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樱;李继科
临床资料 88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按门诊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2个月~10年.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40岁.
作者:王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温中、散寒、理气、燥湿类中药配伍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百合汤(百合、乌药、良姜、香附、白及、丹参等),并与西药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氨苄青霉素5g静滴每日1次20例做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加味百合汤治疗组50例和西药组相比临床疗效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汤具有温中散寒,理气燥湿,祛瘀生新,标本兼治之功效.
作者:曹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纯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吗叮啉加雷尼替叮.治疗四周后,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及停药3月后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3年复发率25%;对照组总有效率61%,1-3年复发率60%.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不易复发,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杨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仙方活命饮为治痈疡肿毒初起之常用方,历代医家对其方中之君药众说不一.本文从君药含义及确立依据、方证病机、所主证候、配伍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方当君以消肿溃坚活血之品,方为恰当.山甲、皂刺,应为仙方活命饮方中之君药.
作者:常惟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健脾益肠汤(党参、陈皮、白芍、柴胡、黄连、白头翁、肉桂等),同时用安肠灌肠液(白头翁、白及、地榆、黄连、木香等) 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思密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42例,总有效率90.5%,治愈率64.3%;对照组30例, 总有效率70%,治愈率26.7%,P<0.05.提示:本方法有口服治本,灌肠治标,标本兼顾的功效.
作者:赵海顺;李瀛均;杨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行血消痰,益气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食管憩室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憩室消散饮(潞党参、炙黄芪、川桂枝、赤芍、柴胡、白芷、射干、制半夏等)治疗食管憩室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1%.提示:食管憩室的中医治疗既须健脾祛瘀强肌,又要祛湿化痰,使气血流畅而痹自愈.
作者:郭德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1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针刺中脘、期门、阳陵泉等穴位;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阿莫西林等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提示:本方法具有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清热利湿,利胆通腑之功效,恢复幽门功能.
作者:王亚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方药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中药基本方(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白芍、蒲黄、五灵脂、刺猬皮).配合西药复合维生素B溶液加庆大霉素针剂.结果:68例治愈4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91.2%.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互补协同作用,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对HP也有抑制作用.
作者:石孝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外台秘要>在伤寒、温病、天行、疟病等的内容,阐述其在中医外感病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作者:张养生;杨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0例的疗效.方法: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胃脘痛即慢性胃炎.结果:总有效率为98%.提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玉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1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400例肛周脓肿均采用1次性根治手术,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8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术后加用中成药痔炎灵浓缩液口服,痔炎冲洗灵熏洗坐浴,拔毒膏、生肌玉红膏填塞换药治疗;对照组术后每日常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双氧水清洗伤口,外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术后伤口渗出、术后肛周不适及疼痛、术后伤口愈合进度、愈后伤口瘢痕和后遗症、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成药痔炎灵浓缩液、痔炎冲洗灵、拔毒膏、生肌玉红膏内服外用,结合手术根治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翟文炜;王斌;杨淑珍;李明艳;冯海龙;赵正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风药在皮肤科的应用.方法:分析风邪致病机是风邪外肺已不同;热极生风、血瘀生风、血热生风、血燥生风和血瘀生风,阴虚风动等7种情况.结果:针对风邪治疗原则:如外风宣散,内风提风通络,平熄内风,治风兼以现血,顺气等方法.
作者:邓樱;李继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方法:152例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82例,取足三里、三阴交、中极等穴,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温针灸法对该病有缓解症状、减少残余尿的作用.
作者:姚惠青;冯学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给60例慢性胃炎患者服用疏肝和胃汤,其方为党参、茯苓、柴胡、枳壳、干姜、半夏、黄芩、砂仁各10g等.结果:总有效率93%,HP转阴率87%.提示:本方具有疏肝、和胃、理气之效,汤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清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推拿扳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经验结合生理、解剖、病理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结论:颈椎体间的相互位移可影响椎动脉,进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诸多症状,需经过精确触诊,运用适宜旋扳手法改变对椎动脉位置关系以改善症状.
作者:赵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脾、祛瘀、通络散结类中药配伍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枳朴六君汤加味(枳壳、厚朴、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党参、乌蛇、蜈蚣、土鳖、甘草等)内服,配合中成药平消片,治疗胃癌40例.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2.50%;生存质量提高13例,稳定23例,降低4例;体重增加12例,稳定24例,下降4例.提示:本方法有健脾祛瘀、通络散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功效.
作者:彭轶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学血液循行的五脏调节理论.方法: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研究.结论:血液循行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人体由五脏、六腑构成,各脏腑功能的正常,需要相互的功能协调.其中尤以心、肝、脾、肺四脏为主.
作者:张亚琴;孙理军;于克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降逆调胃合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9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口服自拟降逆调胃合剂,药物组成:(代赭石、旋覆花、半夏、苏梗、佛手、瓜蒌、郁金、白术等).对照组46例,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9.1%,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逆调胃合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殷群;王捷虹;汶明琦;林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肠轴的异常等因素参与其发病,故西药目前在着重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辅以抗抑郁治疗,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作者:袁曈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例1 张女,23岁.以尿频数失控8个月,于2005年7月11日来诊.自诉8月前因车祸致骨盆骨折住院治疗,经骨盆牵引及留置导尿管1周后,出现小便次数增多,1d数十次,动则湿裤,甚则咳嗽、喷嚏、大笑、走路均引起尿意.曾服用奎尔泰、舍尼亭、氟哌酸及中药等,效果不满意.就诊前小便日行12次左右,舌淡嫩、苔白腻,脉濡滑.尿常规及尿培养均(-). 针刺:(1)百会、肾俞、次 ;(2)关元、中极、天枢、阴陵泉、三阴交.TDP小腹烤灯1h/次.连用1周效果仍不显著.7月18日二诊:针刺加水道、归来、太溪穴,配合神阙穴隔盐姜灸5壮/d,连用5d.结果灸治第2d小便即减至7次,第4d少只有4次,以后维持在6次/d左右,能够控制且间隔时间延长,不再湿裤.嘱用金锁固精丸善后调理.
作者:冯卫星;杨开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