饮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邢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治疗痰浊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化痰止眩,改善眩晕症状的良好疗效.
作者:刘文胜;王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脾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方法:守归脾汤之意采用自拟芪杞汤(黄芪、枸杞、党参、酸枣仁、柏子仁、石菖蒲、远志、琥珀、茯神等)治疗神经衰弱6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具有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作者:曹振爱;苗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虚、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延年半夏汤加味(槟榔、桔梗、人参、半夏、丹参等)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90.6%.提示:本方剂具有扶正益气,化瘀豁痰,标本兼顾的作用.
作者:刘星原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