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明;景爱平;江倩;陈敬;周娜;张懿;王敏;陈洪林;胡蓉;钟会
目的 探讨监测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PRL型和GH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3、7d及14d的血清PRL、GH、FSH及ACTH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PRL型和GH型垂体瘤患者术前至术后1、3、7d及14d的血清PRL、GH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F及ACTH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全切患者波动大于未全切患者(P均<0.05).结论 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及手术的切除情况.
作者:沈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过程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20例子宫宫肌瘤患者均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下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并顺利康复出院,局部无血肿、切口无感染.结论 充分的器械准备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必要因素,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不但具备普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而且避免了由于气腹压力过高引起的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气体血栓、肠麻痹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系数.
作者:肖群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0例采用雾化吸入麻醉,B组91例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
作者:王俊;欧阳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120例需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盐酸曲马多组(T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各40例,每组均为手术前15min注射相应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成5ml.P组:帕瑞昔布钠40mg 静脉滴注;T组:盐酸曲马多2mg/kg 静脉滴注;N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后3、4、6、8、12及24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异常出血、皮肤瘙痒等,统计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情况.结果 术后各观察时点VAS及BCS评分P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和T组分别与N组比较在3及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P组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昏嗜睡、恶心呕吐比较T组与P组、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比较,P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和T组分别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明显减轻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盐酸曲马多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昏嗜睡发生率较高.
作者:周勤;谢敏;文传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作者:刘蔓莉;皮婧静;杨斌;崔路可;龚蓉;程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保守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保守骨牵引)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时间指标,定期随访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早期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位满意率(P<0.05)和功能优良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尿道狭窄、性功能轻度障碍、骶髂关节融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而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易明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灌流(HP+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90例MHD患者,基础治疗相同,随机分为HD、HP+HD、HD+HDF 3组,各30例,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后的B型利钠肽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B型利钠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也有一定差异,但P>0.05.结论 三组都能清除尿毒症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平衡,HP+HD与HD+HDF均能更好保护MHD的心脏,改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HD+HP较HDF更优越.
作者:徐吉先;何清莲;王元;李刚;廖红;林俊英;汤玉梅;杜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年复发率17.2%、首次复发时间(30.2±5.3)个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17.9%及首次复发时间(25.4±8.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性三方面的术后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可明显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作者:廖勇;黄建林;安宇;邱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术毕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D组,n=30)、芬太尼2μg/kg(F组,n=30).记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记录苏醒时(T0) 、苏醒后1h(T1) 、苏醒后2h(T2)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结果 两组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D 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 (P<0.01).D组在T0、T1和T2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 (P<0.01),T2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 (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术后痛觉敏化的发生.
作者:蔡兵;李美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盆腔痛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明显有临床意义.结论 慢性盆腔痛是一种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疼痛缓解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毅;杨树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VEGFR2-Fc)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为该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方法 以羊抗人IgG-Fc作为捕获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羊抗人VEGF R2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夹心的BA-ELISA检测方法,并开展方法学试验.结果 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28~0.4375ng/ml,相关系数达到0.999;质控浓度(20ng/ml、10ng/ml和5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103.159%、116.092%和102.528%,板内和板间精密度分别是8.87%、3.27%、15.41%和12.38%、7.97%、16.74%;灵敏度为0.25ng/ml.结论 建立的BA-ELISA检测VEGFR2-Fc方法符合生物技术药物的方法学标准,可以用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作者:晏启明;金家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会阴部Paget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1例会阴部Paget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其他基础疾病护理、局部病灶皮肤清洁及肠道准备,术后加强患者体位护理,术区伤口、皮瓣、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及患者会阴部的护理.结果 11例患者伤口愈合好,皮瓣色泽正常,阴茎勃起、排尿功能正常,患者满意.结论 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局部病灶皮肤护理及有针对性的基础疾病护理、术后加强患者体位护理、伤口皮瓣及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对治疗阴囊Paget病患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建琼;卢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控讨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1例妊娠期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HE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呈囊实性,囊性部分为良性畸胎瘤,与实性部分有纤维包膜分隔.实性部分瘤细胞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的细胞,另一种为胞质透明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alretinin 、a-inhibin、Melan-A、CD99阳性表达.结论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类固醇细胞中常见的类型,良性多见.而妊娠期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非常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徐基成;雷龙春;余绍兰;王青青;李晓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研究,以期明确该指标的临床意义以及探索一种客观、稳定的指标监测疾病、协助诊疗.方法 于2012年1~5月收集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者且再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者以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以及对C-反应蛋白等客观指标进行监测与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高危因素、与该病存在显著相关性;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急性加重期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1、与缓解期者相比P<0.05,同时缓解期肺功能Ⅰ级与Ⅳ级相比P<0.05,缓解期肺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客观指标,加强该指标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病情、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玉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32例,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环境,在适宜的时间先后对其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并于治疗后对患者随访.结果 经过修复联合正畸治疗3个月后,患者牙齿的固定位置均表现良好,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美观显著改善,吻合度与生理平衡状况均有明显好转,前牙基本排列整齐,10个月后A等级的治疗效果患者占比为71.86%.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但亦需要治疗后的科学保护,值得进行医疗推广与研究.
作者:谭秀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18F-FDG PET/CT检查中患者出现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原因以及护理对应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出现棕色脂肪组织摄取的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棕色脂肪摄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BAT显影以对称性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腋下和胸椎旁为主.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大多集中冬季寒冷季节.在采取保暖等措施后,棕色脂肪显影明显减少.结论 在冬季,对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青年女性,应注重御寒护理.
作者:范冬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服用塞来昔布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效果.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Kocher-Langen 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服用塞来昔布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 48例患者获完整资料随访.8例患者发生HO.结论塞来昔布具有预防异位骨化的作用和胃肠道安全性.
作者:高斌;王友良;花友坡;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4例服用抗感冒药致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诊治经过,探讨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4例服用抗感冒药后出现急性口、面颈部或全身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单独或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药物,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 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病理机制复杂,抗感冒药致病可能与其含有的右沙美芬抗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有关.肌松剂联合抗胆碱药物疗效好,该病预后良好.
作者:许飞;孙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4.4%;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3例,腹痛2例,均症状轻微;治疗前血清AFP(421.8±79.4)ng/ml,治疗后降低为(286.5±4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23.1±7.2)μmol/L、(20.8±5.4)μmol/L、(41.9±7.5)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体力状况评分(PS)、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73.4±6.5)、(2.8±1.0)、(43.6±5.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疗效满意,安全性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董继红;房小红;冉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2月我科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男7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38±2)岁;88例合并血胸、40例合并气胸、5例并开放性血气胸、3例合并胸腔内异物、10例合并肺挫裂伤.术前行胸片、胸部CT及三维重建明确肋骨骨折部位及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气管插管全麻下切开显露肋骨断端,应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行内固定.结果 90例连枷胸患者均治愈,随访1~5年,骨折愈合好,胸廓无畸形,肺复张好.结论 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疗效好,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连枷胸的并发症.
作者:谢孔伦;李虹;张正炎;杨庚生;张国柱;王寅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