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目的 探讨合适的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荷包缝合技术.方法 178例Ⅲ、Ⅳ期内痔和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单荷包组和双荷包组各89例,分别行改良单荷包法和传统双荷包法PPH术,对无法回缩的混合痔均加做外剥内扎处理.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标本宽度、术中血肿、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胀痛、术后出血.结果 178例的痔核回缩均满意.改良单荷包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胀痛明显少于双荷包组(P<0.05),术中粘膜下血肿的发生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双荷包组(P<0.01).切除标本宽度、术后出血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单荷包法的手术时间短,术中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顾新华;谭纪伏;袁政;许伯平;査建华;沈韧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rHuEPO对血浆sTWEAK蛋白等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25例,实验组CKD 2~5期患者105例,用rHuEPO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浆sTWEAK 蛋白水平.结果 CKD2~5期患者sTWEAK 蛋白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血浆t-PA和sICAM水平无变化.结论 rHuEPO 治疗CKD 2~5期患者,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sTWEAK蛋白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夏志银;马玉华;董海英;秦玉萍;于洋;支剑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华西医院肾内科门诊随访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门诊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随访的1235CKD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值及就诊时测量的血压值,分析我院CKD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控制现状.结果 调查的1235例CKD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的占58%,合并有糖尿病的占44.4%,其中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 mmol/L的为24.1%,总胆固醇<200 mg/dl(理想值)的占67.3%,甘油三酯<200 mg/dl(正常)的占62.4%,低密度脂蛋白<100 mg/dl(理想值)的占66.6%.结论 目前门诊随访CKD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达控制目标,需要我们给予强有力的个体化CKD健康教育,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陈懿;陈凤;龙燕群;刁永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cadherin(P-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80例、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探讨它与ER、PR、C-erbB-2、Ki-67、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cad的阳性率:浸润性乳腺癌为42.5%、导管内癌为70.0%、正常乳腺组织为100%,两两比较,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30.0%和55.0%,P<0.05.在ER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70.7%和12.8%,P<0.05.结论 P-cad在正常乳腺组、导管原位癌组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的表达逐步降低;P-cad与ER表达呈正相关;P-cad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组低;P-cad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崔佳胜;邢鲁奇;李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NS对照组(A组)和ARDS组(B组),每组18只.各组又按造模成功后1、2和4h分3个亚组(n=6).用生物信号系统分别测定各组各时段左心室大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内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及左心室内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分别在对应时间点上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ARDS大鼠LVEDP、LVSP、±LVdp/dtmax、BNP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RDS可致大鼠心功能降低.
作者:蒋涵;张谦;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完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其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性.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基础上,研究组使用红花注射液抗休克,记录各组APACHEⅡ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抗休克治疗前后差异,比较红花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抗休克治疗前后总体比较、死亡亚组比较、对照组存活亚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亚组使用红花注射液抗休克治疗前后比较,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在促进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维;李孝锦;程弓;刘庆安;刘洋;杨波;杨龙惠;王林;金德海;徐志鹏;江萍;高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ISS)的注射技巧及效果.方法 对54例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在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中采用睡前半小时~1h、脐周3~5cm皮下注射及同一注射区域轮换注射等技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上述注射技巧后,患儿无明显疼痛、无注射部位红肿、流血、药液外溢、鼓包等现象;全部无皮下组织变性和感染;54例患儿身高SDS增加0.3~0.5以上,身高增长速度超过3cm/年,生长速率SDS>1.结论 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在注射时采用上述注射技巧可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疗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白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邓长国;李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67例患者进行2D-TVS、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7例患者中,检出粘膜下肌瘤48例,非肌瘤19例(其中内膜息肉16例,宫腔内机化血凝块2例,内膜癌1例).2D-TVS对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73.6%,准确性83.5%;2D-SIS对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89.4%,准确性95.5%.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作者:汤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超声和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综合征治疗和手术治疗确诊为腹部实质脏器闭合外伤的87例患者、103个外伤灶的CT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在103个外伤脏器当中,利用超声进行准确诊断的共有91个(88.34%),利用CT进行准确诊断的有96个(93.20%);在25个对损伤复合脏器的诊断当中,利用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8%(22/25),利用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5/25).结论 利用CT和超声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二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都比较高,而且差别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联合使用,进行腹部脏器单一损伤检查是应首选超声检查,而对复合损伤进行检查时应首选CT诊断,并且在证实超声诊断时运用CT诊断的方法是不合理的.
作者:李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自体血回收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例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对照组应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回收效果及成本效益.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体血回输分别为(1227.78±336.44)ml(n=9)与(1337.5±293.68)ml (n=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因腹腔污染而弃去自体血分别为(1275±353.75)ml (n=10)与(1222.73±297.79)ml (n=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回收的平均成本分别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自体血回输,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并可节约医疗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田云峰;何常佑;杨朝坤;刘世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胸痛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因外伤胸痛行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测量、计算并评估2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指标:CT 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DI、DLP以及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管电流量的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量进行胸部CT检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张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口腔粘膜扁平苔癣(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糜烂型OL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两组采用相同的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OLP是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
作者:周晓丽;张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评估技术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PSG检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清醒、闭气及诱导睡眠状态)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三种状态下上气道阻塞的情况;另设5例正常人在此三种状态下上气道CT扫描三维重建为对照组.结果 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狭窄处截面积与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有明显差异;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口咽平面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舌根平面有差异;正常人群在这三种状态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诱导睡眠状态下较能全面真实地反映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对手术平面定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闭气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情况,但不能全面反映睡眠状态下的真实情况;CT三维重建对OSAHS的诊断及病变部位定位有独特优势.
作者:兰德;陈飞;魏雪梅;王科;张术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比较严格的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对于减少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英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有无肠道准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3个随机对照研究和4个队列研究纳入分析评价,包括636例患者.两组在术后出现死亡、伤口感染、肠梗阻、脓毒血症、吻合口漏、伤口裂开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前行肠道准备与不行肠道准备相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何跃;曾定胜;奉友刚;何俊;余周;曾阳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本位思想教育对护理学生服务意识转变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都医学院2009级护理专科班学生100名,实验组为成都医学院绵竹班50名学生,实验组除接受常规课程教学的同时实施4个月人本位思想教育,包括理论讲授人本位思想及人本位护理的相关知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中实施人本位思想教育;对照组为同时在成都医学院本部接受常规课程教学的50名学生,采用盖普洛Q12调查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常用量表调查患者对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自身工作满意度、带教老师和患者对护生服务满意度共36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方面选择非常满意占总题项的22.3%,比较满意59.2%,较不满意18%,不满意0.5%;对照组选择非常满意总题项的14.8%,比较满意47%,较不满意27.5%,不满意10.7%,实验组的自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带教老师在对护生的专业形象、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与同事的协同能力、沟通能力、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度方面满意度选择好选项62.3%,较好36.5%,一般1.2%;对照组选择好的选项30%,较好42.8%,一般24%,差的3.2%,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生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方面对护生的接待、在需要时给予及时帮助、耐心解答问题、指导康复锻炼方法并讲解预防保健知识等16个选项方面选择满意选项82.5%,较满意17.5%;对照组选择满意选项64.8%,较满意32.8%,不满意2.4%,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本位思想教育能转变护生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带教老师、患者对护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刘晓英;金鸿;陈浩;骆雪梅;周皓;李丹;赵秋菊;方兰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果 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10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冰;谭均;晏葵;李永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大型医院的分诊服务模式.方法 由门诊部统一组织,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和志愿者组成调研队对分诊中心的功能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部现场就医人群,调研内容为分诊中心的排队人次、咨询类型和数量.结果 分诊中心每日各时段排队人次趋势基本一致.患者对分诊中心咨询类型需求不同,对导向服务需求量较高,而对疾病咨询和其他咨询的服务需求量较少.结论 超大型医院的门诊分诊应针对门诊病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和改变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疗信息.
作者:李俊茹;何晓俐;邓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28岁,非近新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智力、表型、生殖器官发育及精液常规均正常.其妻子26岁,月经正常,孕期无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婚后先后3次妊娠,均于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男女双方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后染色体组核型分析.
作者:林江;徐灵玲;陶大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46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观察.对干预组的高危儿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各组均在3月、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的测评.结果 ① 3月时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② 6月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4个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③ 1岁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结论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能赶上正常儿童,有效减少残障的发生.
作者:朱华;彭珉娟;杨涛毅;李桦;张彤;陈先辉;程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