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通道蛋白-1、3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表达的研究

孙小聪;佟琳;张媛莉;陈韵名;刘丽珍

关键词:脓毒症, 水通道蛋白, 脂多糖
摘要:目的 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大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 AQP1、3表达的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 2h组、LPS 6h组、LPS 12h组(LPS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ml),每组10只(给药途径均通过鼠尾静脉).分别在用药后2h、6h、12h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AQPsmRNA表达.结果 LPS2h组AQP-1蛋白量表达开始下降,LPS6h组AQP-1蛋白量表达低,LPS12h组接近正常水平.AQ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QP-1参与ALI 液体的异常转运,可能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关.AQP-3可能不参与ALI 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90例

    目的 评价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2月我科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男7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38±2)岁;88例合并血胸、40例合并气胸、5例并开放性血气胸、3例合并胸腔内异物、10例合并肺挫裂伤.术前行胸片、胸部CT及三维重建明确肋骨骨折部位及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气管插管全麻下切开显露肋骨断端,应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行内固定.结果 90例连枷胸患者均治愈,随访1~5年,骨折愈合好,胸廓无畸形,肺复张好.结论 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疗效好,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连枷胸的并发症.

    作者:谢孔伦;李虹;张正炎;杨庚生;张国柱;王寅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32例,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环境,在适宜的时间先后对其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并于治疗后对患者随访.结果 经过修复联合正畸治疗3个月后,患者牙齿的固定位置均表现良好,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美观显著改善,吻合度与生理平衡状况均有明显好转,前牙基本排列整齐,10个月后A等级的治疗效果患者占比为71.86%.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但亦需要治疗后的科学保护,值得进行医疗推广与研究.

    作者:谭秀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先行结扎子宫动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外侧先行结扎子宫动脉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单双极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 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于输尿管外侧先行结扎子宫动脉)和对照组(40例,不预先结扎子宫动脉),比较两组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值、术后取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43.51±39.46)min、术中出血量(86.33±61.35)ml、手术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差值(7.08±3.85)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子宫大小(12.57±3.81)孕周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输尿管外侧先行结扎子宫动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安全、可行,有利于减少较大子宫宫旁血管的电凝处理,适合在只有单双极腹腔镜器械的基层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人血清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人血清蛋白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将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人血清蛋白;对照给予常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病残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残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清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背深Ⅱ度烧伤24h内削痂植皮和传统削痂植皮的观察

    目的 探讨手背深Ⅱ度烧伤24h内削痂植皮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削痂植皮手术.方法 2004年以来收治的手背深Ⅱ度烧伤42例76只手分为24h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24h内削痂植皮组于伤后24h内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传统削痂植皮组于伤后4~7d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等.结果 伤后24h内削痂植皮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伤后24h内削痂植皮是手背深Ⅱ度烧伤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轲;邹勇;刘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HBO组同时给予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变化,测定两组发病后1、7、14d的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结果 两组治疗后S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HBO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HBO组hs-CRP及D-二聚体在第7d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效,可能与其降低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

    作者:李勇;李春雪;王尊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对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模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经济困窘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HD联合HDF模式治疗肾性贫血患者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患者20例,两组均予EPO静脉注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周检测Hb、HCT、RBC等指标,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HD联合HDF模式组Hb、HCT、RBC比用药前显著升高,与M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D联合HDF模式可提高EPO治疗ESRD肾性贫血效果,优于MHD.

    作者:马玉华;夏志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经验.方法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各190例,临床路径护理组采用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分别统计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优于传统手术组,临床路径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依照临床路径的模式实施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曾碧;张同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2012年全年的门诊抗菌处方,了解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继而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抗菌处方共17568张,整理并分析门诊处方中的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治疗相关信息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通过Excel表格将上述数据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结果 从使用年龄上分析14岁以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其生理特点以致疾病频发有关,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别、联合用药以及使用途径上分析,处方中大多为头孢类抗菌药物,且多为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用,静脉注射者居多.DUI值范围0.67~1.05,平均(0.81±0.09).结论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可能与我院近年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逐渐提高有关.

    作者:张明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79例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就诊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79例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系统疾病(39.2%),其次为饮食习惯不良(25.3%)、心脑血管疾病(20.3%);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占81.0%;给予叶酸、维生素B12以及升血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计数(R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均明显改善.结论 我院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为消化系统疾病、饮食习惯不良等,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4.4%;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3例,腹痛2例,均症状轻微;治疗前血清AFP(421.8±79.4)ng/ml,治疗后降低为(286.5±4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23.1±7.2)μmol/L、(20.8±5.4)μmol/L、(41.9±7.5)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体力状况评分(PS)、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73.4±6.5)、(2.8±1.0)、(43.6±5.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疗效满意,安全性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董继红;房小红;冉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120例需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盐酸曲马多组(T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各40例,每组均为手术前15min注射相应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成5ml.P组:帕瑞昔布钠40mg 静脉滴注;T组:盐酸曲马多2mg/kg 静脉滴注;N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后3、4、6、8、12及24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异常出血、皮肤瘙痒等,统计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情况.结果 术后各观察时点VAS及BCS评分P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和T组分别与N组比较在3及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P组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昏嗜睡、恶心呕吐比较T组与P组、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比较,P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和T组分别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明显减轻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盐酸曲马多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昏嗜睡发生率较高.

    作者:周勤;谢敏;文传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显像棕色脂肪摄取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在18F-FDG PET/CT检查中患者出现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原因以及护理对应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出现棕色脂肪组织摄取的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棕色脂肪摄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BAT显影以对称性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腋下和胸椎旁为主.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大多集中冬季寒冷季节.在采取保暖等措施后,棕色脂肪显影明显减少.结论 在冬季,对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青年女性,应注重御寒护理.

    作者:范冬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波动性高血糖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长期持续慢性高血糖可以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但新近的研究发现,波动性高血糖对机体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波动性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可能与血糖波动产生氧化应激产物激活血管损伤4条途径有关[1].因此,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热点之一.现就从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血糖波动对机体造成氧化应激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凤林;李勤;李世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与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可以更好的稳定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舒适度.

    作者:黄菲;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RL型和GH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监测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PRL型和GH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3、7d及14d的血清PRL、GH、FSH及ACTH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PRL型和GH型垂体瘤患者术前至术后1、3、7d及14d的血清PRL、GH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F及ACTH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全切患者波动大于未全切患者(P均<0.05).结论 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及手术的切除情况.

    作者:沈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与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作者:刘蔓莉;皮婧静;杨斌;崔路可;龚蓉;程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压正常高值者早期动脉硬化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正常血压人群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以及baPWV与Framingham评分的关系.方法 测定180例血压正常高值者及212例正常血压者的baPWV,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同时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代谢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和既往史.结果 baPWV在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已明显增高,腹内脂肪、血糖、血脂等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明显增高,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与空腹血糖是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增高程度与Framingham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正常血压高值患者在靶器官损害之前已有大血管损害,且这种损害和年龄、血压、血糖、BMI相关.

    作者:唐晓明;景爱平;江倩;陈敬;周娜;张懿;王敏;陈洪林;胡蓉;钟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子宫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B-lynch缝合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B-lynch缝合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7例发生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按摩压迫子宫、药物等治疗无效,均采用B-lynch缝合行子宫缝扎后止血,有效率为100%,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B-lynch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的治疗措施之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成功率高.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莉;段小琼;刘昌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56例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盆腔痛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明显有临床意义.结论 慢性盆腔痛是一种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疼痛缓解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毅;杨树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