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刮宫手术820例护理配合

彭慧;孔霞;杨玉霞

关键词:无痛, 诊断性刮宫, 手术护理, 人工流产, 配合体会, 静脉内, 芬太尼, 丙泊酚, 应用, 报告, 安全
摘要:2001年10月以来,我院应用芬太尼和丙泊酚作静脉内全麻的人工流产和诊断性刮宫手术820例,取得了完全无痛和安全的效果[1].现将该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现状与趋势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治疗的一大手段[1],然而PCI术后再狭窄并发症已成为限制这一技术应用的一大障碍[2].

    作者:陈怀生;陈玉成;曾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1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1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1例次,过度栓塞1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谢步东;刘启榆;林华;宋中金;王大模;谭学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SA及其分子形式与PSAD、PSAV、PSAT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目前有效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自20世纪80年代末被广泛应和于临床以来,在前列腺癌(Pca)的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就PSA及其分子形式与PSAD、PSAV、PSAT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刘东亮;卢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颅咽管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颅咽管瘤一般认为源自胚胎时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的鳞状上皮,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颅咽管瘤一般发生于鞍区,也可在第三脑室内生长,有文献报道过完全生长于筛窦的颅咽管瘤[1].

    作者:帅克刚;杨咏波;游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bcl-2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多发癌,近年有逐年上升趋势,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凋亡有密切的关系.关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Fas-FasL、p53和bcl-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与大肠癌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bcl-2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汉安;韩晓平;魏于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

    关节镜是微创外科近期使用的先进内窥镜技术,它使骨外科关节的伤病在诊治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目前以膝关节镜的应用为广泛,髋、踝、肩等关节镜的开展相对较少.

    作者:邵勇;王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效果的评价,找出影响因素,发现ICU护士在进行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具有预防作用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我院基础护理检查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ICU100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了随机抽查;对35名ICU在岗护士进行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认识的调查.结果: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做得较差的占3%,做得欠佳的占18%;护士认为医师的查访和危重病的管道会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并加强护理三级质控检查,有效防止危重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殷小容;廖燕;刘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一个危险因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即使轻度上升(15~30μmol/L),也可使AS的危险性增加.Stampfer等在美国一组内科医生中利用前瞻性研究发现,血Hcy每增加1μmol/L,患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18.2%[1],但Hcy在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蒋晖;黄德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道异物穿孔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食道异物穿孔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分析了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2例食道异物穿孔后伴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异物种类:骨类7例,鱼刺3例,刀片1例,假牙1例,均有食道穿孔.引起颈部脓肿4例,颈纵隔脓肿3例,食道周围脓肿3例,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行食道内引流4例,颈侧切开引流4例,颈-纵隔引流3例,开胸引流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结论:食道异物需及时行异物取出术,一旦出现食道穿孔,应严格禁食,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及时有效地引流,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艳;乔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调查及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病程是进行性的又是不可逆的.其主要特征是慢性气流阻塞,并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老年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它的后果是呼吸衰竭和脑缺氧,长期吸氧治疗是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方法.经调查研究,在氧疗过程中,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了解知识的程度对终效果有极大的影响,通过护理人员实施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氧疗的依从性.

    作者:肖梅;任静;蒙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运用同侧上睑板移植修复下睑板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带结膜的同侧上眼睑板修复下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带结膜蒂的上眼睑板转位移植于下睑,代替下睑板,修复下眼睑缺损,并观察睑板成活修复后的眼睑形态,活动度并发症.结果:25例25眼病人移植的睑板部成活,形态好,活动度无影响.结论:自体同侧上眼睑板是修复下眼睑缺损的理想材料.

    作者:郭祥文;冯先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轻舒颗粒治疗便秘(肾虚精亏证)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轻舒颗粒治疗便秘(肾虚精亏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阳性药对照设计,将6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接受轻舒颗粒及麻仁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舌脉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轻舒颗粒)总显效率63.34%,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麻仁丸)总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舒颗粒对改善患者症状,尤其对改善患者腰膝酸软症状明显优于麻仁丸.结论:轻舒颗粒治疗便秘(肾虚精亏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瑞明;王蕾;常静;张颖;毛兵;陈光远;杨晓楠;唐文富;李廷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房纤颤患者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心房纤颤(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目前因心律失常而住院的常见的原因.房颤因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易形成血栓,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心房纤颤增加脑梗塞危险的临床因素,而这些导致脑梗塞的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许多试验发现,血栓前状态是心房纤颤引起脑梗塞的重要环节,其分子标志物在AF患者中的表达有明显改变.

    作者:葛宁;姜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臂桡神经卡压症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驾驶员.入院前2月,被人在背后用力向外扭转左上肢,患者用力反抗向内扭转.当时感左臂中下部疼痛及左手麻木,未引起重视,仅用药酒擦摩患处.三天后,发现左手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左前臂后侧、左手虎口区感觉消失,伸腕和伸指不能,并逐步加重.采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未见好转.查体:体格健壮,左上肢呈垂腕畸形,左臂中下段外侧轻压痛,左手背桡侧半、左拇指背侧、示中指背侧、及虎口区感觉丧失,左臂中下段Tinnel征阴性;左侧肩关节活动正常,伸肘力4级,左肱桡肌萎缩,肌力0级,指伸肌、伸腕肌力0级.X线片:

    作者:杨小奇;杨天府;汪金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膀胱肿瘤荷瘤裸鼠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对EJ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用EJ细胞接种于20只裸鼠(BALB/c-nu/nu),21至28天后接种成功,随机对照分组,用MCP-1腹腔连续注射11天观察MCP-1对荷瘤裸鼠的作用.结果:用MCP-10.5ng/ml及MCP-15ng/ml腹腔连续注射11天,每天1次,1次0.2ml.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对比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以及单核细胞密度有显著差异,肿瘤重量抑制率分别为40%与42%,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48%与50%,病理切片单核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但用药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裸鼠动物实验中,MCP-1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肿瘤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密度升高并且杀瘤活性增强所致.

    作者:李杜渐;杨宇如;魏强;吴建臣;孙明;邱学德;张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克/日,持续3天.对照组18例,予以肌苷、维生素等普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等指标变化.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降低血氨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反应小.但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作者:洪艳;杨正兵;王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电解质紊乱179例分析

    目的:讨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低钠、低氯、低镁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分析总结了肝硬化腹水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179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电解质紊乱与肝功、肝性脑病、预后等的关系.结论:电解质紊乱的产生及程度与肝功损害有关,特别是同时合并多种电解质紊乱时又影响其预后.

    作者:罗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坐骨神经切断后Fas、FasL和Caspase-3在脊髓的分布

    目的:观察成年猫一侧坐骨神经切断后Fas、FasL和Caspase-3在脊髓的分布.方法:将成年猫坐骨神经切断后24小时,处死取其脊髓(L4)制作8μm厚石蜡切片,用Fas、FasL、Caspase-3(效价:1:250,1:250,1:250,)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Fas、FasL、Caspase-3在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Fas阳性神经元遍布整个灰质,以背角为主,胞浆染色,灰质内胶质细胞阳性反应,细胞核染色.FasL阳性神经元遍布整个灰质,胞浆染色,未见胶质细胞阳性染色.Caspase-3阳性反应神经元胞浆染色.结论:一侧坐骨神经切断后,有Fas、FasL和Caspase-3在猫脊髓分布,提示这些因子与脊髓神经元的凋亡信号传递功能有关.

    作者:王伦安;张晓;李丹红;杨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子在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实体瘤的血管新生对其生长和转移相当重要.已有研究报导肿瘤自主分泌生长因子刺激上皮细胞迁移和毛细血管增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子与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衍变和预后密切相关[2,3],抗血管治疗在某些血液病的疗效已初露端倪,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邹文蓉;刘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按随机双盲方法将4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均为10mg、每日1次,口服4周.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1周、2周和4周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60.9%(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试验组的瘙痒、风团数目、风团大小、发作持续时间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咪唑斯汀较氯雷他定起效快,疗效更好,可作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一线优先选择的治疗药物.

    作者:郭在培;张谊之;陈妍;熊琳;蒋献;张敏;李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