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指压攒竹穴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95例

杨连松;时秋菊;邢丽君

关键词:呃逆/针灸疗法, 呃逆/按摩疗法(中医), 穴, 攒竹, 内关, 足三里
摘要:目的:观察指压攒竹穴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术者用双手拇指点按、静压攒竹穴,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治疗本病95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指压攒竹穴,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迷走神经的异常兴奋,从而缓解膈肌的痉挛.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外涂内服治疗带状疱疹45例

    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加味金黄散外治,结合辨证内治治疗带状疱疹45例,并设35例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有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益脾滋阴降火法治疗慢性舌痛

    慢性舌部疼痛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多以舌部烧灼样疼痛、刺痛、钝痛为主诉并有口干、舌麻、味觉异常甚至难以准确描述的舌及口腔黏膜的异常感觉.此症以中老年女性为多,常伴有更年期症状、胃肠道疾患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口腔检查可见:舌乳头炎症、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或见白色水肿,也有的并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我们应用自拟方益脾滋阴降火汤治疗,收效甚佳.

    作者:李鲁杨;尹翠歌;魏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芍药甘草滴丸成型工艺

    目的:确定芍药甘草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粘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漓丸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为:PEG6000:药物1.0:1.0,药料温度95℃,冷却剂的温度20~25℃,冷却柱长95cm.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药典规定.

    作者:李春花;阎艳丽;宋晓宇;李清;高艳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对肌腱愈合及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吻合的兔肌腱愈合及粘连的影响.方法:采用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并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组对照.结果:实验组肌腱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快,且愈合质量较优,粘连范围及程度亦较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可促进肌腱愈合,提高肌腱愈合的质量,并可有效减少或预止肌腱粘连.

    作者:石继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五虫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28例

    目的:探索搜逐血络类虫类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9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自拟五虫方(僵蚕、蚕蛹、蜈蚣、水蛭、全蝎、乌稍蛇)施治,对照组投川芎素片治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约占93.7%,对照组总有效率约占35.9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本方法有活血祛瘀,通经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作者:李毅;方丽文;林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激光光凝配合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对视网膜静脉阻塞130例139只眼采用分组治疗方法,对照组68只眼接受激光光凝配合临床常规用药.治疗组71只眼接受激光光凝配合中药(柴胡、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牛膝、木贼等)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9.4%,治疗组显效率为49.3%,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达到好疗效时间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活血化瘀中药配合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有整体辨证,综合治疗的优势.

    作者:杨整军;范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物中添加山药、莲子对46例2型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评价在食物中添加山药、莲子对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及主观症状的影响.方法:对停用降糖类药物且完成观察过程的46例门诊2型糖尿病志愿者,进行自身交叉对照饮食治疗各4周,观察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主观症状等变化.结果:添加了山药和莲子的实验面粉和热能结构与之相同的对照食物,在空腹和餐后2h血糖方面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种面粉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在乏力、多饮、多尿等主观症状及降低血总胆固醇方面,添加了山药和莲子的面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合理摄入人体必需热能营养素基础上,添加山药、莲子对于2型糖尿病控制乏力、多饮、多尿症状及降低血总胆固醇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建华;胡建民;周菲;徐强;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波热凝结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微波热凝鼻丘、鼻中隔前上方和下鼻甲表面,并结合口服自拟中药鼻敏汤(黄芪、白术、防风、麻黄、附子、细辛、丹参等)治疗本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微波热凝结合中药对过敏性鼻炎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阴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

    作者:王兴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味封髓丹治疗口疮100例

    临床资料100例病例中,男63例,女37例;病程长8年,短7d;年龄大67岁,小23岁,平均38岁;辨证为虚证22例,实证78例.

    作者:田秀华;仇爱玲;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扶正抗癌方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增效解毒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软坚类中药,结合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扶正抗癌方辩证加减对于化疗及放疗解毒作用.方法:对11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组).方法:治疗组先给予CAP方案化疗1疗程,结束后立即给予放疗1疗程,而中药扶正抗癌方(沙参、天冬、太子参、蜂房、莪术、蜈蚣等)则有计划地与化疗、放疗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和放疗方案与治疗组完全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毒性、骨髓抑制毒性、心脏毒性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8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放疗时辅以中药扶正抗癌方辨证加减结合,一方面有解毒作用,可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有增效作用.

    作者:胡定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藤汤治疗类风湿54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自拟三藤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病例54例,男21例,女33例;20~30岁8例,31~40岁17例,41~50岁20例,50岁以上9例;慢性起病者占52例,急性起病者2例.

    作者:熊卫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龟鹿二仙胶治疗男性精液异常60例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男性精液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辨证分为肾阳不足、阴精亏损、下焦湿热、经脉瘀阻等,采用龟鹿二仙胶4味加减治疗.结果:精子成活率、活动力和精子密度检测均有先期改善.提示本方有填补精髓,益气壮阳的功效.

    作者:郭汉林;李晓阳;高旋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金嗓利咽丸治疗慢性咽炎90例

    目的;观察燥湿、理气、降逆、化滞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金嗓利咽丸(木蝴蝶、胆南星、蝉蜕、法半夏、厚朴(制)、青皮(炒)、枳实(炒)、砂仁、槟榔等)治疗慢性咽炎9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与冬凌草片组60例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通过调畅肝气,健脾消痞,使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助肺气宣通,达到治疗咽喉疾病的目的.

    作者:申玉梅;李来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化痰活瘀法治疗糖尿病肥胖病37例

    目的:探索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肥胖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自拟方(苍术、茯苓、薏仁、赤芍、三七等)治疗本病37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34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化痰活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治法.

    作者:朱沈;孔祥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养血祛疹汤配合点刺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祛风散瘀类中药配伍并配合点刺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养血祛疹汤(当归、首乌、熟地、党参、黄芪、僵蚕等),配合点刺拔罐法(大椎穴、肺俞穴)治疗本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95.8%.提示:本方有益气固表,养血祛风、疏通经络之功效;点刺拔罐法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起到促进气血运行之功效.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2例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中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辨证加减本病32例.结果:治愈24例,总有效率96.8%.提示:本方通过平肝清扬,解郁健脾,而使精营上注,目无碍障.

    作者:陈亚敏;王红;陈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通痹丸治疗膝骨关节炎90例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活血通络祛风类中药配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通痹丸(黄芪、桂枝、细辛、当归、赤芍、青风藤等)治疗本病90例.并用抗骨质增生胶囊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通痹丸治疗膝OA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改善疼痛、功能障碍、形寒肢冷方面,两者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痹丸有补气活血、祛风宣痹的功效.

    作者:刘继华;张快强;吕正茂;李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藿香正气丸的临床应用

    藿香正气丸(原名藿香正气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之诸症.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主,根据病情巧妙配伍,拓宽了藿香正气丸的使用范围,收到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克痔消炎止血膏治疗混合痔60例

    目的:观察家传验方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克痔消炎止血膏(地榆、苦参、白紫草、黄连、川楝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止血时间、消肿时间、疼痛减轻时间、肛门坠胀减轻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疗效、肛门坠胀减轻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止血、消肿、止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痔消炎止血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作者:张朝斌;温玉玲;张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1主方加减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形态加减: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脓疱加银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结节囊肿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栝楼,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发于鼻部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作者:魏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