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刘辉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谱
摘要: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7天后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家庭(产妇、丈夫、新生儿)共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后掌握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方法的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常规方法进行.母婴入室后做好入室宣教、喂养、护理指导,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巡视病房时,或产妇及家属有需求时给予指导及帮助,采取的是遵从家庭的意愿给予适时指导.观察两组家庭产后第3天、42d新生儿喂养方式.结果 干预组产后家庭第3天及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使产后家庭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

    作者:曹学华;罗宏;闵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20例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情绪倦怠感平均分为(24.60 ±10.28),工作冷漠感平均分为(7.63±5.60 ),均显著高于Malachi调查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得分(P<0.05),个人成就感平均分为(31.30±9.45),显著低于Malachi调查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得分(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其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

    作者:胡蝶;李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多维度相关分析及临床指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尹绍侠;王建新;刘艳丽;王慧霜;滑俊峰;姜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术前肠道准备能否减少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比较严格的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对于减少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英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有无肠道准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3个随机对照研究和4个队列研究纳入分析评价,包括636例患者.两组在术后出现死亡、伤口感染、肠梗阻、脓毒血症、吻合口漏、伤口裂开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前行肠道准备与不行肠道准备相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何跃;曾定胜;奉友刚;何俊;余周;曾阳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可疑因素.方法 2006年2月~2012年2月32例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是否吸烟、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后5例(15.64%)出现伤口感染、切口裂开、伤口坏死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于7d、手术时间超过2h及止血带使用时间超过1.5h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 骨折后8~14d行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可以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钟华;刘华兴;曾显荣;雷周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次性胸腔引流瓶自体血回收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自体血回收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例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对照组应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回收效果及成本效益.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体血回输分别为(1227.78±336.44)ml(n=9)与(1337.5±293.68)ml (n=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因腹腔污染而弃去自体血分别为(1275±353.75)ml (n=10)与(1222.73±297.79)ml (n=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回收的平均成本分别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自体血回输,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并可节约医疗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田云峰;何常佑;杨朝坤;刘世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管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下肢静脉扩张迂曲10年入院.术前诊断: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高血压;③痛风.行右下肢下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术后第5天,更换敷料见右侧腹股沟区切口约1cm未愈合,切口内有清亮稀薄的渗液,经换药、切口内置引流条等处理,清亮稀薄渗液无减少,引流液苏丹染色阳性,诊断术后淋巴管瘘.继续予局部引流,敷料外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无减少,敷料经常被浸湿,每日需更换敷料2~4次.将引流条改用油砂条填塞加压后,渗液仍无减少.术后3周,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拆线,除约1cm切口未愈合外,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这时用镊子探查切口,见已形成深约4 cm,宽约1cm的窦道,挤压窦道可见稀薄清凉的渗液溢出.再次手术,行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探查,淋巴管缝扎.术后患者伤口愈合,随访至今,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无异常.

    作者:吴勇刚;鲜成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头昏、嗜睡3d入院,入院查体:嗜睡,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散在瘀斑瘀点,左侧瞳孔0.45cm,右侧瞳孔0.4c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心率7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胸、腹部无异常,各关节无肿痛及压痛,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病理征阴性.

    作者:张栋珉;王凌;刘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2~22d,通过对患者在术后给予饮食护理、造漏口护理、呼吸道管理以及皮肤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按时出院,且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强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就必须强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作者:蔡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依托咪酯组(Etom),各2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1d、3d、7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和Etomidat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但Etom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低于IR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侯俊;杨鹏;汤和青;皮明芳;方为;冯雪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下金属夹加电凝切除;对照组内镜下电凝圈套切除.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成功切除率6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切除72%,与对照组相比较,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约为12%,对照组出血率约为30%,与对照组相比较,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血金属钛夹的使用,降低了出血率,提示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作者:梁祖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同时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与统计,根据其结果提出处理对策且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成功分娩16例,成功率达72.73%(16/22).结论 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是处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对策,但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阴道试产是处理此种妊娠的有效手段且能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作者:欧兵玺;刁瑞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邓长国;李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降血压治疗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管功能的比较.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10年期间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志愿者进行左旋氨氯地平为主药物降压治疗,在12个月的降压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血管功能检测,主要项目包括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45-65岁组,<45岁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各年龄组P<0.05).且经过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的检测指标中,各年龄组的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年龄组的ABI均有升高(P<0.05),>45岁的两个观察组CAVI有明显下降(P<0.05),但<45岁组CAVI下降不明显(P=0.078).结论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余朝萍;许锋成;杜曦;蓝亚平;唐娟娟;晏明君;杨静;龚厚文;秦亚录;曾洪燕;刘于菲;刘天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外展肌力、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间的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术后2周外展肌力、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微创方式THA具有损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体形中等及偏瘦患者.

    作者:叶永杰;银毅;陈刚;孙官军;王志强;索仓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改进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168例脑梗死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并以入院时间为分界点,将健康教育前后1年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患者生活方式、自理生活能力以及卒中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 健康教育通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能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卒中的致残率及复发率.

    作者:繆礁丹;周弋人;沈富伟;李妮;段潇潇;高励;郝玉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cadherin(P-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80例、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探讨它与ER、PR、C-erbB-2、Ki-67、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cad的阳性率:浸润性乳腺癌为42.5%、导管内癌为70.0%、正常乳腺组织为100%,两两比较,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30.0%和55.0%,P<0.05.在ER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70.7%和12.8%,P<0.05.结论 P-cad在正常乳腺组、导管原位癌组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的表达逐步降低;P-cad与ER表达呈正相关;P-cad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组低;P-cad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崔佳胜;邢鲁奇;李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短P-R间期综合症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P-R间期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我们对62例短P-R间期综合症患者尽量做食道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临床如果频发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治疗,否则就临床观察,并电话随访3年.结果 短P-R综合症部分患者食道心电图A-V间期正常,大部分无症状,无猝死患者,对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 短P-R综合症患者大部分无需治疗,射频消融可以根治室上速发作患者,没有室上速发作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李洪;谢丽;钟顺才;庹伟;俞诗杨;王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男性易位型染色体导致不良孕史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28岁,非近新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智力、表型、生殖器官发育及精液常规均正常.其妻子26岁,月经正常,孕期无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婚后先后3次妊娠,均于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男女双方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后染色体组核型分析.

    作者:林江;徐灵玲;陶大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44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行X线检查或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行骨密度(BMD) 检测,记录基线状况,用逻辑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性别、起床时间、牙齿松动或脱落为危险因素,现身高、荤食、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参加舞蹈的人群较其他运动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高.结论 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年龄、性别、起床时间、饮食、牙齿脱落、运动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提倡早起、均衡饮食,避免过量体力运动.

    作者:马祥;刘雅;韩文群;谭英;张云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