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配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拟祛风活血通络汤(忍冬藤、薏仁、威灵仙、牛膝、当归、红花等)加味配合针刺,取穴曲池,足三里,丰隆等.结果:20例总有效率为95%.提示:中药配合针灸具有祛风湿,活血养血,扶正通络,消炎止痛的效果.
作者:玄瑞英;徐传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补骨填髓类中药配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扶元荣骨汤(补骨脂、黄芪、肉苁蓉、熟地、杜仲、骨碎补、莪术等)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32例,口服仙灵骨葆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8%.对照组总有效率60.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功效.
作者:齐立卿;张晶;杜双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类中药配伍并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消疣汤(板蓝根、苦参、紫草、蜂房等)配合针刺(疣体阿是穴)治疗本病30例;对照组30例用西药病毒唑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治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疣汤有清热解毒,祛湿凉血的功效,配合针刺,内外结合,可提高疗效.
作者:贾文杰;徐春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溢泪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双侧承泣穴配合艾灸治疗.结果30例,总有效率为93.7%.提示:针灸承泣穴治疗本病有温通气血的功效.
作者:孙蓉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途径.方法:分析中医日渐式微的原因,继而研究相应对策.结论:中医理论现代化,应在保持原有中医特色的前提下,既要采取分析还原的手段,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系统理论来研究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将中医整体宏观的优势与西医微观还原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符合现代语言和现代思维方式的中西医结合医学.
作者:于文娟;许海生;陈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蝉蜕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其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之功为医者同道所共知.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笔者参古今文献、纳民间验方、合个人实践,而悟有心得一二.现不揣于怀,以飨同道.
作者:白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阴阳推拿手法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阴阳手法:以经脉为主采用迎随补泻;以腧穴为主按三阴三阳经穴位用推拿补泻进行泻阳补阴.结果:总有效率93.7%.提示:本疗法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并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强锋;阎炳苍;殷宝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独活寄生汤首载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治疗风寒湿痹的主要方剂.近年来笔者辨证运用本方治疗低热患者17例,效果显著,现予总结.
作者:卓鹏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知柏地黄汤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是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诸证的代表方剂.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谨守病机,异病同治,以此方化裁治疗多种内科杂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分析探讨纳洛酮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纳洛酮注射液0.8mg及刺五加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m1静滴,每日1次.同时抽取对照组46例予丹参注射液30ml,利多卡因1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8.4%,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韦华);刘增艳;张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健脾益气,化瘀涤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眩晕汤(黄芪、天麻、川芎、赤芍、半夏、钩藤等)治疗本病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眩晕汤具有活血通络,补虚、祛风化痰的功效.
作者:李书文;田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验方鱼蛤石花汤配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鱼蛤石花汤(鱼腥草、海蛤粉、生石膏、金银花、杏仁、前胡、北沙参、川贝母、橘红、木蝴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40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40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咳嗽缓解、罗音消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治疗支原体肺炎可缩短病程,增强疗效.
作者:马淑霞;张春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发热的疗效.方药:采用增液承气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治疗本病43例.结果:总有效率95.35%结论:本方有滋阴润燥,通便泻热的功效.
作者:梁靖华;张小侠;张洁;杨永玲;贺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调肝醒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20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用中药方(柴胡、白芍、枳壳、陈皮、砂仁、白蔻、黄芩等)治疗,对照组100例口服硫酸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肝醒脾中药方有补而不滞,消不伤正的醒脾助运功效.
作者:陈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小儿多汗,临床上比较多见.近年来,我们用内、外合治法治疗该病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兆民;吕伟峰;张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毒性.方法:用MTT法观察5F注射液对SPCA-1,K562瘤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荷瘤小鼠瘤重、抑瘤率检测提取物5F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epA肝癌抑制作用;观察5F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胸腺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数等指标观察5F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5F注射液对SPCA-1、K562瘤株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小鼠HepA肝癌也有抗肿瘤活性;对荷艾氏腹水癌的小鼠生命有延长作用;同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半边旗有效成分5F一定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对荷瘤小鼠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戴滨;崔燎;吴铁;邓亦峰;吴科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通络、消肿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肿止痛膏(川芎、当归、青皮、茜草、红花、麻黄、冰片)治疗本病388例.结果:治愈186例(占48%),总有效率100%.结论:消肿止痛膏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作者:邬强;马云;郑寿国;范林江;田正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点,两组均以30d为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从疗效及心肌酶谱改变方面相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史艳平;郭小兰;马新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朱砂七中总蒽醌和朱砂七大黄素对流感病毒A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利巴韦林和双黄连粉针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以上两成分对流感病毒的作用;结果:朱砂七中总蒽醌无论治疗还是预防给药方式均有抗流感病毒作用(P<0.05),而朱砂七大黄素则无抗流感病毒作用(P>0.05),且朱砂七中总蒽醌的TCD50在治疗方式为5.3,在预防给药方式为5;结论:朱砂七中总蒽醌对流感病毒A有抑制作用.
作者:郭惠玲;赵琦;田小平;赵勤;胡悦;张思户;张晓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