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丛;王歌;辛喜梅;张海朋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降浊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肾贫饮(黄芪、丹参、当归、生地、制首乌、枸杞子、白术、山药、鹿角胶、陈皮、半夏、生大黄)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白蛋白,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肾功能的功效.
作者:霍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降宁饮(黄芪、丹参、山楂、薏苡仁、菜菔子、泽泻、丹皮、草决明等)合舒降之治疗本病42例,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66.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利湿降脂的功效.
作者:缪敏;毛毅;贾长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风湿、活血通痹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口服散寒通络汤(附子、生麻黄、细辛、独活、丹参、全蝎等)治疗本病4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祛风湿,消肿通痹的功效.
作者:郭青;曹永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润燥止咳类中药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咳嗽的疗效.方法:口服平咳汤(麦冬、明党参、半夏、款冬花、炙杷叶、炙甘草)治疗本病50例,总有效率达8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滋阴,润燥止咳功效.
作者:王强;刘真;于慧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为3型(表寒里热型、痰瘀阻肺型、肺肾阳虚型,分别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千金苇茎汤加减、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减)施治本病34例,并设对照组予以观察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66.67%,血气分析PaO2及PaCO2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有缓解症状,改善血氧浓度的功效.
作者:李学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取疏血通(地龙、水蛭)静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缓解症状,改善颈部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土抑木法在防治结肠炎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及李守朝教授多年经验,结合理论进行论述.结论:肝郁脾虚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培土抑木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配合采用清肠化滞、温补脾肾、寒热并用、理气和血等法,使辨证论治达到主次有序、有守有变的新境界.
作者:徐璠;李守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理气降逆、化痰平喘类中药治疗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半夏、枳实、竹茹、黄芩、干姜、乌贼骨等)治疗本病20例,结果:总有效率66.6%,对照组有效率5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理气降逆,化痰平喘的功效.
作者:王彩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在学习有人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治疗玩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晏凤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男,62岁,主因胸闷憋气,心前区隐痛,活动则心悸气短,夜寝不安3个月就诊.查体:T36.7 R21次/min,P86次/min,BP135/75mmHg.心音正常,心率不齐,早搏15-18次/分,心电图示前侧壁缺血,频发室性早搏.
作者:郭东平;孙士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血瘀是体内血液停滞的一种病理变化,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或者经脉中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或脏腑的血液,血液瘀滞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作者:金玲;刘菊妍;胡海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清热泻火类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逆散合石膏汤加味(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生石膏、知母、天花粉、地骨皮、萎蕤、麦门冬、茯苓、香附、黄连、生地黄、玄参、苍术、黄芪、山药等)治疗2型糖尿病5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4.3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泻火,养阴润燥的功效.
作者:康小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三维牵引配合夹脊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骶管注射抗炎镇痛药物后施以三维牵引复位术,配合夹脊穴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8.2%.提示:三维牵引复位法,利用力学原理,综合传统斜扳、旋转、牵引等手法,使成角、旋转、牵引同时完成,使病变椎体在三维空间改变,恢复正常结构;电针夹脊穴,可改变局部微循环,吸收炎性渗出物,帮助纤维修复.
作者:杜虹;曹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川芎定痛汤(川芎、钩藤、白芷、地龙、天麻、白蒺藜等)治疗本病40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总有效率92.5%.结论:本方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作者:徐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中药组方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 例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 、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分别为33.3% 和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是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有效治法.
作者:樊文星;赵英英;舒惠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风池、阳白、攒竹等穴;艾灸穴选患侧耳后乳突部;高压氧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针灸治疗以温经通络,活血祛瘀,补气养血,振奋阳明经气;高压氧能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改善组织营养,加速面神经细胞的修复,减轻、消除面神经因外伤引起组织水肿变性,促进神经修复;艾灸乳突部,产生热效应,温通经络,活血祛瘀.
作者:杨淑贤;蔡永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利湿降浊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采用保元胶囊(黄芪、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茯苓、丹参、生地、山药、当归、山萸肉、生山楂、地龙、水蛭、冬虫夏草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及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全血粘度、血肌酐、血β2-MG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肾活血,利湿降浊和降低尿蛋白、血脂,升高血浆白蛋白,改善全血粘度及肾功能作用.
作者:张国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等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气至有效,强化了调畅局部气机治疗作用.电针增强针感,共奏降逆止呃之效.
作者:刘运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类中药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联合强地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后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在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微循环和高黏状态,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尿蛋白水平的功效.
作者:叶伟斌;张伯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眼周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活血止血汤(生蒲黄、荆芥炭、仙鹤草、牡丹皮、当归、白茅根、郁金、丹参、旱莲草等)配合眼周离子导入治疗本病37例,结果:总有效率8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李振萍;张彩霞;邱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