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通络胶囊联合华法令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并血栓栓塞80例

张荣珍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活血通络胶囊, @华法令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成药联合华法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抗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将无抗凝禁忌症的NVAF患者200例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华法令治疗组60例,单纯加用华法令治疗;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组60例,以活血通络胶囊治疗;活血通络胶囊合华法令治疗组80例,以活血通络胶囊联合华法令治疗.结果:3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进入治疗后1周及1、2、3、6月)6min步行试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华法令组分别与活血通络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与华法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年脑卒中发生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与华法令组和活血通络胶囊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华法令使用剂量达到目标值(INR:2.0~3.0)时中西医结合组为(2.260±0.14)mg/d,华法令组为(2.90±0.22)mg/d.结论:华法令配合活血通络胶囊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人的中医养生浅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中医养生.方法:根据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从精神养生、饮食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以及其他养生等六方面对老年人养生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结论:我们将从中医养生观念对社区中老年人进行指导,以起到防病健身、预防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作者:马艳艳;张小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西黄胶囊治疗大肠癌46例

    西黄胶囊由人工牛黄、麝香、没药、乳香四味中药组成,经科学提取精致而成的口服胶囊,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06年至2010年,笔者选用单药西黄胶囊治疗术后大肠癌46例,并与同期化疗46例作为对照,对患者的近中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明娥;马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艾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浅谈

    目的:总结艾滋病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通过查询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关于艾滋病中医辨证规律进行收集.结果:中医古代无艾滋病之名,现代中医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采用分期辨证、邪正虚实辨证、病情轻重辨证、综合辨证多种方法,并使用不同处方和药物,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方法、通用处方、相对固定药物的规范格局.结论:目前需要不断加强临床研究,建立科学、系统的辨证分型体系,更好指导本病治疗.

    作者:娄方璐;刁庆春;李敏;张印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明清医家《内经》训诂探疑

    《内经》训诂,自随唐以来,代有所成,至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首先是马莳全面注释《内经》,著有《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稍后有明代大家张介宾,将《内经》分类整理、注释,历三十余年,完成《类经》一书的著述工作.清朝,首推张志聪所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其后诸如高世栻、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虽亦注释过《内经》,但对后世影响不大.

    作者:王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58例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配合针刺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治疗58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玲莉;黄丽萍;鱼江涛;董友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参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癔症30例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急诊癔症的疗效.方法对急诊癔症患者30例丹参、参麦中药注射液结合暗示疗法,及再加针灸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其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急诊癔症取得满意的疗效,实为值得临床推广的绿色疗法.

    作者:徐勇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点刺拔罐配合激光治疗带状疱疹45例

    目的:观察点刺拔罐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点刺拔罐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为6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临床治愈率为28.9%,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两组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刺拔罐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敏娟;方伟;周立志;郑苏;郭俐宏;胡熙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述肝胆与脾胃的关系及肝脾同治

    目的:探讨肝胆与脾胃的关系及肝脾同治.方法:叙述肝胆与脾胃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影响以及临床治疗.结论:肝胆与脾胃在生理解剖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在临床治疗上是统一的.

    作者:王锦;陈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强;刘福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通脉灵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为大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脉灵胶囊(黄芪、川芎、川贝、水蛭、地龙、鸡血藤、牛膝等).结果:临床治愈14例,占46.67%,总有效率96.67%.结论:通脉灵胶囊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国庆;王新策;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枣安胶囊配合点按头部五经贴耳穴治疗不寐32例

    目的:观察点按头部五经及贴耳穴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中成药枣安胶囊(自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点按头部五经及贴耳穴,两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点按头部五经及贴耳穴在治疗不寐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较单纯使用药物疗效显著.

    作者:聂亚娥;骆娜妮;刘柯;何艳;荣培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肾养阴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养阴活血方(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肉苁蓉、当归、赤芍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养阴活血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促进循环的作用,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作者:文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脉痹饮为主治疗下肢陈旧性深静脉血栓500例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静滴小剂量尿激酶、肝素、纤溶酶、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加脉痹饮(川牛膝、当归、紫草、川芎、生地、赤芍、丹皮、苦参、萆薢等).结果:本组5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除2例因恶性肿瘤引起静脉血栓,出现广泛转移而转院外,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慢性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论陈旧还是新发,均有较好的疗效多年随访极少复发.

    作者:左爱欣;刘顺利;魏英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灯盏花素治疗,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江民;高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康片的制备工艺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中药浸膏片制剂工艺的粘合剂试验;制粒流动性,润滑剂试验;片芯崩解度检查,脆碎度检查;重复3次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等几个方面综合研究,并对其中项目做了统计学分析,得出一个各项指标合格,工艺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生产工艺.

    作者:刘维海;王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平肝潜阳方配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6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降压疗效、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降压和改善症状,并减少毒性反应.

    作者:缪玲;胡咏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尺胫针疗法探析

    目的:介绍尺胫针这一新疗法及其特点.方法:从实践基础、理论依据、人体区域划分、刺激部位与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结论:尺胫针疗法是以尺胫部皮部为刺激点,操作简便、安全,便于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卫华;李芳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滤法应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工艺中的研究

    目的:考察超滤技术应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工艺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截流分子量的超滤膜分别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溶液进行超滤,比较超滤前后丹酚酸B的含量、总酚酸的含量、指纹图谱、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超滤膜分离纯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有效成分损失量低,溶液澄明度好,并能够除去部分杂质.结论:超滤纯化技术具有简单、经济、省时等特点,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中的大规模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刘君动;叶正良;李德坤;孙建强;彭菲;岳洪水;周大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肝论治治疗失眠症217例

    目的:总结从肝论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7例失眠患者辨证为肝郁瘀阻型,采用柴胡、生龙骨、郁金、制香附、合欢皮、黄芩、肉桂、夜交藤、石决明、钩藤等治疗.结果:A组治疗前SPIEGEL量表积分(24.21±5.39)分,治疗后(14.49±5.54)分;临床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2例,无效18例.B组治疗前SPIEGEL量表积分(23.61±5.86)分,治疗后(14.99±5.74)分;临床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76例,无效38例.西药服用情况两组患者服用西药情况有差异(2值=9.89,P=0.007<0.01),其中服用1种西药比较值=9.87,P=0.002<0.01).结果:B组服用1种西药的患者比A组多;服用2种西药比较,提示A组服用2种西药的患者比B组多.服用3种及3种以上者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全方共奏平肝疏肝、活血安神之效.撤停药过快会影响治疗过程并引起病情反复,显愈率不高,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制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注射液,用药前及用药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律震荡(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进行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HRT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预防猝死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荣花;潘荟丞;宋巧凤;姚艳敏;肖四海;朱艳辉;贾洪娟;魏民;陈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