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旭;王辉;马雪莲
目的 总结分析股骨头坏死术后临床常见问题,制定基于股骨头坏死术后规范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患者的临床问题、相应护理措施、患者愈后情况,制定股骨头坏死术后的护理策略.结果 股骨头坏死术后的主要临床问题包括心理问题、营养问题、生命体征不稳定、错误卧位、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皮肤感染、康复意识差,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股骨头坏死的规范化护理策略可有效解决临床问题,患者愈后良好.
作者:邓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Od后溶栓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及射血分数明显优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掌握.
作者:谢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护理经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方法 针对小儿特点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总结35例尿道下裂成形术护理体会.结果 25例一期痊愈,6例发生尿瘘,2例延期愈合,8例行二期手术,7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护理、正确的排尿指导和出院指导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宗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胜申;曾富春;丛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4月期间,我科共收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3例,我们将前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76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77例,接受单纯性常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H、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良好,该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群英;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56例60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观察术前术后病因诊断的类别及变化、不同病因术后视力的转归、黄斑区及视神经有无病变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的病因排序为DR、BRVO、RD、视网膜裂孔不伴RD、视网膜血管炎、BRVO合并RD、AMD;各种病因合并有黄斑及视神经病变的患眼较未合并病变的患眼视力预后差,P
作者:李建全;姜世怀;王晓莉;乔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康复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再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HAMD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神经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许玲;顾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炎性介质吸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在HP治疗前和治疗后12h、24h及48h,时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同时采用APACHE Ⅱ、SAPS Ⅱ和MODS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76例SAP患者中65例治愈(存活率为85.5%),11例死亡(病死率为14.5%).结论 HP治疗时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覃岭;陆德云;彭杨;吴维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期妊娠256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足月分娩3036例(对照组),分别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巨大儿、产后出血、产褥病率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延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巨大儿、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延期组的剖宫产率及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延期妊娠应积极加强监护,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处理,以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易理华;刘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服用上感颗粒的观察组和未服用上感颗粒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3d后的体温和咳嗽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体温、咳嗽的平均停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d治疗后,观察组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经过3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的对照组,高烧、咳嗽的停止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的疗效明显比没有服用上感颗粒的对照组的效果要好.
作者:袁永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物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晨顿服非洛地平+咪迭普利;B组:晨服非洛地平,晚服咪达普利;C组:晨服味达普利,晚服非洛地平,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比较其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 服药4周后,各组SDNN、SDANN、rMSSD、PNN50较服药前升高,提示心率变异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杓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较非杓型患者更加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中,非杓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较杓型患者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降压治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血压类型采取不同服药方式能更进一步改善HRV.
作者:安闽生;杜荣生;李珂;张春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局部损伤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9月~2011年9月我科住院的768例患者,行全麻监视下连接支撑喉镜与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6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3例.其中13例伤及舌腭弓,1例患者行单侧颈外血管结扎,另12例患者咽侧壁损伤;其他并发症有牙齿松动及脱落、声带损伤、舌麻痹、心律失常等.结论 全麻下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应加强术中监测与治疗,警惕全麻手术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手术结束,应详细检查,若发现出血,应积极寻找出血点,对症处理,防止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义平;王明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1年6月间114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9例(小骨窗组),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55例(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ADL分级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骨窗组手术时间(1.14±0.41)h,术中出血(61.18±10.23)ml;微创组手术时问(1.26±0.38)h,术中出血(54.26±9.51)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ADL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和医师经验选用.
作者:冯家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溶液静脉输注和呋塞米静脉推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予静脉使用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呋塞米来进行SAP患者的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液体复苏前血流变学升高者占患者的78%:经过6%羟乙基淀粉溶液静脉输注和呋塞米静脉推注进行液体复苏后,血流变学升高组患者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呋塞米静脉榆注可有效地改善SAP患者的血流变学异常.
作者:周平;陈友岱;王建东;邓磊;冯璇璘;李俊英;苏明华;董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乐25)和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30R)治疗2型糖尿病时血糖的控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O月5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脯胰岛素75/25组(A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林70/30组(B组)29例,每日早、晚餐前30min注射优泌林70/30.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等.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FBG、PBG-2h 均有下降,组间比较,PBG-2h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HbA1c均有明显下降,A组降低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2型糖尿病,可缩短达标时间,HbA1c水平更低,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作者:谢本招;杨斌;赵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临床女性护理人员的孕期需求及生殖健康状况,为其孕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本地2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女性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对女性生殖健康和孕期需求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匿名调查,共发出问卷438份,回收43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回答406份,有效回答率92.7%.结果 临床女性护理人员生殖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孕期不良反应增加,主要表现为不孕和流产.结论 工作压力大、夜班频繁是影响临床女性护理人员孕期健康的主要因素.医院应该关注护理人员孕期需求,保证身心健康.
作者:李培彦;文小兵;王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二甲双胍晚餐后口服.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药物剂量,12周后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BMI、胃肠道反应.结果 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使血糖达标,而且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风险小,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较理想选择.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组HbAlc、FBG、2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黄恋川;张勤;林肯;王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按照,医院自2010年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科学管理.结果 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预防和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措施.结论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陈玉琼;黄敏;师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治疗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128例和普通灌洗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及全身使用抗生素时间.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组患者的SpO2较普通灌洗组改善明显;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映玉;肖百芳;李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经肛门入路行直肠息肉、腺瘤切除术改变了传统经腹切除直肠息肉、腺瘤,减轻了患者的损伤和痛苦.方法 在腰俞穴麻醉下将直肠息肉、腺瘤拖出肛门外,直视下切除.结果 患者免去经腹手术的损伤,痛苦小.结论 本手术方式简便、安全、易推广.
作者:全大祥;邓台燕;武乃金;吴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