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

童艾云;黄科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穴, 攒竹, 阳白, @TDP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阳白、太阳、下关等穴,初期浅刺,TDP照射;稳定期加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6%.提示:电针、TDP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产生热效应,具有通经活络、加速细胞活力,促进组织营养,减轻和消除炎性水肿的作用.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祛风通络法治疗偏头痛67例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取偏头痛患者67例作为治疗组,予祛风通络法组方(川芎、藁本、白芷、柴胡、白芍、菊花、蔓荆子、细辛)治疗;另取同期偏头痛患者5l例作为对照组,予镇脑宁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5,P<0.05.,祛风通络方药减轻疼痛强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络法能明显缓解头痛,改善脑血流异常.

    作者:缪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丛剌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目的:观察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0.提示:应用丛刺、浅刺配合缪刺的方法,完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发挥的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系统的协调作用,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熄风止痉之效.

    作者:李文丽;葛建军;刘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提高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目的:探讨提高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参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探讨出提高中医治疗此病的思路与方法.结论:提高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必须抓住其肺脾肾不足、痰瘀内伏的病理本质,治疗中以扶正固本、祛痰活血为治则,注重活血化瘀、温阳补肾.辨证施治中要分清缓解期与发作期、寒热虚实之不同,及早诊治可事半功倍.

    作者:杨华萃;罗笑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治疗肝胆病中药处方用药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科肝胆病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制定协定处方,药房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肝胆科2001年-2004年的3253张中药处方,按照组方药味数,药物分类,单味药使用频率以及有无配伍禁忌分别登记分析.结果:3253张处方中组方药物味数以12-15味多见,占88.91%,所用药物以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多,分别占42.13%,26.22%和18.54%,无配伍禁忌.结论:中医科中药处方组方有其特点,用药有所侧重,基本符合药典规定,可为药房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蒋亚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拟化辅汤辅助化疗治疗高龄直肠癌156例

    目的:探索补血、活血、解毒、蠲痰类中药配伍,辅助化疗治疗高龄直肠癌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方法:化疗静滴DDP、MC等治疗,辅助自拟化铺汤(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七、半夏等)治疗本病156例.结果:生存至今者148例.结论:化辅汤辅助化疗治疗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增强身体,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王国川;胡景莲;陈建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素清丸治疗湿热型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素清丸(黄连、黄芩、肉蔻、茯苓、苍术等)治疗湿热型2型糖尿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提示:本方具有清热化湿,降低血糖的功效.

    作者:周志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半边旗提取物对HepA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毒性.方法:用MTT法观察5F注射液对SPCA-1,K562瘤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荷瘤小鼠瘤重、抑瘤率检测提取物5F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epA肝癌抑制作用;观察5F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胸腺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数等指标观察5F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5F注射液对SPCA-1、K562瘤株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小鼠HepA肝癌也有抗肿瘤活性;对荷艾氏腹水癌的小鼠生命有延长作用;同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半边旗有效成分5F一定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对荷瘤小鼠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戴滨;崔燎;吴铁;邓亦峰;吴科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晚期间质性肺疾病从肺痿论治体会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通窍煎治疗前列腺增生20例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类中药配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肉桂、熟地、淫羊藿、山萸肉、当归、桃仁、炮山甲等治疗本病20例,并设保列治为对照组对照.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IPS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FR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温阳补肾、化气通淋的功效.

    作者:温建余;鲁明;周文忠;韦晓东;王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30例

    2004年10月~2005年4月,我们在综合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静点,取得良好疗效,明显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日,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阳白、太阳、下关等穴,初期浅刺,TDP照射;稳定期加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6%.提示:电针、TDP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产生热效应,具有通经活络、加速细胞活力,促进组织营养,减轻和消除炎性水肿的作用.

    作者:童艾云;黄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解毒化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58例

    目的:探索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解毒化瘀汤(青黛、紫草、丹皮、赤芍、鸡血藤、鲜芦根、鲜茅根等),治疗本病58例.结果:全部有效.结论: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刘存彩;武昌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厌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厌食散(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焦三仙、鸡内金、炙甘草)治疗本病60例;对照组给予锌糖浆治疗4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1.11%,P<0.01.结论:厌食散通过调整阴阳,能加强脏腑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作者:刘卫华;张莉华;高雪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上用于中焦气化无力,升清降浊失权,脾胃运化障碍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证,收到较好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吴彦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挑四缝配合食疗治疗目劄65例

    目劄的是指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控的眼病.多见于小儿.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挑四缝穴,配合食物疗法治疗此病65例,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之管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前景、作用特点及作用点.方法:综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有以下特点:1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2可减少西药用量,3减轻西药副作用,4增强西药疗效,5延缓病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尽快进行中医的标准化研究,2强调综合治疗,3加强专方专药研究,4加强中药制剂改革,5完善中医药实验研究.

    作者:李文涛;李如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92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肝郁脾虚4型,分别采用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逍遥散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6%.提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雪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镇痛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

    目的:探讨祛风镇痛,活血搜络类中药配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镇痛汤治疗(川芎、白芷、藁本、赤芍、白芍、白芥子、地龙、葛根、全蝎等).对照组50例,以尼莫地平、颅痛定西药治疗.结果: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本方有祛风除痰,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杨银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53例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中药组39例,运用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西药组35例,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局部注射,中西药组53例,采用二者联合局部注射.结果:中西药组治疗的远期治愈率为52.83%,高于西药组的17.95%及中药组的25.71%,P<0.01.结论:活血化瘀的中药与激素联合局部注射对口腔扁平苔藓的有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作用.

    作者:高毅;李立芳;冯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试析《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病的论述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该书对唐初及唐前的医学发展予以了总结,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类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唐前医学成就的重要文献.书中对众多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了详细地论述.本文仅以消渴病为例,对书中相关文献记载试析如下:

    作者:李云虎;崔锡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