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的临床研究

刘素蓉;陈云凤

关键词:健身气功八段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min步行距离
摘要:目的 评价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健身气功八段锦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值得推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窥镜下结合自制拉钩经前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自制拉钩系统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34例.均采用自制微创拉钩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经小切口行椎管微创减压,取髂骨植骨,再结合前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8个月,评估腰椎前路固定术后脊柱畸形矫正度、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植骨融合、结核有无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4.5年,平均2.7年,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无结核复发患者.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后凸角、侧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腰椎结核采用内窥镜下结合自制拉钩经前路手术治疗微创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周强;刘煊文;刘德敏;侯伟光;丁小川;张强;李宁远;罗毅;王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总结分析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合并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率、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 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有9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尿色改变,典型者呈红褐色,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血清肌红蛋白升高,尿肌红蛋白阳性.经过水化、碱化、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血清肌红蛋白下降,尿肌红蛋白阴性.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病程中可以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且并不罕见,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董巧丽;柏金秀;湛要五;马永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像科候检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在影像科候检大厅设立护理工作室,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方法 对3640例影像科候检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工作需求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97%受调查对象认为在影像科候检大厅设置护理工作室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是必要的,只是不同文化和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对护理工作室服务的需求内容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在影像科候检大厅设置护理工作室,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是有必要的,它可满足候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患者就诊质量.

    作者:梁宾;曾岚;郑英莉;陈迪凡;刘智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比较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将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脐单孔35例,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7例,对两组手术护理进行比较.结果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明显延长[(58.2 +22.7)min vs(41.6+ 13.9)min P <0.001],疼痛指数以及切口满意率,单孔组明显优于三孔组[(2.6±0.6)vs(3.1±0.4),P<0.05;100% vs 92.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

    作者:黄荣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手法整复结合物理疗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配合物理疗法对Colles骨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Colles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整复配合物理疗法治疗Colles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凯;朱微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胃血管球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上腹疼痛不适2年,华西彩超及CT诊断胃窦部胃肠间质肿瘤,回我院行远半胃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巨检:远半切除标本,在胃窦后壁粘膜下见一结节,直径2.6cm,切面灰红色,质中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未见确切包膜,胃粘膜未见异常,常规取材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低倍镜下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巢团状排列,位于粘膜下层和肌层中,未见确切包膜,细胞巢和结节之间为平滑肌束分隔,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明显;高倍镜下细胞大小一致、细胞质丰富、透亮或浅红色,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和坏死,局部可见间质粘液样或玻璃样变性.

    作者:杜蓉;赖仕蓉;陈佳腾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钠肽与COPD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COPD患者BNP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9例,根据PASP分为对照组(<30mmHg) 1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0~ 40mmHg)5例,中度组(40 ~ 70mmHg) 18例、重度组(>70mmH-g) 10例.测定各组BNP值.结果 BNP值: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结论 在COPD患者中,BNP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BNP可评价COPD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琼;青措;张红;刘茂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MicroRNA在慢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miRNA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热门,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从线虫、果蝇、植物到哺乳动物,在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病毒感染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研究证明,miRNA在各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不同的miRNA在不同疾病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在肿瘤、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中,通过下调或上调相对应的miRNA调控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1].近年研究发现: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发生时,miRNA在组织内的表达也随之发生显著性的改变.本文将从MiRNA的特性,与慢性疼痛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研究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王琼华;张渝俊;刘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分辨CT对颞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颞骨骨折32例(32耳)采用HR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并与临床对照比较.结果 外耳道及乳突部损伤28例,听骨链损伤12例,内耳迷路损伤3例,脑脊液漏3例,与HRCT诊断一致.结论 HRCT对确诊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晓红;朱丹;曾小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麻醉中连续监测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麻醉中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变化规律,探索并为临床提供一种麻醉中稳定循环的依据.方法 选择术前能配合治疗,足背无穿刺禁忌,足趾无缺血坏死,胫后足底动脉代偿良好,ASAⅠ ~Ⅲ级,60岁以上的择期胸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预计2h以上的拟行全身麻醉患者99例(男51,女48),其中腹部盆腔手术62例.建立足背动脉有创血压后,连续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中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切皮前低,切皮前即刻,术中高低,术毕,拔管前后及清醒后的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值;腹部盆腔手术术中有创血压值异常例数及时间.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术中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都有降低,低值多数发生在麻醉诱导中,3% (3/99)发生在术中,有创血压比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波动幅度大;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相比:有创血压变化快,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术中高、拔管前后及清醒后,SBP值较高(P<0.05),麻醉诱导中低SBP、DBP、MBP值较低(P<0.05);腹部盆腔手术术中有创血压值异常发生率74%(46/62).结论 老年患者麻醉中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变化幅度大,特别是SBP,对影响循环的因素反应敏感,围术期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精确,是麻醉中稳定循环的可靠依据,该监测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姚文建;梁涛;许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环氧化酶-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环氧化酶-2 (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各型患者各10例,肝硬化患者10例,应用ELISA对血清样本中COX-2测定,并结合病情轻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中COX-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患者组血清中COX-2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001).结论 COX-2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浦裕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确诊2型糖尿病7+年,控制欠佳,确诊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年,3个多月前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小便量每日200ml左右.入院前3d开始出现腹泻,每日3~8次,未治疗.入院前半天,曾食用橘子半个后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站立不稳.入院时查体:HR 28次/min,R 12次/min,Bp测不出,肾病面容,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作者:李娣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利多卡因软膏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外阴前庭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聚甲酚磺醛溶液组35例,利多卡因软膏组32例,分别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利多卡因软膏涂抹外阴前庭区.结果 聚甲酚磺醛溶液组治愈26例(74.29%),均未复发,好转6例(17.14%);利多卡因软膏组治愈2例(6.25%),均复发,好转28例(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93.75%,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梁开如;龚衍;王晓银;易宏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气管切开术后使用两种气管套管的并发症比较

    目的 比较一次性带气囊硅胶气管套管与金属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11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60例,使用金属气管套管,另一组52例,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痰痂堵管、出血、反流误吸3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硅胶套管组与金属套管组在痰痂堵管率、误吸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伤口感染率等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中及未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施行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2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发放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产妇在干预后焦虑明显降低,其Zun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1,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前置胎盘患者的焦虑症状.

    作者:蒋智君;卿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应用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在消化内镜消毒中的综合研究

    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镜消毒中合理应用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的方法.方法 将2012年1月1日~5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1日~12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消化内镜使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实验组消化内镜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随机现场采样,对比分析两组内镜的消毒效果、时间、工作效率.结果 两组内镜消毒效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毒时间与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用于内镜消毒均具有较好的效果,邻苯二甲醛消毒时间具有优势,二者合理使用既满足院感要求,又能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周丽华;邓琼;阳云超;秦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5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3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B组27例患者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明显低于A组时间(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都具有创伤小和复发率小的优点,其中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简单,适合疝环较小、腹横筋膜缺损不大及初次行疝修补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所需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术后疼痛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更适合复发疝和双侧疝以及老年疝的患者.两种术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虑选择,遵循个体化、规范化原则.

    作者:王灏;刘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μg,1次/d),对照组52例不作任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6个月后FEV1、FVC.结果 治疗组患者FEV1、FVC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吸入剂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研究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64例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个月静脉榆注伊斑膦酸钠2mg.比较两组试验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BALP、TRAP-5b的水平.结果 治疗3、6和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BALP和TRA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ALP和TRAP-S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破骨细胞活性就明显受到抑制,同时成骨细胞活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伊班膦酸钠治疗的1年时间内成骨和破骨一直维持在低水平.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呼永河;徐贤华;白淑蓉;戎健;秦杨;邓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