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华;胡建民;周菲;徐强;刘勇
目的:观察补元填精,活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肌萎灵胶囊(人参、鹿茸、菟丝子、何首乌、枸杞子、全蝎、水蛭、鸡血藤等)治疗本病52例.结果:显效36.54%,总有效率84.62%.结论:本方能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MS复发,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永利;李红霞;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热犯表型拟银翅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青风藤等);热炽气营型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元参等);痰瘀热痹型用清热化痰汤加减(桂枝、云苓、南星、贝母等),并配合西药如小剂量强的松,非甾体抗炎药,甲氨喋呤等.结果:治疗本病96例,总有效率96%.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保护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蔼平;董熔;王素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资料100例病例中,男63例,女37例;病程长8年,短7d;年龄大67岁,小23岁,平均38岁;辨证为虚证22例,实证78例.
作者:田秀华;仇爱玲;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齐刺行走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压痛点和腰部夹脊穴,运用齐刺手法针灸拔罐,并让患者带针行走.结果:50例中总有效率98%.提示:齐刺行走疗法可增强针感,松解粘连,并能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
作者:汪永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1995年~2003年,白拟顶三针为主,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100,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排除因颈椎病、颅内疾患以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经筛选的这100例患者病程均超过1年,长病程为12年.其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单侧头痛47例,巅顶痛29例;发作时均感头痛剧烈,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且经常反复发作,痛时可伴眼球胀痛甚至呕吐等.
作者:蔡艳丽;冯学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中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辨证加减本病32例.结果:治愈24例,总有效率96.8%.提示:本方通过平肝清扬,解郁健脾,而使精营上注,目无碍障.
作者:陈亚敏;王红;陈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对照组131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泼的松片),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辨证分为风热伤络等4型),4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po水平,巨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刘仁斌;王正君;张海燕;曾敬;高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并发非感染高热(≥39℃且持续2d以上)的SAP患者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内服中药仙方活命饮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结果:41例SAP患者中2例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急症手术后死亡,39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因假性囊肿导致梗阻而进行择期囊肿内引流术,总有效率95.1%.结论:SAP并发非感染性高热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法得到控制而不需要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唐文富;万美华;黄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从2000年到2002年对123例肛周湿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内服药物及外用中药熏洗治疗,结合西药肛周局部封闭,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格红;胡琴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藿香正气丸(原名藿香正气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之诸症.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主,根据病情巧妙配伍,拓宽了藿香正气丸的使用范围,收到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8例皮肤缺损病例用抗感染剂外洗(黄柏、苦参、地榆、艾叶、蒲公英、紫花地丁),组织再生膏(白花蛇舌草、紫草、金银花、虎杖、地榆)治疗.结果:经治疗15~60d全部治愈.结论:组织再生膏具有组织修复快、生成的皮肤松软、无疤痕的特点.
作者:孙智平;袁益坤;丁艳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刺络放血是针灸临床中一种古老方法.这种方法在<内经>中就已经被用来治疗腰痛等疾病.从我们的临床实践来看,刺络放血对脊柱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实践和研究.现就我们的运用与体会,求证于同道:
作者:董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肥胖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自拟方(苍术、茯苓、薏仁、赤芍、三七等)治疗本病37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34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化痰活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治法.
作者:朱沈;孔祥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燥湿、理气、降逆、化滞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金嗓利咽丸(木蝴蝶、胆南星、蝉蜕、法半夏、厚朴(制)、青皮(炒)、枳实(炒)、砂仁、槟榔等)治疗慢性咽炎9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与冬凌草片组60例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通过调畅肝气,健脾消痞,使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助肺气宣通,达到治疗咽喉疾病的目的.
作者:申玉梅;李来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1主方加减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形态加减: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脓疱加银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结节囊肿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栝楼,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发于鼻部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作者:魏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类中药配伍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当归、川芎、香附、乳香、没药、穿山甲、荔枝核、炙甘草)治疗乳腺增生120例.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理气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
作者:华刚;孟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循环中血小板数减少,引起皮肤、粘膜出血,重者内脏亦有出血.本病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血小板计数在30~50×109/L以下时,即易有出血倾向,若低于20×109/L,自发出血不可避免.皮肤和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病灶大多为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瘀点和瘀斑,通常出现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躯干次之.
作者:梁郁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加味金黄散外治,结合辨证内治治疗带状疱疹45例,并设35例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有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姚树锦老中医是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第二、三两届导师.老师临床,喜用古方,且临症加减灵活多变,常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风湿病、痛经、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冻疮等病,观其疗效显著,现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邵燕燕;黄伟;王维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舌部疼痛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多以舌部烧灼样疼痛、刺痛、钝痛为主诉并有口干、舌麻、味觉异常甚至难以准确描述的舌及口腔黏膜的异常感觉.此症以中老年女性为多,常伴有更年期症状、胃肠道疾患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口腔检查可见:舌乳头炎症、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或见白色水肿,也有的并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我们应用自拟方益脾滋阴降火汤治疗,收效甚佳.
作者:李鲁杨;尹翠歌;魏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