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光;严娅岚;苏丽;张兰

关键词:布托啡诺, 舒芬太尼, 骨科手术, 静脉自控镇痛
摘要: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探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144例ASA Ⅰ或Ⅱ级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S)、实验组布托啡诺0.12mg/kg组(B1)、布托啡诺0.15mg/kg组(B2)、布托啡诺0.18mg/kg组(B3)分别于术后实施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法评价各组术前、术毕、术后2、4、24、48 h的镇痛、镇静程度、忍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B1、B2、B3三组VAS和Ramsay评分均高于S组,B1、B2、B3三组Ramsay评分差异羌统计学意义,B1组VAS评分高于B2、B3两组,B2、B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B3组高,其次是S组,B1、B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弱于舒芬太尼,不推荐单独应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治疗,0.15mg/(kg·48h)剂量的布托啡诺相对安全有效,临床上可联合应用舒芬太尼等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以达到更佳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癫痫患者进行间歇期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并与脑CT、EEG、皮质脑电图(ECoG)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PECT阳性率高(82.25%),EEG和CT分别为67.74%和53.27%.SPECT能准确定位癫痫灶,与埋藏式ECoG手术中ECOG标侧结果及手术病检结果的符合率达93.33%.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灵敏度优于CT和EEG;但SPECT所示异常部位并非都是致痫灶,应与EEG、CT、ECoG、MRI及临床结合分析,提高其定位准确性.

    作者:阿不都热合满;买买提江;杨小丰;张云;冯希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比较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与肝功能正常患者顺阿曲库铵诱导给药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Child-Paugh肝脏功能分级B和C级的患者(L组)和肝功能正常(C组)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各20例,诱导时给予顺阿曲库铵0.1 mg/kg(2×ED95),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两组的大阻滞程度、起效时间、T1恢复到25%和75%的时间、恢复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条件.结果 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大阻滞程度显著下降[(85.7±13.2)%VS.(95.2±6.1)%](P<0.05),起效时间显著延长[(10.8±3.3)min VS.(7.0±2.3)min](P<0.05),两组肌松作用的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顺阿曲库铵大阻滞程度下降,起效时间延长,诱导时应增加给药剂量.

    作者:邓佳;兰志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croRNA与肿瘤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完全或部分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作者:赵爱华;曾泉;李亚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6个月~6岁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即刻(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及清醒拔管(T5)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呼吸抑制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

    作者:刘小平;钟廷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7~2010年广汉市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广汉市近年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 制定统一的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家综合医院联合调查,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住院的360例KD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结果 ①KD 360例,男:女为1.54∶1;②~6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发病数低;③年龄8个月~11岁;④超声心动图检查360例,冠脉并发症病例共90例(25.01%),1岁以下冠脉后遗症发生率高;⑤城市241例,城郊123例,农村16例;⑥一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为90.62%.结论 KD在广汉地区是儿童较常见疾病,城市发病较农村高,发病季节主要在4~6月,3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冠状动脉后遗症.提示KD为引起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提高广大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陈长英;陈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讨论

    目的 讨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0~2005年问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贲门周围断流术术后随访74例,5年再出血率6.8%(5/74),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病死率2.4%(2/83).行断流术的忠者,术前有胸段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与仅有腹段食管静脉曲张者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门奇断流术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是做到彻底的断流.

    作者:曾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部小结节62例胸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 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痛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李国;王建利;陈武;黄柳桓;党玉涛;高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4例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34例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耐药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标本中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隐秘杆菌,而葡萄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次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50%~10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11株,以猪霍乱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鲁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发酵菌某些种、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新生儿期感染均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肺炎链球菌是除新生儿期外的3岁以下儿童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已经不适宜作基础药物;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苯唑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抗革兰阴性菌可选用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

    作者:张洲慧;彭珉娟;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1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痛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解少强;吴远林;杨朝坤;沈长军;周洋;李泽伟;王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0例患几分为两组,每组20例,现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万托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雾化万托林.现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消失天数.结果 治疗1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轻度的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对改善症状效果显著,与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效果相似,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作者:李艳;刘蓉;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胸、腹腔积液及血液中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和相关性,初步评价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测定在积液良恶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并了解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的相关性;对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测定在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积液患者(P<0.05);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 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可能成为胸、腹腔积液良恶性质判断的一个有较高价值的指标.

    作者:吴礼国;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及软组织炎症性病变的31P MR波谱代谢特征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活体31P MR波谱(31P MRS)在骨炎症性病变中的代谢特征.方法 对32例健康志愿者、26例骨及软组织炎症分别行常规X线、MRI与31P MRS检查,测定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计算各代谢产物间的比值.统计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炎症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炎症组PDE/β-ATP(2.25±0.39)、Pi/β-ATP(1.52±0.47)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PME/β-ATP(0.18±0.11)值不高;对照组低能磷酸盐(LEP)/总31P代谢物(T31P)(0.10±0.02)、PCr/T31P(0.45±0.03)、ATP/T31P(0.45±0.03)与炎症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组织中PDE和Pi的升高,并不伴PME升高的31P MR波谱代谢特征对骨及软组织病变的初步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MRS技术与常规X线、MRI相结合,将有助于临床对骨炎症性病变的鉴别.

    作者:关静;杜飞舟;王开祥;顾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动静脉内瘘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宣2007~2009年收治的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于动静脉内瘘术(AVF)前后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分析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教(EF)及右心室内径(RVd)指标的变化.结果 AVF术后Lad、RVd、LVESd、LVED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EF水平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SV有所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VF可引起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房、心室腔的扩大,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下降.

    作者:孔祥裴;付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长春西汀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疗程均为2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经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内皮素(ET)、血栓烷B2(TXB2)、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显著降低,并使ET/NO比值显著降低,TpA/PAI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而对照组在ET、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1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PAI-1有所改善,但观察组ET、PA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失调.

    作者:谢多英;晏廷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外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srthd Index指教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康进;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呼吸困难作为重度蜂蜇伤患者预后独立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呼吸困难对重度蜂蜇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有无呼吸困难,将48例重度蜂蜇伤患者分为两组(呼吸困难组,无呼吸困难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呼吸困难组(P<0.05):呼吸困难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无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 呼吸困难是重度蜂蜇伤患者的独立高危险因素,一旦出现,提示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增高.

    作者:潘险峰;孙贤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36例,进行临床和肺功能诊断,并对COPD进行分级.结果 1036例患者中,共诊断出128例COPD患者,漏诊27例,误诊28例,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1.87%和21.26%.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FEVI(%)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EV1(%)和FEV1/FVC(%)随COPD的严重程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并且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能帮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马真;卓宋明;刘文凤;叶春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徐尔侃;华汉巨;李念;黄雄;皮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灌流组为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组在单纯灌流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CK、CKMB、LDH、Cr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炎性因子CRP、MDA、TNF-α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以联合治疗组显著.单纯灌流组死亡16例,治愈12例;联合治疗组死亡9例,治愈20例,联合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灌流组(x2=3.944,P=0.047).结论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晓梅;施阳;董芸;代将;王一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

    近年来,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不良后果的事件常常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产生矛盾.根据2年来我院发生的患者跌倒的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