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术平
目的 探讨妇科病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患者实施亲情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9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制定亲情式护理方案,实施亲情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出院时,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两组患者综合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住院患者实施亲情式护理,既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又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杨绍平;闵丽华;马倩;郭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口服,3次/d;治疗组48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口服,2次/d.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IBS患者症状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华柱;章静;刘涛;陈红光;瞿蕊茜;许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2月~2010年2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7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6月.结果 功能性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痊愈率为78.85%,有效率95.51%.其中,I型与Ⅱ型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Ⅲ型患者(P<0.05).经过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56%.结论 慢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率受到疾病分型的影响,该手术临床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学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人血清蛋白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将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人血清蛋白;对照给予常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病残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残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清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和氢氧化钙[Ca(OH)2]对外伤露髓年轻恒牙进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61颗进行活髓切断术,随机分为2组.MTA组32颗,采用MTA盖髓,Ca(OH)2组29颗,采用Ca(OH)2盖髓.术后1、3、6、12、24个月复诊观察疗效.结果 MTA组成功29颗,失败3颗.Ca(OH)2组成功25颗,失败4颗,两组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A是一种有效的活髓切断药物.
作者:杜芹;田鲲;周村;刘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长期持续慢性高血糖可以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但新近的研究发现,波动性高血糖对机体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波动性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可能与血糖波动产生氧化应激产物激活血管损伤4条途径有关[1].因此,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热点之一.现就从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血糖波动对机体造成氧化应激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凤林;李勤;李世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会阴部Paget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1例会阴部Paget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其他基础疾病护理、局部病灶皮肤清洁及肠道准备,术后加强患者体位护理,术区伤口、皮瓣、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及患者会阴部的护理.结果 11例患者伤口愈合好,皮瓣色泽正常,阴茎勃起、排尿功能正常,患者满意.结论 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局部病灶皮肤护理及有针对性的基础疾病护理、术后加强患者体位护理、伤口皮瓣及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对治疗阴囊Paget病患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建琼;卢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大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 AQP1、3表达的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 2h组、LPS 6h组、LPS 12h组(LPS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ml),每组10只(给药途径均通过鼠尾静脉).分别在用药后2h、6h、12h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AQPsmRNA表达.结果 LPS2h组AQP-1蛋白量表达开始下降,LPS6h组AQP-1蛋白量表达低,LPS12h组接近正常水平.AQ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QP-1参与ALI 液体的异常转运,可能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关.AQP-3可能不参与ALI 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作者:孙小聪;佟琳;张媛莉;陈韵名;刘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的近远期疗效分析,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7例接受保守性手术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除3 例患者因扭转过紧、时间过长导致卵巢组织坏死行附件切除;术后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术后2周患侧卵巢恢复血流,术后1个月的卵巢血流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卵巢体积、卵泡发育情况和性激素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腹部切口感染外,其余患者均未有切口感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均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前后一般生命特征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我院普外科接受择期手术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生命特征和负性心理事件数量.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一般生命特征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围术期负性心理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负性心理事件发生,患者对手术依从性得到明显增强.
作者:龚子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背深Ⅱ度烧伤24h内削痂植皮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削痂植皮手术.方法 2004年以来收治的手背深Ⅱ度烧伤42例76只手分为24h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24h内削痂植皮组于伤后24h内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传统削痂植皮组于伤后4~7d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等.结果 伤后24h内削痂植皮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伤后24h内削痂植皮是手背深Ⅱ度烧伤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轲;邹勇;刘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在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的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 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患者30例,分成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CRRT+PE)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CRRT+PE)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CRRT+PE)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好转,死亡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在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中的疗效确切,缩短病程.
作者:刘新君;徐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研究,以期明确该指标的临床意义以及探索一种客观、稳定的指标监测疾病、协助诊疗.方法 于2012年1~5月收集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者且再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者以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以及对C-反应蛋白等客观指标进行监测与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高危因素、与该病存在显著相关性;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急性加重期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1、与缓解期者相比P<0.05,同时缓解期肺功能Ⅰ级与Ⅳ级相比P<0.05,缓解期肺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客观指标,加强该指标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病情、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玉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经验.方法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各190例,临床路径护理组采用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分别统计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优于传统手术组,临床路径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依照临床路径的模式实施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曾碧;张同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B-lynch缝合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B-lynch缝合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7例发生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按摩压迫子宫、药物等治疗无效,均采用B-lynch缝合行子宫缝扎后止血,有效率为100%,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B-lynch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的治疗措施之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成功率高.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莉;段小琼;刘昌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9例,导致跌倒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结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
作者:徐巍;兰群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及同期74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组(肌瘤直径<5cm和/或肌瘤个数<3个)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强效子宫收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切口延期愈合、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恶露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肌瘤直径≥5cm和/或肌瘤个数≥3个)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及使用强效子宫收缩剂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延期愈合、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恶露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有经验的产科医师在剖宫产同时选择性剔除子宫肌瘤并不增加手术风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学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及微量清蛋白尿 (Malb)的关系.方法 258例入选者,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 121~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再分为高血压前期1组(SBP 121~129mmHg),高血压前期2组(SBP 130~139mmHg).测定尿清蛋白排泄率,并比较其尿清蛋白排泄率及微量清蛋白尿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2组尿清蛋白排泄率及微量清蛋白尿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1组尿清蛋白排泄率及微量清蛋白尿阳性率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可能出现亚临床肾脏损害.
作者:翁庆忠;淡雪川;管一平;刘丽;黄守莲;郭箐桦;陈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市社区居民高NHBP患病率及相关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选取成都市五个社区居民,年龄18~80岁,7288例.现场问卷调查,查体,作血管弹性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本组平均47.1岁,高血压为15.5%,高血前期标化患病率为23.25%(男31.4%,女17.9%),其中40~70岁人群为高血压前期高峰,60~69岁达41.1%.双变量相关分析收缩压与年龄、体重指数、血糖、尿酸、心率,舒张压与体重指数、年龄、尿酸、甘油三酯、LDL均明显相关.高血压前期者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尿酸、肌酐、心率平均水平均较正常血压者高(P<0.01),大、小血管弹性明显降低,同时,有30.3%合并超重(OR 2.31),高甘油三酯血症35.9% (OR 1.59).高血压前期者有44%及34.8%有1及2种危险因素,11.6%合并3种危险因素.结论 HNBP患者占成人约1/4,男性高于女性,危险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常有血管功能及多种代谢异常,并有聚集趋势,应引起广泛关注,并适当干预,从而减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
作者:叶晓平;伍悦蕾;张廷杰;姚园媛;刘建群;唐丹;徐俊波;朱轼;文瑞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理性起搏的实现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79例患者(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40例,右心室尖部起搏39例)的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心衰的发生率及心脏扩大的情况明显低于右心室尖部起搏组.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作者:倪水清;贺集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