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珍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莹;王玉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建立HPLC法对消栓通络胶囊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对照品线性范围在0.478~14.34μ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9%,RSD为3.0%.结论:此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能有效控制消栓通络胶囊的质量.
作者:杨亚丽;杨瑞瑞;杨燕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讨论一氧化氮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一氧化氮对人体作用的研究资料,加以整理讨论,探讨其在人体中的广泛的生理学特性以及中药对其体内合成的过程和影响.结果:一氧化氮可舒张血管;杀伤靶细胞;参与内分泌的调节;神经递质;调节肾脏的球管平衡和血流量.结论:一氧化氮作为人体一类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中药可以对其合成进行调节以发挥其相关生理作用.
作者:张淑玲;秦西铜;孟令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针灸联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年来妇科肿瘤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尿潴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8例术后有42例(占17.65%)不能排尿或能排尿但通而不畅,且残余尿>100mL,为尿潴留,经过中药黄芪茯苓汤(黄芪、茯苓、升麻、白术、车前草、红参等)及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治疗后均能顺利排尿.结论:中药及穴位注射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尿潴留效果明显,有利于膀胱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韩素新;周剑利;李洪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秋季腹泻,其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秋末冬初,流行广,危害性大,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婴幼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易伴水电平衡紊乱,目前尚无特异疗法,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作者:季芙红;闫莉;李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祛瘀、益气、通络药配伍治疗脑血管病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70例,采用祛瘀通络方(川芎、丹参、黄芪、女贞子、大黄、水蛭)治疗中风(中经络);对照组85例,采用静脉点滴706代血浆,维脑路通为主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抗凝、消炎、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刘黎明;魏爱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按摩加针刺治疗月经期畏寒症的疗效.方法:术者左手固定足部,右手拇指对准涌泉穴,以100~120次/min的速度按摩1~5min或至畏寒消失.若因个体差异效果不明显时,加以针刺,以患者感全身温热舒适为度.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论:按摩、针刺涌泉穴,以补肾气之阳,温经行气活血,达到调整阴阳、消除四肢寒冷等症的目的.
作者:陈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氨甲喋呤(MTX)、米非司酮观察治疗异位妊娠69例的疗效.方法:肌注MTX首次50mg,以后每天用MTX20mg用药4d,米非司酮50mg Bid×3d口服及宫外孕方(莪术、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治疗异位妊娠,用药后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和一般情况,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65例成功,总有效率94.20%.结论:氨甲喋呤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草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起到协同互补作用.
作者:张慕玲;任璟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哑门等穴.配合牵引等物理疗法.结果:总有效率95.7%.结论:针刺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止痛.TDP照射与中频电治疗则有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水肿;牵引则可扩大椎间隙,减轻脱出物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或刺激;颈托可以减少颈部的活动,持续牵引效果,维持颈椎的平衡与稳定.
作者:王红斌;赵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方对心绞痛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阿斯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方(半夏、川芎、熟地、藿香、丹参、茯苓).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痰癖互阻证患者ox-LDL、TC、TG、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ox-LDL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C、LDL-C、TG、FIB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血浆TG、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TC、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方配合西药可以显著降低血ox-LDL、TC、LDL-C、TG、FIB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陈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平肝祛风,活血除痹类中药配伍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祛风活血汤(天麻、钩藤、川芎、白芷、地龙干、赤芍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4.29%,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活血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明显,有祛风活血,涤痰通络的功效.
作者:张伟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清热、补气、固肾类中药配伍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以宫血净颗粒(北刘寄奴、马齿苋、枳壳、川续断、仙鹤草、贯众炭、茜草等)治疗月经过多患者56例.结果:痊愈3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1.07%.结论:宫血净颗粒治疗月经过多有清热凉血,化瘀扶正的疗效.
作者:陈梅;杨援朝;郑敏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继发性卵巢性闭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自拟调坤汤(生黄芪、当归、丹参、熟地、补骨脂、旱莲草、甘草等)治疗继发性卵巢性闭经40例,并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痊愈15例,总有效率92.5 %.结论:调坤汤可调节卵巢功能,提高性激素含量.
作者:徐树槐;高宗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因侵袭神经引起剧烈疼痛于我科就诊,本文通过对31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探讨季得胜蛇药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吴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肝活血,散结、通乳类中药配伍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产后乳胀效果.方法:将产后乳胀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在传统的方法(热敷、按摩、挤奶)的基础上加散结通乳方(柴胡、当归、王不留行、木通、漏芦)口服及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乳房胀痛、乳胀消退及24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改善乳房疼痛、乳房硬度的效果及24h乳汁排出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加传统方法中西医结合处理产后乳房肿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传统方法.
作者:罗琳雪;韦桂源;陈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步长稳心颗粒(简称稳心颗粒)[1]常用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等,但对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悸症状是否有效却少有报道.
作者:雷登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结合西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9例在西药降压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加减.对照组47例单一用西药.治疗1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97%和61.70%.结论:中西药结合有利于调节心理,稳定血压.
作者:刘平;崔卓敏;骆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及针灸治疗.结果:入院时两组NSE、Erycat、NBNA评分无明显差异.第14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SE对比明显降低(t=2.70,P<0.01).EryCat两组对比显著降低(t=2.78,P<0.01).NBNA评分两组对比评分明显提高(t=2.678,P<0.01).结论:对HIE患儿早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小力;崔巍;康小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枝黄花总黄酮、总皂苷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方法观察一枝黄花总黄酮、总皂苷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离体方法观察一枝黄花总黄酮、总皂苷对大鼠回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一枝黄花总黄酮、总皂苷能够抑制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P<0.05);一枝黄花总黄酮能显著抑制大鼠回肠平滑肌收缩活动性(P<0.01).结论:一枝黄花总黄酮、总皂苷具有抑制肠蠕动作用.
作者:刘素鹏;李晓岚;裘名宜;白纪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介绍高彦彬应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法:跟师临证,总结经验.结论:高彦彬应用对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丁玉梅;楚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