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2例

赵文玉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气剂/治疗应用, 利水剂/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方(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益母草)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75.0%.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较治疗前无差异,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增加血清清蛋白、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均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利水辨证加减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探析

    中医心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医心病学古今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发展规划及研究目标,通过探讨中医“心”的概念,对本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界定,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认识.

    作者:杨学信;张骞;刘建平;李忘明;徐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压法治疗急性颈背部筋膜炎36例

    目的:探讨压法治疗急性颈背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颈背部筋膜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膏药敷贴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的有11例,治愈率为3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8.33%(P<0.05);治疗组患者无效的仅有2例,无效率为5.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例,16.67%(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压法治疗急性颈背部筋膜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少鸿;袁小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有理想疗效,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朱宏明;贾振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55例

    本院对缺血性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63±12)岁;病程6个月至22年.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61例,Ⅲ级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61±13)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63±12)岁;病程8个月至22年.患者均服用过其他强心药物疗效欠佳.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落彩;田少英;范聚省;王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活血祛风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指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指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而治疗组51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服活血祛风通络中药方(桂枝、红花、当归、独活、青风藤、威灵仙、大血藤、川芎、丹参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指腹循环血流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指腹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作者:石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康复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的理念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髌骨软化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髌骨软化症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科医学理念下对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健康教育、运动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疗效(66.7%)比较,治疗组疗效(92.0%)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学理念指导下的多方位措施对髌骨软化症的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程耿斌;林玲玲;胡建华;杨晓寰;黄文丰;蔡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眩晕清对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眩晕清对眩晕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麻醉犬十二指肠给予眩晕清不同剂量药物后,测定相应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眩晕清高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40、50、60、90、120min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0.01),中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90min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对脑血流量虽有增加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眩晕清高、中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40、50、60、90、120min犬脑血管阻力显著降低(P<0.05~0.01),中剂量组、低剂量对犬脑血管阻力虽有降低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对犬脑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陈瑞明;蒙麦霞;袁秋贞;赵林涛;宋延平;王伟;陈静茹;申昕;张砚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平衡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取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行平衡针刺治疗;B组30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C组30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前3组的Fugl—Meyer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3组比较差异显著,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B组(P<0.05).结论: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加味知柏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阴道炎43例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知柏黄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P<0.01);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7/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法治本病能提高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黄秀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02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2例给予辨证分析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对照组102例给予20%的甘露醇进行对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总有效率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医辨证的疗法处理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有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费宝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胆淤方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4例

    目的:通过胆淤方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评价其临床疗效、围产期结局及新生儿评分情况.方法:选择ICP患者2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24例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并加服胆淤方(茵陈蒿、黄芩、砂仁、当归、小蓟草);对照组118例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两组均治疗7d及14d后,评价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及围产期结局、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瘙痒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实验室指标TBA、ALT、AST值治疗后7d、14d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治疗14d后,治疗组TBA、ALT、AST值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有差异性;两组妊娠结局、羊水污染、新生儿评分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ICP降胆汁酸盐及肝功转氨酶较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更有效.

    作者:韩香;王文艳;张卫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起效时间、治疗成本、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起效时间明显提前,但治疗成本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凤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黄制剂中土大黄苷检查及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目的:研究大黄制剂中土大黄苷的检查及含量测定通用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及HPLC法控制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结果:TLC法适用于含大黄制剂的快速检查,HPLC法适用于其定量分析.结果:该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制剂的大黄投料控制.

    作者:樊宝娟;杨亚丽;杨瑞瑞;杨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五苓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水肿45例

    目的:观察五苓散治疗功能性水肿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功能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应用五苓散,对照组口服安体舒通,治疗1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7.8%,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苓散治疗功能性水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冀秀萍;汶鉴;马骋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治疗重症胰腺炎并麻痹性肠梗阻45例

    本院收治重症胰腺炎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9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至2007年9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岁,均符合胰腺炎诊断标准和麻痹性肠梗阻诊断标准[1,2],同时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呕吐、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超过24h,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出血坏死、假性囊肿或脓肿等症状或脏器功能衰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经检查有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表征及伴有腹膜炎体征.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郑国利;李晓民;蒙国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倒卵叶五加茎的一般药理研究

    目的:研究倒卵叶五加茎对小鼠神经系统、大鼠心血管系统和家兔呼吸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广泛性.方法:采用小鼠自发活动、对异戊巴比妥的协同试验,观察其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采用心电图测定法,考察其对大鼠心电图ECG的影响;采用直接测压法,考察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采用家兔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换能器与台式平衡记录仪相连接记录麻醉家兔呼吸频率,考察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倒卵叶五加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异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可提高入睡率,延长睡眠时间;对大鼠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各指标无影响;大剂量对家兔呼吸频率有加快作用.结论:倒卵叶五加茎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大剂量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

    作者:张艺芳;朱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永磁速愈贴早期干预新生儿脐疝200例

    目的:观察永磁速愈贴早期干预新生儿脐疝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在新生儿断脐后12~24h开始使用永磁速愈贴,对照组200例只给予常规脐部处理.结果:治疗组脐疝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永磁速愈贴可预防减少新生儿脐疝的发生.

    作者:董明翠;张省青;胡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文献分析的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共得到近12年临床观察刺激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8篇,对该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临床使用足三里穴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该穴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结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存在如对足三里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详、疗效评价方法各异、未见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描述、忽视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等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开展如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指针、穴位注射、联合用药等治疗方法,观察胃动素、生长抑素、胃B超、胃电图等指标,结合证候量表,评价该穴位的治疗效果.

    作者:祁向争;王超;王盛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芪明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05例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芪明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5例.两组均在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并加用厄贝沙坦150mg 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明颗粒4.5g3次/d冲服,观察用药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芪明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用厄贝沙坦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俐;王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