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余小容;李建强

关键词:莫西沙星, 急性盆腔炎,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急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d,先静脉给药3d,待病情好转(改善)或体温正常后8h,改为口服,剂量不变,疗程14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300mg+甲硝唑500mg,静滴,1次/d,共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05±1.67)d、静脉给药时间(6.78±1.23)d、住院时间(9.1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4.82±2.01)d、(14.00±0.00)d、(17.98±2.67)d(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52%低于对照组的 23.91%.结论 莫西沙星单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临床疗效高,发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明胶海绵联合聚乙烯醇对大咯血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GS)联合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单独应用GS及PVA对大咯供血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分析.方法 对95例大咯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GS联合PVA共52例,对照组1应用PVA21例,对照组2应用GS 22例.全部随访3~12个月.结果 疗组即刻止血52例,有效率为100%,复发4例(7.7%).对照组1即刻止血为19例(90%),复发4例(19%);对照组2即刻止血17例(82%),复发6例(2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复发率较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咯血患者GS联合PVA 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血管并对原发疾病处理,疗效显著,方法安全、持久,止血迅速,术后复发率低,有效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世财;石平;马兵;何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邓长国;李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多维度相关分析及临床指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尹绍侠;王建新;刘艳丽;王慧霜;滑俊峰;姜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伊立替康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 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 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5 例) 行IP方案化疗两周期,B 组(25例) 行TP方案两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 组组两周期化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病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是宫颈癌较为理想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作者:夏一丹;罗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失败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6 年8 月~2012 年5 月于我院使用记忆合金髌骨爪进行治疗的87 例髌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8例内固定失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9~18 个月,平均13 个月.得到随访87例患者中8 例内固定失败,占9.20%.其中髌骨爪脱出2 例(2.30%),髌骨爪钩爪断裂1 例(1.153%),骨折块松散关节面不平3 例(3.45%),术后感染2 例(2.30%).结论 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失败原因有:①内固定的方法选择不恰当;②记忆合金髌骨爪的规格选择不准确;③术中反复塑形或粗暴操作;④对术后感染的重视不足;⑤术后功能锻炼不当.

    作者:戴传强;李跃辉;肖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两种建立人睑板腺癌动物模型的方法比较

    目的 研究建立人睑板腺癌动物模型的方法,对比不同的方法对成瘤率的影响,为睑板腺癌的体内实验提供平台.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悬液法和组织块移植法接种人睑板腺癌于BALB/C裸鼠体内,细胞悬液组和组织块组各接种裸鼠30只.观察两组移植瘤的成瘤率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细胞悬液组成瘤率为20%,组织块组为46.7%.结论 组织块法较细胞悬液法成瘤率高,与原发肿瘤生物相似度接近,组织块移植法是建立人睑板腺癌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满;吴晓梅;牟章兵;李东川;刘娟娟;王冬梅;王文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3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吸氧、口服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治疗时间为5d.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缓解、湿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缓解、湿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兔肾皮质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阶段兔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15只雄性家兔术前行左肾超声造影作为对照组(R0,n=15),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缺血后再灌注第1d组(R1,n=5)、第3d组(R2,n=5)、第5d组(R3,n=5).均切除右肾并建立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行超声造影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测量灌注峰值时间(TTP)、曲线上升支斜率(β)、灌注峰值强度(A)、曲线下面积(AUC),统计各参数的变化并观察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肾缺血恢复灌注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TTP、AUC值增加,β值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各组间TTP,β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恢复灌注后第3d TTP的延长和β的下降为显著.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反映兔肾血流灌注异常,其中TTP,β是评价肾血流灌注损伤价值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明星;叶帆;罗志建;陈晓梅;宣吉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个性化饮水计划对间歇导尿患者饮水依从性和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依从性方法,促进平衡膀胱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 把我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两个病区进行间歇导尿的106例患者按病区分成两组,试验组51例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饮水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尿动力学等.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尿动力学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能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及早建立平衡膀胱管理模式.

    作者:朱世琼;艾艳;唐芳;梁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塞来昔布对人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为研究对象,设实验组(加入塞来昔布20mmol/L)及对照组,培养48h后,制备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塞来昔布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取不同浓度塞来昔布(0 ×10-5mol/L、1.0 ×10-5mol/L、2.0 ×10-5mol/L、4.0 ×10-5mol/L)处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TUNEL(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荧光染色法检测CNE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率%=凋亡阳性细胞数/100个CNE细胞.结果 给予塞来昔布48 h后,透射电镜下CNE细胞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器肿胀,胞浆内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塞来昔布对CNE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S期细胞减少,G1期细胞增加,经浓度分别10mmol/L、20mmol/L、40mmol/L塞来昔布处理48h,随浓度增大,凋亡率增加.TUNEL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NE细胞凋亡百分比(4.3±2.21)%,明显高于对照组(0.9±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实验将塞来昔布作用于人鼻咽癌细胞株CNE细胞后,运用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加.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作用于人鼻咽癌细胞株CNE细胞后,流式细胞术、TUNEL荧光染色均证明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凋亡有促进作用,塞来昔布(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已被认为肿瘤治疗新靶标,可为临床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窦艳玲;冯怀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下金属夹加电凝切除;对照组内镜下电凝圈套切除.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成功切除率6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切除72%,与对照组相比较,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约为12%,对照组出血率约为30%,与对照组相比较,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血金属钛夹的使用,降低了出血率,提示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作者:梁祖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cadherin(P-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80例、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探讨它与ER、PR、C-erbB-2、Ki-67、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cad的阳性率:浸润性乳腺癌为42.5%、导管内癌为70.0%、正常乳腺组织为100%,两两比较,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30.0%和55.0%,P<0.05.在ER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70.7%和12.8%,P<0.05.结论 P-cad在正常乳腺组、导管原位癌组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的表达逐步降低;P-cad与ER表达呈正相关;P-cad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组低;P-cad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崔佳胜;邢鲁奇;李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四川地区1015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抗菌药物的药敏、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1015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部分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疗效情况.方法 用生物梅里埃公司试剂检测1015份临床疑似支原体感染者分泌物,判断支原体感染者并分析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感染阳性率、性别阳性率差异、季节阳性率差异、年龄组阳性率差异、不同标本来源阳性率的差异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等;随访评价部分阳性者抗菌药物的疗效情况.结果 1015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53.10%;性别阳性率明显,男性阳性率为49.39%,女性阳性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阳性率差异明显,第4季度阳性率(58.17%)高,第2季度阳性率(48.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阳性率30~40岁组(55.52%)高,<18岁和>60岁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门诊阳性率(63.56%)高,产科门诊(45.8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霉素敏感性高,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耐药率高;感染患者依据药敏结果用药,疾病治愈及好转率高,经验用药疗效较差.结论 四川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秋季和30~40岁年龄是高峰组,妇科门诊中阴道炎患者感染率高;临床医生能够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银忠;赵鹃;曾雪斌;张露曦;黄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头昏、嗜睡3d入院,入院查体:嗜睡,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散在瘀斑瘀点,左侧瞳孔0.45cm,右侧瞳孔0.4c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心率7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胸、腹部无异常,各关节无肿痛及压痛,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病理征阴性.

    作者:张栋珉;王凌;刘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利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果 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10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冰;谭均;晏葵;李永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72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三组:I组:舒芬太尼1.0μg/kg+格拉司琼6mg;II组:舒芬太尼1.5μg/kg+格拉司琼6mg;III组:舒芬太尼1.0μg/kg+右美托咪定1.0μg/kg+格拉司琼6mg.记录拔管后1、6、12、24 h患者疼痛VAS评分,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l h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在术后1h的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12h,Ⅱ组和Ⅲ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P<0.05或P<0.01).Ⅲ组的患者拔管后1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Ⅰ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外两组相比,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P<0.05).而III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在起到良好镇痛镇静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大剂量舒芬太尼导致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是增加了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加强监测可以避免.

    作者:李育刚;王浩;彰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7天后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08年成都市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2008年成都市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32.87/10 万,其中男性为169.28/10 万,女性为95.85/10 万.40岁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结论 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男性和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肺癌和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应重点防治.

    作者:王国平;曾守群;陈玉香;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44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行X线检查或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行骨密度(BMD) 检测,记录基线状况,用逻辑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性别、起床时间、牙齿松动或脱落为危险因素,现身高、荤食、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参加舞蹈的人群较其他运动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高.结论 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年龄、性别、起床时间、饮食、牙齿脱落、运动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提倡早起、均衡饮食,避免过量体力运动.

    作者:马祥;刘雅;韩文群;谭英;张云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白介素-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白介素-1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和COPD筛查,搜集COPD患者75例、健康非吸烟者63例和吸烟者68例,行肺功能测定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的IL-18、IFN-Symbolg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IL-18、IFN-SymbolgA@和Hs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吸烟和非吸烟健康对照组(P<0.01).在COPD稳定期患者,IL-18与FEV1预计值百分比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是HsCRP却未呈现相关性.结论 IL-18在COPD患者的外周血中处于较高的水平,提示其在COPD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亚红;吴颖琳;胡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