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杰;银毅;陈刚;孙官军;王志强;索仓平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GS)联合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单独应用GS及PVA对大咯供血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分析.方法 对95例大咯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GS联合PVA共52例,对照组1应用PVA21例,对照组2应用GS 22例.全部随访3~12个月.结果 疗组即刻止血52例,有效率为100%,复发4例(7.7%).对照组1即刻止血为19例(90%),复发4例(19%);对照组2即刻止血17例(82%),复发6例(2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复发率较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咯血患者GS联合PVA 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血管并对原发疾病处理,疗效显著,方法安全、持久,止血迅速,术后复发率低,有效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世财;石平;马兵;何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急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d,先静脉给药3d,待病情好转(改善)或体温正常后8h,改为口服,剂量不变,疗程14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300mg+甲硝唑500mg,静滴,1次/d,共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05±1.67)d、静脉给药时间(6.78±1.23)d、住院时间(9.1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4.82±2.01)d、(14.00±0.00)d、(17.98±2.67)d(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52%低于对照组的 23.91%.结论 莫西沙星单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临床疗效高,发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余小容;李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比较严格的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对于减少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英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有无肠道准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3个随机对照研究和4个队列研究纳入分析评价,包括636例患者.两组在术后出现死亡、伤口感染、肠梗阻、脓毒血症、吻合口漏、伤口裂开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前行肠道准备与不行肠道准备相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何跃;曾定胜;奉友刚;何俊;余周;曾阳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分析2008年成都市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32.87/10 万,其中男性为169.28/10 万,女性为95.85/10 万.40岁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结论 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男性和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肺癌和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应重点防治.
作者:王国平;曾守群;陈玉香;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就诊时间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和传统置管组,胸腔镜组在电视胸腔镜下处理积液和胸膜后喷洒滑石粉,传统置管组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向胸膜腔内灌注滑石粉胶浆,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胸腔镜组有效率(96%)明显高于传统置管组(73%)(P<0.05),且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短于传统置管组,胸腔镜组有术后复张性肺水肿、肺漏气、阻塞性肺不张各1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微创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凌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果 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10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冰;谭均;晏葵;李永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Sox2、Klf4、Oct4、c-Myc基因将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UMC)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UMC细胞,包装生产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将感染后细胞接种到饲养层细胞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对编程后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P)染色、检测细胞内源多能基因表达量和体内分化畸胎瘤实验.结果 原代获得UMC细胞,被编程细胞形态类似于胚胎干细胞,AP染色阳性,内源多能基因Oct4、Sox2、Nanog、Rex1表达量增高,体内分化为畸胎瘤.结论 利用Sox2、Klf4、Oct4、c-Myc基因可将UMC细胞编程为iPS细胞.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尹绍侠;王建新;刘艳丽;王慧霜;滑俊峰;姜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依托咪酯组(Etom),各2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1d、3d、7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和Etomidat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但Etom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低于IR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侯俊;杨鹏;汤和青;皮明芳;方为;冯雪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下肢静脉扩张迂曲10年入院.术前诊断: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高血压;③痛风.行右下肢下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术后第5天,更换敷料见右侧腹股沟区切口约1cm未愈合,切口内有清亮稀薄的渗液,经换药、切口内置引流条等处理,清亮稀薄渗液无减少,引流液苏丹染色阳性,诊断术后淋巴管瘘.继续予局部引流,敷料外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无减少,敷料经常被浸湿,每日需更换敷料2~4次.将引流条改用油砂条填塞加压后,渗液仍无减少.术后3周,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拆线,除约1cm切口未愈合外,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这时用镊子探查切口,见已形成深约4 cm,宽约1cm的窦道,挤压窦道可见稀薄清凉的渗液溢出.再次手术,行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探查,淋巴管缝扎.术后患者伤口愈合,随访至今,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无异常.
作者:吴勇刚;鲜成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及评价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11年6月,16例(2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采用中足AOFA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了解平足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时间3~24个月),患者足部症状完全消失16足,症状大部分缓解6足.结论 副舟骨切除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内侧纵弓有明显恢复,临床效果好.
作者:李伟;潘显明;权毅;刘金标;谢美明;范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胸痛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因外伤胸痛行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测量、计算并评估2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指标:CT 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DI、DLP以及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管电流量的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量进行胸部CT检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张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及预防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患者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18~50 岁,平均29岁.全部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支气管结核,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每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给予异烟肼0.2g局部注射,治疗2~8次不等,平均4.4次,以及一次丝裂霉素C 0.4mg/ml局部注射.治疗后观察气促等症状改善,测量气道直径、横截面狭窄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快,生活质量提高,无气道狭窄发生,随访1年病情稳定.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射异烟肼及丝裂霉素C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确切,有效防止气道狭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阳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湿化学法和水相硅烷化的方法,将纳米银附着在纯钛表面,通过抗粘附实验和贴膜法定性和定量的考察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能.结果 扫描电镜所示经过改性后的钛表面所粘附的致病菌明显少于对照组,贴膜法显示纳米银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伴放线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抗菌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 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廖娟;郭俊;费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邓长国;李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3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吸氧、口服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治疗时间为5d.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缓解、湿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缓解、湿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依从性方法,促进平衡膀胱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 把我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两个病区进行间歇导尿的106例患者按病区分成两组,试验组51例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饮水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尿动力学等.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尿动力学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能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及早建立平衡膀胱管理模式.
作者:朱世琼;艾艳;唐芳;梁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28岁,非近新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智力、表型、生殖器官发育及精液常规均正常.其妻子26岁,月经正常,孕期无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婚后先后3次妊娠,均于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男女双方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后染色体组核型分析.
作者:林江;徐灵玲;陶大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高度和下肢长度的方法.方法 1996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析:I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3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旋转中心内移.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正常,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块吸收现象,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6分,术后平均91.3分.结论 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仕久;孟炼;何朝华;张晓剑;张天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超声和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综合征治疗和手术治疗确诊为腹部实质脏器闭合外伤的87例患者、103个外伤灶的CT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在103个外伤脏器当中,利用超声进行准确诊断的共有91个(88.34%),利用CT进行准确诊断的有96个(93.20%);在25个对损伤复合脏器的诊断当中,利用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8%(22/25),利用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5/25).结论 利用CT和超声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二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都比较高,而且差别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联合使用,进行腹部脏器单一损伤检查是应首选超声检查,而对复合损伤进行检查时应首选CT诊断,并且在证实超声诊断时运用CT诊断的方法是不合理的.
作者:李鸥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