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性溃疡证型规律研究

李毅;刘艳;徐太九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回顾性调查,寻找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一般规律,初步建立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标准.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国内的相关文献,采集相关信息,以频数分析、K-means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共检索出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文献1481篇,有中医证型诊断5319例,无证型诊断534例.涉及51个不同的证型,经频数统计分析,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经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初步证型标准化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肝郁脾虚证、寒热夹杂证、湿热中阻证等8个证型.结论:消化性溃疡标准化证型及其分型依据有助于临床辨证,并为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青黛多糖的碱水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选择碱法提取青黛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碱水提取青黛多糖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碱法提取青黛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65℃恒温水浴箱中加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提3h.

    作者:李勤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云南白药外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2例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应用云南白药粉剂涂于患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西瓜霜含片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云南白药粉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明显,溃疡愈合快,使用方便,有推广实用价值.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血清β-EP和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角度牵引体位做对比,通过β-内腓肽(β-EP)抗体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β-EP值的影响和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CRP值的影响.结果:角度牵引各组家兔β-EP值和CRP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立位与后伸15°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β-EP值的升高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CRP值的降低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屈15°位角度牵引对颈椎病家兔模型血清β-EP、 CRP含量的改善为显著,是临床治疗下颈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佳角度.

    作者:刘智斌;杨晓航;王渊;王卫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预防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4例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发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经治疗出血停止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西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结果:治疗后A、B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扩张均有所改善,其中A组患者Dpv、Dsv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患者Dpv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患者血清蛋白(ALB)能维持原有水平,而B、C组则有所下降.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应用预防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发出血效果优于单用β受体阻滞剂.

    作者:苏同宝;张栋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目的:从中西医学角度探讨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目前国际上新治疗指南以及中医学有关文献资料,对化疗后产生恶心呕吐的中西医治疗药物及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症状是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针对这一症状,中西医学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然而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止吐效果.

    作者:黄晓佳;曹勇;孟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66例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强化埋线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的患者66例采用大肠俞、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强化埋线的疗法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个、3个、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34%、74.24%及71.21%.2、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前后比较:治疗后三个时期各主症均有明显改善(P<0.05).3、肠镜镜像积分比较:治疗后三个时期肠镜镜像积分比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环节来调理免疫功能,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作者:谢振年;李东冰;苗春红;李权;蔡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深入探讨研究其降脂调脂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舒降之组、降脂胶囊组,每组15只.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第5周起,降脂胶囊组灌服降脂胶囊0.6g/kg,西药组灌服舒降之1.8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共6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于第10周末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LDL-C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较正常组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两治疗组间TC差异显著,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成功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病变的模型,应用健脾除湿、活血祛瘀的降脂胶囊能够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

    作者:邓利群;胡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加味四君子汤新用举隅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方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功用.笔者加味砂仁、当归、黄芪、陈皮、半夏、升麻、柴胡、佛手、生姜、大枣、佐以升阳补气、补养气血、舒肝理气、化痰和中,增加上述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及因脾胃虚弱而致的临床各科疾患,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姚荣顺;张永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化痰清热作用,用于痰热内扰之证.临证中只要在辨证中抓住痰热征象,不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加上舌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用本方加减治疗均能取得良效.

    作者:刘海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热燥湿类中药熏洗配合治疗仪治疗痔疮150例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类中药熏洗配合治疗仪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多功能电手术治疗仪治疗痔疮,术后配合中药(苦参、蒲公英、明矾、黄柏、侧柏叶等)熏洗、坐浴.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多功能治疗仪配合清热燥湿类中药坐浴,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褚韩生;段楚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酸枣仁皂甙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酸枣仁皂甙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甙A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分设12h、24h、48h、4d、7d五个时间组.参考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酸枣仁皂甙A组给予酸枣仁皂甙A (20mg/kg)、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1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按时点断头取脑组织切片行谷氨酸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造模后12h缺血脑组织中心区可见大量谷氨酸阳性细胞及凋亡神经元细胞,48h达高峰,7d后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及酸枣仁皂甙A组二者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酸枣仁皂甙A能抑制脑组织谷氨酸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在脑缺血急性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陆晖;陆艳玲;吴云虎;熊瑜;王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祛毒洗剂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疼痛275例

    目的:观察祛毒洗剂对肛肠病术后肛门疼痛、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5例,对照组2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祛毒洗剂(朴硝、川椒、明矾、马齿苋、五倍子、当归等)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结论:祛毒洗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快.

    作者:王继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苏子降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6例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加减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子降气汤加减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碧;张湘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肝郁脾虚型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健脾疏肝方汤剂(太子参、白术、茯苓、柴胡、白芍、枳实、佛手、蒲公英、甘草)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吗叮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尼莫地平法观察二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88%,总体疗效相当,但在改善嗳气返酸、饮食减少、胃脘疼痛、等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法对FD可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学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黄配合西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65例

    目的:观察生大黄配合西药治疗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5例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配合生大黄治疗,对照组配合20%甘露醇加活性炭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阿托品中毒发生减少,无一例发生反跳.结论:大黄在促进胃肠蠕动、防止残留农药再吸收确有效果.

    作者:付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黄及其复方拮抗肝衰竭的研究概述

    肝衰竭(重型肝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达60%~80%.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实质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它与死亡受体和配体(TNF/NGF受体)、胱天蛋白酶(caspases)、Bcl-2家族、线粒体的作用、核因子B的激活等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通过清除内毒素(ET)、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异常激活、干预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手段,可以有效的控制/逆转肝衰竭,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因此,阻断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和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防治肝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防治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而中药大黄及其复方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毛德文;龙富立;邱华;黄古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灵芝孢子粉对大鼠肝硬化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大鼠肝硬化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4组, 即空白对照组(A 组) 、模型组(B组)、灵芝孢子粉低剂量组(C 组)、灵芝孢子粉高剂量组(D 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造模,C、D组造模同时灌胃给予灵芝孢子粉悬浊液,连续8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对于AST、ALT、TBILI , 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对于ALB , 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对于GLB、A/G,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灵芝孢子粉可以影响大鼠肝硬化的血生化指标水平,发挥抑制四氯化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陈宝田;龙亚秋;葛鑫宇;李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八珍汤加味治疗a-干扰素导致骨髓抑制26例

    目的:观察补益气血类中药配伍对使用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过程中由于骨髓抑制的副作用而发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熟地、赤芍、甘草),对照组采用利血生,鲨甘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性粒细胞均有升高,八珍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药治疗因使用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尤晋丽;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直肠脱垂方及局部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脱垂50例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的实用术式.方法:采用注射疗法、粘膜短缩法、肛门环缩术加服直肠脱垂方(人参、炒白术、醋乌梅、石榴皮、米壳等)治疗50例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结果:5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内无复发.结论:局部注射加直肠脱垂方为主治疗直肠脱垂损伤小,远期疗效好.

    作者:王文锋;马红;何青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述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乙肝中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乙肝病的重要治则,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正确地应用活血法,对乙肝的转归、愈后恢复、缩短病程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防治乙肝30年之经验,对其临床应用和体会探讨之.

    作者:苏和平;李红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