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仕军;徐冰;黄剑
目的 探讨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9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住院患者系统全程心理干预的要求进行全面准确评估,系统分析,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出院时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在实施系统全程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绍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机器振动排痰与人工叩击胸部排痰两种物理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34例COPD康复期患者采取机器振动排痰与人工叩击胸部排痰,对比不同排痰方法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的肺功能、气短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气分析及呼吸脉搏情况均较人工叩击胸部排痰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机器振动排痰能够明显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巩固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宋月琼;张焰;谭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9d,发热2d,于2008年9月1日入院.人院前9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曲膝困难、行走不便、双下肢水肿、纳差、乏力,倦怠,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不适.在院外查血常规示:WBC 5.7×109/L.Hb 102g/L,N 0.824,L 0.095.肝肾功正常.
作者:姚俊秀;叶兴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初步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前列腺素E1组.前列腺素E1组予前列腺素E1 200μg/(kg·d)进行干预.治疗4周、8周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用定量双抗夹心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ADM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肾病模型组24h尿蛋白排泄明显增加(P<0.01),Scr水平上升(P<0.05),ADM量增加;前列腺素E1干预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Scr水平降低,ADM表达减少.结论 前列腺素E1对DN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DM水平、减少尿蛋白而实现的.
作者:费蕾;刘杰;阮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4例ASA Ⅰ~Ⅱ级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术后静脉镇痛的方案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A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50μg,B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75μg,C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100μg,各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患者清醒拔管后,接电子镇痛泵,基础流量2ml/h,PCA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h C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100μg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葛华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四川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918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在体重方面除0~30d无差别(P0.05)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而胸围和头围除0~30d和2~3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在体重、身高、坐高、胸围方面,男、女童大多数年龄组低于1995年全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围方面,1岁前,男、女童大多年龄组也低于全国指标.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低于全国指标,必须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
作者:刘晓璋;何丹;帅志蓉;彭鸣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自我保护现象,是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导人细胞后,在Dicer酶的作用下生成21~23nt的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诱导细胞内同源mRNA降解,导致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终止,从而产生特异性基因沉默.自1998年被发现以来,RNAi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张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6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6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例,髓样癌2例.手术行改良根治术4例,副乳腺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2例.术后均予化疗,3例行放疗,2例行内分泌治疗.随访2年8个月~10年2个月,1例术后1年5个月复发,2年8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10年2个月出现第2原发癌;4例无病生存.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临床少见而预后较差肿瘤,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和术后病理.治疗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法推荐副乳腺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术后脑积水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8年经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期间和回访的78例患者中共有25例发生了脑积水,发生时间3d~4年不等,其中14例行脑脊液分流术.回访中行过放疗的23例患者中有6例脑积水.结论 髓母细胞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原因有肿瘤残留、小脑肿胀、出血、水肿、积液、四脑室通道粘连闭塞和肿瘤复发等.术中尽量做到肿瘤全切,疏通脑脊液通道,正确的手术操作等能有效的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术后放疗有助于延缓脑积水的出现时间.
作者:张继;张跃康;李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 术中可见盆腔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膀胱输尿管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与影像学表现一致.2例手术患者术后复查CTU示双肾、输尿管积水减轻.结论 B超、X线、CT及MRI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汤召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间施行的156例腹腔镜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手术时间9~25min,平均12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5d;2例10岁男性患儿分别于术后2个月、5个月复发.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雪清;张波;邱军;王俊;罗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老年患者,预输注负荷量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复方乳酸钠液,比较其减轻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佳乐施组(G组)、万汶组(V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组),每组40例,在腰麻注药前,按8~10ml/kg输入各组液体;测量基础及麻醉后30min内生命体征值,观察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后30min内低收缩压(SBP):G组、V组与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佳乐施和方汶均可有效预防TURP术患者腰庥后低血压发生,但佳乐施在血液存留时间较短,不会进一步加重该手术所特有的循环超负荷现象.
作者:林洁;魏新川;李运富;罗贞;文春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性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γ分泌量,探讨其与EA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KE模型组和佐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诱发豚鼠急性EAE.记录上述3组豚鼠发病的潜伏期、进展期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量的变化.结果 EAE模型组在接种约2周后出现厌食、体重下降,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且均表现为单病程发病;正常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未发病.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的量与发病的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与进展期及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EAE豚鼠体内存在免疫失衡,IFN-γ分泌量增加,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吕志宇;荣本兵;李晓红;李作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8例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右侧肾上腺血肿,肾周脂肪内出现条纹状出血影5例,合并右侧膈肌脚增粗6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结论 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影像改变,对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黄永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多发伤惠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6例因多发伤入住ICU的患者,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 conitinuous cardiac 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MAP、CI、SI、SV、EVLWl、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每次的乳酸及碱剩余值.结果 复苏前与复苏终点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83、0.774(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r=-0.309(P0.05);CVP、MAP与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0.025(P0.05),相关性较差;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ASI)有显著相关性,r=0.654(P<0.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GEDVI)与ASI,显著正相关,r=0.558(P<0.05);而△CVP、AHR、△MAP与A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2、-0.382、-0.382(P0.05),相关性较差.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液体复苏前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h后,死亡组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液体复苏24h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复苏前(P<0.01),死亡组液体复苏前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BVI、GED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多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肖秋生;张斌;潘永;魏华;邓梦华;卫女仲;黄国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胆管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 90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组、硬膜外麻醉(E)组、复合麻醉(E+G)组,连续监测患者麻醉前、胆管局部操作开始后5min、气管拔管时,SBP、HR、MAP、血清肾上腺素及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前血清SBP、HR、MAP、肾上腺素及皮质醇表达水平无差异,胆管局部操作开始后5min、G组、E组SBP、HR、MAP低于E+G组,肾上腺素及皮质醇表达水平高于E+G组,气管拔管时,G组、E组SBP、HR、MAP、肾上腺素及皮质醇表达水平高于复合麻醉组.结论 硬膜外静脉复合麻醉能够减轻胆管手术过程中心血管应激反应,其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及皮质醇表达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郭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治疗组采用克拉霉素和银草合剂联合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单独治疗,全部患者连续用药14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除了尿道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克拉霉素和银草合剂中西医联合治疗支原体阴道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月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肝炎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隐匿性感染的机制.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3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7.5%.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3例,在0.05~0.1ng/ml有8例,0.1~0.5ng/ml有6例,3.5ng/ml有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103~106copies/ml.结论 隐匿性HBV感染是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之一.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作者:徐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对正常儿童和ITP患儿进行HP检测.结果 384例正常儿童中48例HP阳性,感染率12.5%,而267例ITP患儿中有60例HP阳性,感染率22.5%,ITP患儿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不同类型ITP患儿中,急性ITP的HP感染率为23.1%、慢性ITP为21.2%以及难治性ITP为21.4%,比较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儿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临床研究中,ITP患儿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HP感染与儿童ITP的发病存在着密切联系.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儿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韩洁;武国霞;蒙长虹;杨慧;韩静;赵志清;王秀兰;庞保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和安慰荆(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mg.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尿清蛋白排出率(UAER)、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UAER、Scr和CPR下降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UAER、CPR下降更明显.而对照组3者下降较治疗前不明显(P0.05).结论 氟伐他汀因降低CPR的抗感染效应而减轻微量清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该作用不依赖其降血脂效应.
作者:沈慧;刘正蓉;代义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