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选择性部分脾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应用

滕红;赵张平;徐兴明;谢英;陈友琼

关键词:肝肿瘤, 脾功能亢进, 化疗栓塞, 脾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B级,采用TACE+PSE,每次脾脏栓塞范围约10%~30%,栓塞次数2~4次,至脾脏总的栓塞范围约60%~70%,记录术后外周血象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整个疗程后,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象均达到正常水平,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发的脾功能亢进,能准确控制脾动脉栓塞的范围及位置,安全而有效.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肺癌患者PIC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给予置管前后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后的临床专业、及时与有效的护理可减少PICC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以及提高血栓发生后的治愈率.

    作者:唐怀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目的 将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SSB组),每组20例.CSB组采用连续神经阻滞套件,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SS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入路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连续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SB组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静止和运动)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CSB组术后杜冷丁的使用量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其余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丽;向芮;刘颖;严娅岚;杨光;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次性脉搏氧饱和度探头临床应用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一次性脉搏氧饱和度(SpO2)探头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心电监护仪配置的永久性探头,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脉搏氧饱和度探头监测SpO2.观察两组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pO2精确性、患者感受舒适性、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成本核算等情况.结果 ①准确性:试验组高于对比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②舒适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③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④成本核算: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结论 一次性脉搏氧饱和度探头能够提高SpO2监测的准确性、舒适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科室成本.

    作者:严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远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患者服药2年期间血压的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卒中死亡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 和 7.1%,P=0.037.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陈晓涵;吴红英;张伟;赵志颖;唐正萍;刘鹏;李敏;周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对比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 口服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组2周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显性出血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在药物减量过程中短期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显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明显比环孢A组高.结论 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注甲氧明和阿托品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低血压的防治

    目的 探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预注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与单用甲氧明的比较.方法 9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麻完成后静脉预注甲氧明3mg、阿托品0.2mg+甲氧明2mg及生理盐水2ml.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娩出后5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HR.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预注甲氧明3mg或甲氧明2mg与阿托品0.2mg联合应用均能有效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但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作者:郑茂;陶刚;李薇;罗彬;魏官峰;谢生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型支气管封堵导管用于胸腔镜下Nuss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在胸腔镜下小儿漏斗胸矫正术(Nus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7例择期行漏斗胸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组:BBs 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17例);SLT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人工气胸前、人工气胸5、10、20min以及闭胸后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上述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气道压(PAW) 的变化;观察术中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SLT 组比较,BBs 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P<0.01),SLT组HR在人工气胸10min时点高于BBs 组(P<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能为胸腔镜下小儿漏斗胸矫正术提供满意的操作视野,操作简便,术中呼吸、循环稳定.

    作者:畅文丽;何伟;原庆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王明华;罗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监测频率与临床达标情况分析

    目的 指南推荐维持性血透患者(MHD)临床监测频率应每1~3月1次,提供临床指导和判断,而实际工作中检验频率和推荐频率有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我中心临床指标实际监测频率与指标达标情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患者分别行血常规、血电解质、ALB、iPTH等检查的次数,测定上述指标值,按照KDOQI及KDIGO指南计算每位患者1年间的达标率,分析患者临床检验的频率与上述指标达标情况的关系.结果 按患者各项检验的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检验≤3次/年;B组,4~5次/年;C组,≥6次/年),三组患者年龄、性别、CKD病程及透析龄无显著差异.血Hgb,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93);Hgb达标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B组与C组患者Hgb达标率无显著差异.血Ca、P值达标率与Hgb类似,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南推荐的检测频率有利于MHD患者各项指标的控制,临床上实施存在困难时应至少每季度一次,否则不利于贫血及钙磷等生化等指标的控制.

    作者:张月;洪大情;何强;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腔镜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腔镜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手术室护士制定相应的腔镜专科培训目标和计划,进行规范化培训后对其考核评价.结果 2009-2012年96名学员在接受腔镜专科规范化培训后理论知识考核平均(94.6±2.7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96.2±2.3分).手术医生对培训后学员手术配合满意度评分均在94.2分以上,满意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手术室腔镜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是适应微创手术发展的必然需求.

    作者:陈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聚焦超声和药物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效果.方法 100例中-重度持续性AR完全随机按11比例分配到聚焦超声组和药物组,每组50例.聚焦超声组使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药物组予氯雷他定及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18个月,用记分法评定其术后或用药后12个月和18个月的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18个月聚焦超声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6%;药物组为48%、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药物治疗,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疗效显著、微创、安全.

    作者:温蓓;何刚;邹胜琴;刘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程度的因素,为优化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经标准吞咽评估检查确诊的196例DAS患者,入院48h内完成SSA定量评估,详细记录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史、有无卒中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是否为脑干卒中、卒中病灶大小、卒中病灶是否多发、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巴塞指数、NIH卒中量表评分.分析这些因素与SSA评分的关系.以以上因素为自变量,以SSA评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巴塞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年龄、是否脑干卒中与标准吞咽评估评分密切相关(P<0.05),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43、0.238、0.142、-0.220.结论 巴塞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年龄、是否脑干卒中可以协助判断吞咽障碍程度.

    作者:王相明;张月辉;林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序贯疗法根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评估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1 年 1月~2012 年 9月80例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且快速Hp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前 5d 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5d 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照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共10d,疗程结束后继续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4周,治疗后第6周复查胃镜及 Hp,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 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优于传统三联法根除Hp,能够有效地清除 Hp和预防复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毅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氧环境下西尼地平抑制HIF-1α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西尼地平能否在低氧环境下,通过抑制HIF-1α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VEGF的表达.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常氧组(Normoxia组)、低氧环境组(Hypoxia组)、低氧环境+3μM西尼地平组(Hypoxia+3μM Cilnidipine组)和低氧环境+30μM西尼地平组(Hypoxia+30μM Cilnidipine组).在低氧环境(1% O2、5% CO2和94% N2)下,对Hypoxia+3μM Cilnidipine组和Hypoxia+30μM Cilnidipine组细胞使用西尼地平(3μM和30μM)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点(0、24、48和72 h)使用MTT法对HeLa细胞活性进行测定;在干预72h后,使用RT-PCR法对细胞表达的VEGF和HIF-1α mRNA进行测定,使用Western blot法对细胞表达的VEGF和HIF-1α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在低氧环境下,西尼地平干预后,HeLa细胞的细胞活性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5);在干预72 h后,细胞VEGF和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干预细胞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西尼地平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HeLa细胞VEGF的表达,导致肿瘤的增殖能力降低.

    作者:袁志平;牟华平;王秋;王立帅;陈洁;张川利;周光远;陈家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同期行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30例(腔镜组)和行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 27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腔镜组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90.3±50.7)ml(P<0.05);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24.3±7.9)h小于开腹组(63.2±16.1)h(P<0.05); 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 7.1±1.2) d短于开腹组(12.5±2.8) d(P<0.05).结论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作者:李云涛;侯康;刘展;夏乡;刘雁军;江山红;何欢;古建辉;李世红;任海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方法 选择符合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伴出血住院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泮托拉唑组(42例)和奥美拉唑组(36例).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42.3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12h;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42.6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12h,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二者效果-成本比.结果 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2.9%,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和2.7%;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5.19、10.2;奥美拉唑相对于泮托拉唑的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为317.3.结论 国产泮托拉唑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出血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作者:徐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创伤评分在急诊地震伤员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作者:郎志刚;肖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死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死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ICP患者中9例发生死胎的病例资料.结果 ICP死胎发生率0.42%,9例死胎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孕妇均有皮肤瘙痒,9例死胎中8例为重度ICP,常规胎监多为正常,死胎外观无异常.结论 ICP孕妇发生死胎的孕周常在孕晚期,常常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可能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重度ICP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已确诊的ICP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慎重对待宫缩情形,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死胎的发生.

    作者:刘毅;周辉;胡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期COPD合并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期COPD并发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1年,选择我科(呼吸,肾内)COPD合并肾损害(蛋白尿和/或急性肾衰竭)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肾康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2周、4周检查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等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①在治疗2周后,常规治疗组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P>0.05);肾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②4周后,常规组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1%和全血粘度无变化;肾康组除FEV1%明显上升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下降 (P<0.01).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肾损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蒲超;陈永忠;朱再志;许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低血糖204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研究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5~2010年度所有院前低血糖资料,描述院前低血糖人数及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比值,描述性别及年龄构成,分析时间分布特点,描述院前低血糖病因及构成比,描述院前低血糖患者意识状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05~2010年院前低血糖共204例,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百分比0.83%,各年院前低血糖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108例,女96例,年龄为(63.5±15.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低血糖接诊时间的周及月份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时点分布高峰点为13点26分,高峰段为8点33分~18点20分,院前低血糖以糖尿病低血糖为主,院前低血糖的意识状态为昏迷101例(49.5%),意识模糊62例(30.4%),昏睡状态13例(6.4%),嗜睡3例(1.5%),意识清楚25例(12.3%),经治疗意识正常177例(92.2%),意识未恢复16例(7.8%).结论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重视糖尿病教育,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低血糖诊疗水平,对于低血糖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徐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