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英;张宁海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调肝活血方(天麻、钩藤、石决明、丹参、牛膝、赤芍、生地、益母草)及耳穴贴压(神门、降压点、高血压点、脑点、脑干、皮质下、肝、降压沟)治疗高血压病76例.结果:降压效果总有效率97.4%,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8.7%.提示:本疗法调整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疗效满意.
作者:文革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SSS征),为多种原因导致窦房结的激动形成障碍或传导发生障碍,从而产生头晕、心悸、心率心律快慢交替甚至昏厥的一组综合病症.临床上我们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系统论述了中医心理卫生的内容和中医心理健康的标准及中医的心理卫生疗法如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移情易性法、安神静志法、劝说开导法、暗示释疑法顺纵欲法.
作者:韩洛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发热是急性中风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多把中风患者的发热分为中枢热、吸收热、脱水热和感染热.中医病机复杂,多以痰火血瘀、热毒炽盛为主,若因阴液大伤、阴竭阳脱而发热,则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导师郑绍周教授是治疗中风病专家,对于中风发热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在其指导下,对其临床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李社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灸在人体局部减肥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代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不同部位的选穴处方、方义、操作方法、临床体会等方面进行论述.结论:针灸局部减肥是在全身减肥的基础上,以塑形为主的一种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明显.
作者:何玲;刘智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文报道1例两次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失败后,经中医辨证施治孕育成功的病案,并加以讨论,以期逐步摸索新的经验.
作者:余晓辉;徐升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某些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疗法屡治罔效时,圆机活法,每获良效,谨述管见如次.
作者:张俊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 不孕陈某,女,26岁.2004年4月20日初诊.末次月经3月16日.3年前药物流产至今末孕,经期前后不定,经期少腹时感吊痛,经量时多时少,经色暗红,每次经行前两乳胀痛,头痛且胀,伴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心神不定,大便干结5~6d一行.妇检:右侧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右侧输卵管通而欠畅.其舌质红、苔微黄,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脉络受阻.拟以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用甘麦大枣汤治之.处方:,柴胡、当归、郁金、路路通、牛膝、橘叶、炙甘草、炙远志各10 g,香附、赤芍各12 g,夜交藤20 g,浮小麦30 g,炮甲6 g大枣6枚,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药进6剂.二诊:4月26日.2d前来潮,经行前乳房胀痛及头痛已大减,余症减轻.效不更方,加鸡血藤30 g,药进3剂.三诊:诸症均减.月经已净1d,乳胀头痛消失,但心烦寐差,口干,脉细数.拟以养血柔肝,滋养心肾.守原方加山萸肉10g,枸杞子、女贞子各20 g,沙参15 g,取药5剂.四诊:心烦、口干大减,夜寐亦见好转,大便顺畅.随后根据妇女月经周期中的不同变化守上方加减调治2个周期,经行按月,诸症俱消,半年后怀孕,顺产1男.
作者:郭运翠;王鸿根;纪恒胜;刘玉爱;王昆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清开灵注射液是中药提取制剂,主要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珍珠母、水牛角、胆酸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镇静安神的作用,临床辨证使用并结合中药汤剂对内科疑难杂证可获良效.现结合我们临床治愈顽固性发热并肝损害1例,分析此个案应用之依据,以体现中药制剂辨证使用之优势,报道于下.
作者:吴国志;王兰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1.1 %,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3.4 %,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贾应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结肠安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gA、IgG及NO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结肠安胶囊对UC的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结肠安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灌胃(SASP)组、结肠安灌肠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组, 1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 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粘膜损伤诊断指数(CDMI)变化并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gA、IgG及NO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CMDI、IgG及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安组与模型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比较,可明显降低大鼠IgG、NO水平(P<0.05/0.01).结论:结肠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与免疫调节及降低NO水平有关.
作者:连建学;杨玉亭;李洛平;董彩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培养真元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保元汤加味方(黄芪、党参、肉桂、炙甘草、丹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76.67%,两组对比P<0.05.提示:本方能有效控制或减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卢宪伟;陈伟平;韦继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1.3%.提示:本药在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均有显著性疗效.
作者:王桂香;顾凤莲;白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不寐的疗效.方法:针用补法加灸,辨证选穴:主穴:神门、三阴交、安眠穴.穴位注射:取心俞、安眠.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能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使神能守舍,故不寐则愈.
作者:张官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本病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分期辨证应用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止咳平喘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3例.结果:总有效率85.7%.提示:本病分期应用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止咳平喘辨证治疗,对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多有稗益.
作者:李小平;冯仓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杜蛭丸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杜蛭丸(杜仲、巴戟天、淫羊藿、黄芪、当归等),对照组50例口服黄杨宁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提示:杜蛭丸可减轻脑缺血时血管通透性及脑水肿,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可增加血流量及主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及外周阻力.
作者:田朝霞;杨连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疼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0例针刺天牖、天鼎、风池等穴,对照组30例口服药物芬必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提示:本方法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作者:苏志伟;张振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的方法,脑心通胶囊(黄芪、丹参、地龙、血竭、红花等)治疗组141例,通心络胶囊(人参、赤芍、蝉蜕、蜈蚣等)对照组46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未发现脑心通胶囊有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作者:柳青;曹凤君;李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的中医急救护理方法及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收集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病例15例,将中医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痊愈14例,死亡1例.提示:乌头碱类中药中毒后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密香;徐军建;强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们于2002年10月-2003年11月应用化痰祛瘀药物治疗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向良;赵正孝;袁梦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