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清
目的:观察齐刺行走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压痛点和腰部夹脊穴,运用齐刺手法针灸拔罐,并让患者带针行走.结果:50例中总有效率98%.提示:齐刺行走疗法可增强针感,松解粘连,并能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
作者:汪永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在食物中添加山药、莲子对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及主观症状的影响.方法:对停用降糖类药物且完成观察过程的46例门诊2型糖尿病志愿者,进行自身交叉对照饮食治疗各4周,观察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主观症状等变化.结果:添加了山药和莲子的实验面粉和热能结构与之相同的对照食物,在空腹和餐后2h血糖方面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种面粉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在乏力、多饮、多尿等主观症状及降低血总胆固醇方面,添加了山药和莲子的面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合理摄入人体必需热能营养素基础上,添加山药、莲子对于2型糖尿病控制乏力、多饮、多尿症状及降低血总胆固醇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建华;胡建民;周菲;徐强;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吻合的兔肌腱愈合及粘连的影响.方法:采用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并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组对照.结果:实验组肌腱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快,且愈合质量较优,粘连范围及程度亦较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可促进肌腱愈合,提高肌腱愈合的质量,并可有效减少或预止肌腱粘连.
作者:石继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姚树锦老中医是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第二、三两届导师.老师临床,喜用古方,且临症加减灵活多变,常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风湿病、痛经、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冻疮等病,观其疗效显著,现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邵燕燕;黄伟;王维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软坚类中药,结合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扶正抗癌方辩证加减对于化疗及放疗解毒作用.方法:对11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组).方法:治疗组先给予CAP方案化疗1疗程,结束后立即给予放疗1疗程,而中药扶正抗癌方(沙参、天冬、太子参、蜂房、莪术、蜈蚣等)则有计划地与化疗、放疗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和放疗方案与治疗组完全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毒性、骨髓抑制毒性、心脏毒性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8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放疗时辅以中药扶正抗癌方辨证加减结合,一方面有解毒作用,可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有增效作用.
作者:胡定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传统名方复合使用治疗反复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柴胡、黄芩、人参、半夏、桂枝、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治疗本病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反复感冒有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的功效.
作者:李亚红;吴定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1995年~2003年,白拟顶三针为主,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100,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排除因颈椎病、颅内疾患以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经筛选的这100例患者病程均超过1年,长病程为12年.其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单侧头痛47例,巅顶痛29例;发作时均感头痛剧烈,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且经常反复发作,痛时可伴眼球胀痛甚至呕吐等.
作者:蔡艳丽;冯学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自拟益气定眩汤(炙黄芪、人参、葛根、当归、川芎、三七粉等)治疗本病83例;另设西药眩晕停等对照观察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益气活血法有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作者:胥春梅;李彩霞;俱西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和卡马西平联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将119例TN患者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38例,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组47例,龙胆泻肝汤组34例3组,治疗前后观察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组对疼痛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和龙胆泻肝汤组.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治疗TN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和单纯的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
作者:汪学军;胡金城;李卫丽;胡羽添;陈孝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地黄饮子加减(地黄、山茱萸、巴戟天、石斛、麦冬、当归、鸡血藤等)治疗本病36例,并设维生素B族、地巴唑对照组20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阴阳并补,标本兼治,有养筋通络的功效.
作者:刘绍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夏秋季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蒿芩清胆汤随症加减,配合西药抗生素、抗病毒静点治疗本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98%.提示:蒿芩清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夏秋季高热增强了退热作用,可缩短病程.
作者:王子坪;梁如庆;许世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并发非感染高热(≥39℃且持续2d以上)的SAP患者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内服中药仙方活命饮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结果:41例SAP患者中2例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急症手术后死亡,39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因假性囊肿导致梗阻而进行择期囊肿内引流术,总有效率95.1%.结论:SAP并发非感染性高热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法得到控制而不需要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唐文富;万美华;黄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燥湿类中药熏洗剂对痔疮手术后患者止痛、止血、消肿、生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混合痔术后的患者采用自拟方肿痛宁熏洗剂(大黄、黄柏、赤芍、公英、五倍子等)坐浴,并与118例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止痛、止血效果,创面水肿减轻,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熏冼剂有较好的止痛、止血、消肿、生肌的疗效.
作者:张磊;李利霞;彭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藿香正气丸(原名藿香正气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之诸症.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主,根据病情巧妙配伍,拓宽了藿香正气丸的使用范围,收到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家传验方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克痔消炎止血膏(地榆、苦参、白紫草、黄连、川楝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止血时间、消肿时间、疼痛减轻时间、肛门坠胀减轻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疗效、肛门坠胀减轻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止血、消肿、止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痔消炎止血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作者:张朝斌;温玉玲;张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燥湿、理气、降逆、化滞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金嗓利咽丸(木蝴蝶、胆南星、蝉蜕、法半夏、厚朴(制)、青皮(炒)、枳实(炒)、砂仁、槟榔等)治疗慢性咽炎9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与冬凌草片组60例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通过调畅肝气,健脾消痞,使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助肺气宣通,达到治疗咽喉疾病的目的.
作者:申玉梅;李来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金石穿对胆石症豚鼠血清及胆汁中Ca2+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致石饲料诱发豚鼠胆结石,设模型对照及金石穿防治组,均于第60d处死实验豚鼠,手术取出胆囊观察成石情况,收集血液及胆汁待测.结果:实验组成石率,豚鼠血清及胆汁中钙Ca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石穿能有效降低致石豚鼠的成石率,降低血清及胆汁中Ca2+的含量.
作者:谭德福;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热犯表型拟银翅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青风藤等);热炽气营型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元参等);痰瘀热痹型用清热化痰汤加减(桂枝、云苓、南星、贝母等),并配合西药如小剂量强的松,非甾体抗炎药,甲氨喋呤等.结果:治疗本病96例,总有效率96%.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保护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蔼平;董熔;王素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SASP合并中药(川乌、黄乌、白芥子、威灵仙等)外敷及红外线微波照射敷药部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SASP的方法.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晨僵、关节疼痛、腰椎活动度、指-地距离、枕墙距测量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抗炎,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功效.
作者:丁之江;马文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对照组131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泼的松片),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辨证分为风热伤络等4型),4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po水平,巨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刘仁斌;王正君;张海燕;曾敬;高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