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贾玉梅;杨岭;王宏丽;郑玉君;高魏娜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入综合重症监护室(G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IPC组或对照组.IPC组除常规特级护理外,从患者入ICU当日起到离开GICU期间,接受IPC,预防DVT,对照组予常规特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PE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GICU住院日、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GICU病死率.结果 在观察期内,DVT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VS 17.1%,P<0.01),高度可疑PE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2%VS 6.5%,P<0.01),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VS 5.3%,P<0.01),带机时间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91±8.39)d VS (8.50±9.10)d,P=0.047],GICU住院日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8±8.13)d VS (10.38±8.59)d,P=0.013],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 VS 27.4%,P=0.266).结论 IPC预防DVT有助于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它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患者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GICU住院日.
作者:李荞;张川;曾薇;李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COPD患者BNP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9例,根据PASP分为对照组(<30mmHg) 1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0~ 40mmHg)5例,中度组(40 ~ 70mmHg) 18例、重度组(>70mmH-g) 10例.测定各组BNP值.结果 BNP值: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结论 在COPD患者中,BNP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BNP可评价COPD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琼;青措;张红;刘茂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镜消毒中合理应用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的方法.方法 将2012年1月1日~5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1日~12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消化内镜使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实验组消化内镜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随机现场采样,对比分析两组内镜的消毒效果、时间、工作效率.结果 两组内镜消毒效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毒时间与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用于内镜消毒均具有较好的效果,邻苯二甲醛消毒时间具有优势,二者合理使用既满足院感要求,又能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周丽华;邓琼;阳云超;秦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本动物实验采用比格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考察迪康可吸收聚乳酸(PDLLA)骨折内固定螺钉对股骨外髁松质骨骨折修复的影响.方法 4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术后2、4、8、12、24、36、48周,每组6只动物.手术复制股骨外髁骨折模型,左侧(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复合螺钉内固定,右侧采用PDLLA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各时间段处死受试犬,X摄片观察骨折恢复情况,解剖取股骨和螺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螺钉质量、抗弯强度和重均分子量,计算生物吸收率、强度衰减率和生物降解率.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所有动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吸收复合螺钉和PDLLA螺钉治疗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可吸收复合螺钉的初始抗弯强度及植入前12周时高于PDLLA螺钉,生物降解较PDLLA螺钉缓慢.结论 实验提示可吸收复合螺钉具备良好的内固定疗效和生物相容性,其在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方面较PDLLA螺钉具备一定优势.
作者:杜丽平;钟振东;傅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确诊2型糖尿病7+年,控制欠佳,确诊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年,3个多月前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小便量每日200ml左右.入院前3d开始出现腹泻,每日3~8次,未治疗.入院前半天,曾食用橘子半个后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站立不稳.入院时查体:HR 28次/min,R 12次/min,Bp测不出,肾病面容,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作者:李娣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治疗中,使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使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50例的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阴道镜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手术后的病灶能够有效去除等.结论 阴道镜监测下宫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阴道镜宫颈环形电切术.
作者:万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鼻内镜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AHH+ CH组(n=35)和CH组(n=35).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硝酸甘油,速率为0.3~1μg/(kg·min)进行控制性降压,在10~15min将MAP降至60 ~ 65 mmHg.心率>100次/min时单次静脉给艾司洛尔20mg.AHH+ CH组:麻醉气管插管后即刻至切皮前即刻,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15ml/kg,速率50ml/min.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 与CH组比较,AHH+ CH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尿量增多(P<0.01),2组患者均无异体输血.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无心、肺、脑、肾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AHH联合控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血液保护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谭兴中;岳永猛;柏明荣;邓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全院处方进行标准化点评,并对点评结果予以统计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急诊、住院药房2012年6月普通处方3600张,进行标准化处方点评,并对处方点评结果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有511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14.20%.其中,超常处方63张,占1.75%;甩药不适宜处方24张,占0.67%;不规范处方424张,占11.78%.处方合格率85.8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达215.97元,金额较大.结论 不规范处方数较多,超常处方问题突出,处方金额较大,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培训和学习.
作者:景明勇;罗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5T场强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以及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根据前列腺穿刺结果,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前列腺扩散加权图像中相对应的187个感兴趣测量区,其中癌肿灶102个,良性灶85个.测量信号强度及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探讨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癌肿组和良性组在b=0、100、800 s/mm2时的信号强度、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ADC值的诊断能力强.ADC值随着癌肿Gleason分值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在1.5T场强下,扩散加权成像特别是ADC值对前列腺癌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且能够为判定肿瘤分化程度提供依据.
作者:彭涛;肖建明;朱丹;杨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观察,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2010~2011年我院产科38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年内我院产科、儿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比例为1.98%.其中轻度窒息72%,重度窒息28%,1例死亡.结论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措施,可增加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给药后30min对改良警觉/镇静观测评分(QAA/S评分)、遗忘程度,以及体动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QAA/S评分、术中体动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遗忘程度更高,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继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盐水冲洗在鼻腔手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56例鼻腔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8例.实验组术后予2% ~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1周,1周后改用0.9%盐水(即生理盐水)冲洗,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低于实验组(94.5%),P<0.05.结论 术后进行盐水鼻腔冲洗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马善春;廖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阿达帕林凝胶联合一清胶囊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9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同时口服一清胶囊;对照组仅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共用药4周.结果 112例患者完成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在第4周分别为89.7%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一清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较单用阿达帕林凝胶疗效显著,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华;杨万军;何云飞;周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将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脐单孔35例,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7例,对两组手术护理进行比较.结果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明显延长[(58.2 +22.7)min vs(41.6+ 13.9)min P <0.001],疼痛指数以及切口满意率,单孔组明显优于三孔组[(2.6±0.6)vs(3.1±0.4),P<0.05;100% vs 92.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
作者:黄荣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2年4月~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同时具备头部磁共振和24h血压监测两项检查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资料.采用单因素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41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84例,年龄48~ 88岁.单变量分析显示,LA组较非LA组年龄更大(P <0.001);LA组吸烟史占比更多(P <0.01);LA组中脑卒中病史占比更高(P =0.021);LA组清醒状态收缩压BPV更大(P <0.001);LA组清醒状态舒张压BPV更大(P=0.017)和LA组24小时收缩压BPV更大(P <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状态下舒张压BPV OR 1.27(95% CI 1.00~ 1.60),P=0.049.24h舒张压BPV OR 0.71 (95% CI 0.51 ~0.97),P =0.034.结论 清醒状态下BPV增大是LA的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宜选择作用24h以上的长效制剂,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辅助改善血管弹性的药物,并适时监测血压变异性.
作者:曾鼎华;朱穆胜;杨浩;江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0.1%碘伏在清创术中冲洗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12月,182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与对照组81例,实验组采用“0.1%碘伏冲洗伤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区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结果 实验组101例患者中伤口均未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伤口全部甲级愈合.对照组81例患者中有11例伤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0.1%碘伏清创术中冲洗伤口”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清创伤口的感染.
作者:邹文;许海燕;邹勇;刘容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提高医院急诊科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救治流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9月~2011年8月间接诊的急诊患者的救治情况,总结了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流程及方法,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术及住院救治.结果 缩短运送途中时间,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结论 建立基层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提高急诊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及时、安全护送患者进行检查、手术及住院.
作者:詹海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53例痊愈出院,5例因服药剂量过大,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重要作用.
作者:蔡小芹;尹晓华;张莉娟;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沟通性鼻腔肿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75例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定位诊断.颅鼻沟通性性肿瘤63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神经胶质瘤14例,低分化癌15例,嗅母细胞瘤1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口鼻沟通性肿瘤12例,其中硬腭混合瘤9例,乳头状瘤3例.63例采用颅面联合进路,12例采用Weber-Fergusson进路.结果 75例患者肿瘤全切5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7例,无术中死亡病例.63恶性沟通性肿瘤随访57例,术后1年存活55例,术后2年存活46例,术后3年38例.结论 沟通性鼻腔肿瘤分别采用颅面联合联合进路、Weber-Fergusson进路,可充分显露肿瘤,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光辉;牟虹;张虹;吴宇平;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李成;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