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6例

王利然;王晓燕

关键词:哮喘/针灸疗法, 穴, 神阙, @贴敷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对照组30例,采用冬病夏治传统穴位贴敷.结果:治疗3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可明显的提高防治咳喘的疗效.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益血降浊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血降浊汤(黄芪、生地、山茱萸、淫羊藿、丹参、泽兰、川芎、莪术、制首乌、生大黄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疲倦乏力、食少纳呆、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检测方面,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的Bun、Scr、Hb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补肾降浊的功效;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

    作者:于小勇;程小红;淡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论心脾不足寒湿阻滞为静脉瘀积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静脉瘀积性溃疡为难治性疾病,本文介绍运用<黄帝内经><难经>知识阐述其病机主要为心脾不足,寒湿阻滞,细言之,因饮食失调、起居不节、情志失宜等致心阳不足,脾失其政,又正气虚,寒湿之邪外侵,使心脾更虚,基于以上病机导致臁疮的发生,并经久不愈.

    作者:朱其恩;赵西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必净治疗严重烧伤及对血清CRP与脓毒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严重烧伤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必净注射液(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血清CRP和脓毒症发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脓毒症发病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严重烧伤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降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德华;徐继会;高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中药功能饼干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功能饼干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应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MTT)法观察复方中药功能饼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功能饼干喂后2周,高、中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血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及高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低剂量组小鼠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及中、低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中药功能饼干能增强小鼠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作者:江振友;邹林;严群超;施珊珊;岳磊;张静;肖元涛;袁汉思;袁伟成;杨志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结节性喉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显示中医对慢性结节性喉炎治疗的进展.目前,中医对慢性结节性喉炎的治疗,无论是在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内外合治法还是在其他疗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对改善患者嗓音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马凤梅;郭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苍耳子油剂治疗鼻窦炎98例

    从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采用苍耳子散加减对鼻窦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将中药水煎浓缩后加胡麻油滴鼻腔,结果基本治愈83.7%,总有效率90.8%,急慢性均有良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全林;朱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温阳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阳益气汤(黄芪、丹参、川芎、当归、益母草、熟附子、葶苈子、泽泻、茯苓、车前子、麦冬、党参等)治疗本病1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EF及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CO、EF及FS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功效,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建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痹证1号配合西药治疗白塞氏病38例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健脾除湿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痹证1号(秦艽、忍冬藤、地龙、黄柏、苍术、生薏苡仁、蒲公英、鸡血藤、白术、黄芪等)配合西药(尼美舒利分散片、环磷酰胺片)治疗本病38例.结果:总有效率94.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可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的作用.

    作者:陈爱林;陈美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葛根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经葛根素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利用脑立体定向仪在左尾状核处注血20uL制作脑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素(5mL:250mg/kg/d)、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d.应用HE、尼氏、GFAP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葛根素治疗组水肿、脑组织坏死及神经元缺血变化减轻,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增加,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葛根素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有促进毛细血管,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从而可能利于血肿的消除.

    作者:何堪生;谭玉枫;李忠林;王茁;郭党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从《内经》看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内经>中并无糖尿病一词,但根据相似之病症相当消渴证,消渴证名首见<内经>.作为消渴病的理论源泉,<内经>对其诸多论述,为后世的三消理论和从脾肾论治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红梅;沈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清咽汤加减治疗咽喉炎73例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润肺止咳类中药治疗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清咽汤加减(牛蒡子、桔梗、板蓝根、白前、陈皮、鱼腥草、炙麻黄等)治疗本病73例.结果:总有效率94.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润肺止咳的功效.

    作者:张春霞;徐世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四物汤调节血虚大鼠微循环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血虚大鼠肠系膜及足底微循环的机制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制备血虚模型大鼠,用BI2000医学分析系统重点观察微循环动静脉流速(BFVA、BFVV)、微动静脉管径(DA、DV)及其DA/DV的变化,同时进行足底微循环的相关检测.结果: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暗淡,网点数减少,流态呈粒线流甚至聚集流,动静脉流速明显减慢;DV明显增大,而DA/ DV极其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5),有明显的渗出反应.足底微循环量明显降低.四物汤能明显改善上述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尤其能明显提高肠系膜DA/ DV(P<0.01或P<0.005),明显提高肠系膜和足底血流速度(P<0.005),减少肠系膜渗出.结论:四物汤对大鼠血虚、血瘀、出血状况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血流速度以及血管管径的调节作用明显;四物汤在补血活血的同时具有改善血虚证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李伟;彭欣;王冰;秦林;郎庆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补肾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

    目的:观察补肾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补肾汤(秦艽、杜仲、续断、熟地、独活、肉桂、桑寄生、何首乌、乌药、地龙、僵蚕、黄芪)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痛、晨僵时间、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关节肿痛指数、平均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2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

    作者:向彩春;熊清玓;吴金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6例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对照组30例,采用冬病夏治传统穴位贴敷.结果:治疗3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冬病夏治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贴敷可明显的提高防治咳喘的疗效.

    作者:王利然;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涤痰排毒方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涤痰排毒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涤痰排毒方(生黄芪、川芎、大黄炭、菟丝子、丹参、三棱、赤芍、地龙、五灵脂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活血,涤痰排毒的功效,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值.

    作者:孙岚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通瘀温经散外洗与当归四逆散口服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类中药外洗与内服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通瘀温经散(肉桂、红花、青风藤、川乌等)外洗与当归四逆散(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等)配合西药(甘舒霖30R)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为6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作者:李群;杨明丽;刘艳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汤治疗烧伤后自汗盗汗26例

    自汗、盗汗在中医中属于汗证范畴,不因外界干扰,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之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之盗汗[1].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汤治疗烧伤中晚期患者2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龙炜;顾在秋;虞俊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模型大鼠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负重游泳延迟性肌肉酸痛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动物分为安静组(A)、运动对照组(B)及推拿组;推拿组分为运动前推拿组(C)、运动后推拿组(D),推拿组、运动对照组又分别随机分为1h组、12h组、24h组、48h组,各组10只.运动前推拿组与运动后推拿组分别在运动前或运动后推拿.各组在大鼠游泳运动结束后不同时段进行取样.离心后取血清送检.比较各组不同时段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大鼠血清LDH立即升高,在运动后12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运动后48h低于安静组水平;运动对照组及推拿组LDH与运动对照组及推拿组各相同时相的LD的变化基本一致.伴随血清LD的降低,血清LDH的活性也同步降低.结论:推拿能延缓大鼠DOMS的产生,加速肌肉酸痛的消除.

    作者:李守栋;吴云川;马荣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列通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76例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清热泄浊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列通方(马鞭草、冬葵子、党参、刘寄奴、柴胡、黄芩、石韦、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配合针灸治疗本病76例.结果:总有效率89.4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解郁,清热泄浊的功效.

    作者:王强;张金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活血祛痰定眩汤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62例

    目的:观察活血祛痰、滋阴定眩类中药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痰定眩汤(桑寄生、怀牛膝、钩滕、天麻、石决明、葛根、夜交藤、川芎、石菖蒲等)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脑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益肝肾,活血祛痰,祛风定眩的功效.

    作者:吴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