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连膏贴敷治疗化学性静脉炎64例

汪成书;姚琴

关键词:静脉炎/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黄连膏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采用黄连膏(黄连、黄柏、紫草、地黄、当归等)治疗至少1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黄连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补血生肌,消炎止痛之功.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消肿止痛生肌汤治疗肛肠病术后46例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生肌汤类中药配伍治疗肛肠病术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肿止痛生肌汤(三七、黄柏、白芷、乳香等)治疗肛肠病术后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肿止痛生肌汤用于肛肠病术后可使创口生肌收敛,病程缩短之功效.

    作者:周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骨质糖浆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质糖浆的提取工艺,确立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总提取物和淫羊藿苷的影响.结果:佳工艺条件为加水煎煮3 次,第一次加水8 倍量,煎煮2.5h,第二、三次加水6 倍量,煎煮 1.5h.结论:骨质糖浆佳提取工艺的确立为大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段勇民;张红;刘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苓桂术甘汤联合小半夏汤治疗梅尼埃病40例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茯苓、桂枝、生白术、姜半夏、炙甘草、生姜等)治疗梅尼埃病4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疗效可靠.

    作者:柳巧红;刘青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消渴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二型糖尿病120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为了寻找简便、有效、安全的控制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消渴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二型糖尿病1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占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黄连膏贴敷治疗化学性静脉炎64例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采用黄连膏(黄连、黄柏、紫草、地黄、当归等)治疗至少1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黄连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补血生肌,消炎止痛之功.

    作者:汪成书;姚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尺胫针疗法探析

    目的:介绍尺胫针这一新疗法及其特点.方法:从实践基础、理论依据、人体区域划分、刺激部位与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结论:尺胫针疗法是以尺胫部皮部为刺激点,操作简便、安全,便于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卫华;李芳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半夏、苍术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变化,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流速(EDV)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疗程为1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口服复方丹参饮,治疗后颈动脉血管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复方丹参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部血管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姜微;徐京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接诊后均立即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血容量、多巴胺升压以及病因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升高和尿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失血性休克不仅能提高心脏功能、回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而且能使这些功能稳定在一定水平,有利于休克的纠正,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玉萍;牟亚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联合柏子养心丸治疗老年心律失常30例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柏子养心丸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稳心颗粒、柏子养心丸,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倍他乐克,4周为1个疗程.结果:症状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柏子养心丸对房性及室性早搏具有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PLC测定银翘解毒颗粒中牛蒡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银翘解毒颗粒中牛蒡苷的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5μm 4.6×250mm),检测波长:280nm 流动相:甲醇-水(48:52),流速为1.0ml/min,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结果:牛蒡苷在0.4~1.4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银翘解毒颗粒中牛蒡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书华;王宁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失眠症传统论治与从肝论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传统论治法与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入组的患者先采用传统论治法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继续前来诊治的病人换用从肝论治法治疗.结果:采用传统治疗,疗程结束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有15例继续治疗,换用平肝法论治,后一诊与传统治疗基线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传统方法治疗失眠症有一定疗效.从肝论治法治疗疑难或顽固失眠症有效,也可能与增加治疗时间有关.

    作者:严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辨证分型论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失眠36例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论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失眠中医辨证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肝郁化火型4型,分别给予归脾汤、黄连阿胶汤、温胆汤、丹栀逍遥散等加减并配合穴位按摩治疗36例.结果:总有效率9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之功效.

    作者:张连爱;刘运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软脉消斑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

    目的:观察软脉消斑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软脉消斑汤(制附子、泽泻、姜黄、蒲黄、虎杖、何首乌、生地黄等)口服,对照组采用心宝丸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心率、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脉消斑汤标本兼治,补泻并施,补而不腻,温而不燥,行而不散,共奏温阳补气,祛瘀化痰之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彭志国;李光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醒脾涤痰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75例

    目的:观察醒脾涤痰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涤痰解郁汤(苍术、石菖蒲、栝楼、丹参、栀子、香附、半夏、川芎等),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帕罗西汀;以汉密尔顿量表HAMD、HAMD综合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副反应量表SERS观察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0%.结论:涤痰解郁汤对肝郁脾虚痰阻型抑郁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相当,且副作用小,具有更加稳定安全广泛的临床应用.

    作者:段冬梅;陈利平;郝爱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肾养阴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养阴活血方(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肉苁蓉、当归、赤芍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养阴活血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促进循环的作用,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作者:文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葛根汤加减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采用葛根汤(葛根、当归、威灵仙、白芍、川芎、桂枝、麻黄等)加减合颈椎牵引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4.87%.结论:本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震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化痰定眩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等)加味治疗本病39例,对照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83%(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熄风化痰定眩的作用.

    作者:张东生;张广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参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癔症30例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急诊癔症的疗效.方法对急诊癔症患者30例丹参、参麦中药注射液结合暗示疗法,及再加针灸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其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急诊癔症取得满意的疗效,实为值得临床推广的绿色疗法.

    作者:徐勇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明清医家《内经》训诂探疑

    《内经》训诂,自随唐以来,代有所成,至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首先是马莳全面注释《内经》,著有《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稍后有明代大家张介宾,将《内经》分类整理、注释,历三十余年,完成《类经》一书的著述工作.清朝,首推张志聪所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其后诸如高世栻、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虽亦注释过《内经》,但对后世影响不大.

    作者:王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69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69例采用针刺(百会、上星、睛明、攒竹等)治疗.结果:66例全部治愈.结论: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有通经络,活气血,促进眼部的神经恢复的功效.

    作者:王建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