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琳;冯玉敏
目的 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例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孔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的直线距离、各孔、管彼此间的距离、茎突及星点同各骨性结构、标志点连接与头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 颈静脉孔在多数人(73.33%)分为两部,分别有舌咽神经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它们的病变均可造成该孔的扩大;星点等标志点构成的特定三角区与各点问的距离及其连线同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有助于正确估计横窦与乙状窦的位置与术中保护,也有利于对Ⅴ-Ⅻ对脑神经及重要血管尤其是颈内动、静脉的定位与保护;颈静脉孔茎乳孔距6mm,颈静脉孔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颅外段.结论 侧颅底各标志点间距及各孔、管彼此间距离测量可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对该区的神经血管的定位与保护.
作者:李开荣;涂江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医院糖尿病治疗膳食进行标准化定量,制作基本的菜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治疗膳食.方法 根据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结合烹调技术,制定糖尿病治疗食谱(含180种菜品),对菜品原材料用量进行标准化定量,计算其主要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铁、钠、钙)含量,制作基本菜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结果 制定了搪尿病治疗食谱,计算出每份菜肴中10种营养成分含量,制作了莱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结论 对糖尿病治疗食谱进行标准化定量,制定基本莱肴营养标签和软件,使抽象的营养素概念直观体现在每份菜肴中,体现了每份菜肴的基本营养特性,便于营养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和膳食处方,也使患者膳食选择更方便、科学和多样化.
作者:吴晓娜;邓波;崔越;张培利;余雪梅;杨咏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发生的2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术中仔细检查,术后临床表现、体征、腹腔穿刺和影像检查.结论 术中良好的暴露,在确认三管关系后切断胆囊管,胆囊切除后辨清胆总管、肝总管,检查切除胆囊有无异常管道,是预防和发现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类型再决定手术时机及方法.
作者:高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现察心元胶囊治疗冠心痛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94例,进行基础治疗;心元胶囊组94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心元胶囊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24h Holter检查,对心元胶囊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扣频域分析.结果 心元胶囊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值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时域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I)、SDNN的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心率均显著改善(P<0.05);频域指标:总频谱(TF)、低频(LF)和高频(HF)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元胶囊可改善冠心痛患者的HRV.
作者:张大勇;李德才;胡腾;刘思泰;王庆旭;唐焕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脉成像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律不齐影像53例(窦性心律不齐34例,早搏19例).按心率波动范围分组,评价影像节段质量.对于影像节段显示为Ⅲ,Ⅳ级影像者进行心电编辑处理,比较编辑前后影像节段评级的变化.结果 窦性心律不齐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46.5%,鳊辑后下降到21.2%;早搏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50.4%.编辑后下降到17.5%;心率波动范围越大,编辑后影像质量改善越明显.结论 心电编辑技术可部分改善心律不齐影像的质量,对于严重心律不齐者,心电编辑效果不佳,属检查禁忌.
作者:高燕;白林;彭泽华;黄红云;陶客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喉痛1周人院.2个月前无原因开始声音嘶哑,逐渐加重,但无咳嗽,无痰中带血,未重视.1周前开始出现喉痛,能忍,但无异物感,无吞咽梗阻,无气紧,无发热.门诊纤维喉镜:右侧喉腔声门上区圆形光滑肿物.大小约1.5cm.诊断:喉新生物.故以喉新生物收入院.无外伤史,无手术史.嗜烟酒.家族史无特殊.检查:T37.3℃,P 80次/Min,R 20次/nlin,BP 130/86mmHg.偶有痛苦表情,全身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肿块,气管居中,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活动自如,神经反射正常.专科检查:喉体活动度正常,间接喉镜:会厌未见肿物,抬举差,声门未暴露.
作者:许菲莎;兰艳丽;王莹;梁传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鉴定类孟买型OBHm.方法 检测患者ABO、H、Lewis血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测定唾液中血型物质,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结果 该患者为罕见的类孟买型OBHm,血清中有抗-HI,基因定型为BO型.结论 鉴定出罕见的类孟买型OBHm,血清中有抗-HI.
作者:吕文彬;周英;李健;陈雪;王乃红;杨群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外周血CD34+细胞和脑组织AC133抗原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缺血2h.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组,分别取缺血再灌注1、3、6、12、24、48、72h、4、7、14d等作为观察点.取再灌注1、3、6、12、24、48、72h、4、7、14d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3、4、7d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每个观察点5只大鼠,共60只大鼠,根据神经功能计分纳入实验.结果 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d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直到7d.14d恢复到基线水平.②AC133抗原在再灌注4d梗死半球半暗带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3、7d组无阳性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外周血CD34+干细胞明显下降,脑梗死半暗带区域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AC133抗原的表达,提示内源性血管内皮干细胞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血管修复.
作者:胡湘蜀;周东;罗祖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老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治疗年龄>60岁的低钠血症18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8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慢性肾衰竭56例,心力衰竭39例,肝硬化20例,糖尿病16例.普外科术后14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0例,肾病综合征5例,剧烈呕吐/腹泻4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4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4例,甲减3例,不明原因1例.治疗后160例血清钠恢复正常,28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发生脑桥中央髓质溶解症死亡).结论 老年低钠血症的病因以可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的痰病为主,且可引起低钠血症的疾病众多.临床上根据低钠血症的病因,血清钠降低的程度、速度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是提高老年低钠血症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徐书涛;陈丽;李春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过去并不突出的社会矛盾也逐步突显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方先后发生了多起突发公共事件,其中个别的还酿成了重大事件,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谭友果;张光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脊膜脊髓炎的临床、脑脊液及MRI表现的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确诊的18例结核性脊膜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随机抽取的1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体温、颅压、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白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核性脊膜脊髓炎患者以下肢瘫痪、麻痹、神经源性尿储留及神经根性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脑脊凌蛋白明显高于单纯性结核性脑膜炎组(P<0.01),颅压(P<0.01)及脑脊液氯化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颅压降低是该病的主要特点,早期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安慧茹;王仲元;刘琳;李净;王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把握自然咳出痰液真菌半定量培养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建立相对准确适用的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对不同年龄段无呼吸道炎症患者咽拭子和临床呼吸道炎症患者自然咳出的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半定量培养;统计分析出院时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列出四格表,计算其临床准确性.结果 无呼吸道炎症人群口咽部真菌半定量培养的阳性概率为0.090(56/622),其中≥50岁组为0.175(41/234);均为念珠菌;教量均为少量.出院时确诊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培阳率为0.972(700/720),其中≥50岁组为0.976(638/654).其临床准确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尤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72、0.910、0.926、0.996、0.943、0.882、10.8、0.031,≥50岁组分别为0.976、0.825、0.940、0.923、0.936、0.801、5.577、0.029;总体与≥50岁组比较,其灵敏度χ2为0.149,P>0.5;特异度χ2为10.314,P<0.01.结论 痰液真菌半定量培养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略低,若同时进行特异度高的其它检验(譬如直接涂片检查等),将更有价值;若从自然咳出的痰液中检出非念球菌真菌,则有感染菌的可能;若数量大于少量,则意义更大;≥50岁组存在较高的真茼感染风险性;鉴于真菌感染患者中≥50岁组高达0.91(654/720),相关指标以≥50岁组者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键;杨肇立;李俊如;胡馥生;周文;陈旭;任萍;黄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提高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1296例胸部创伤及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它外伤的住院治疗伤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伤者经保守或手术治疗,治愈1271例(98.07%),死亡25例(1.93%).结论 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为创伤性休克及大失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主要死亡原因,还需重视肺挫伤的治疗.重伤或者心脏、大血管操作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急救措施.
作者:甘崇志;刘胜中;耕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并分析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的MRS结果,评价MRS在星形细胞瘤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星形细胞瘸患者共21例进行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MRS特点,对MRS测定的代谢物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MRS较其正常侧表现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Cr峰较稳定,MI峰散见升高.Lac峰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明显升高.随星形细胞瘸恶性程度上升,NAA/Cr、NAA/Cho减小,Lac/Cr、Cho/Cr升高.NAA/Cho在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Cr在WH03级与4级星形细胞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体素MRS有助于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NAA/Cho、Lac/Cr具鉴别意义.
作者:吴珂;游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P模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水肿型胰腺炎(AEP)及对照组模型,在制模后0、3、6、12、24h分期分批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淀粉酶含量,作中性粒细胞分离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切取胰腺标本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ANP组PMN凋亡率明显降低,至术后24h降至(1.87±0.41);AEP组PMN凋亡率则明显升高,术后12h达到峰值(12.33±0.41);对照组PMN凋亡维持在(6.30±6.57)水平.各时相点组间比较,3、6、12、24h ANP组PMN凋亡率低于AEP组(P<0.05).结论 AN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而AE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则存在较多的凋亡,提示急性胰腺炎的转归与循环中性粒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俊;刘震;李晓东;陈玉祥;张跃天;黄卫;刘友春;方向;刘续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低氧(hypoxemia;anoxemia;hypoxia)是指循环血液中的少氧状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10.66kPa.可由肺泡通气功能不足、弥散功能障碍、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或右至左分流等原因所致.低氧对多种组织有损害作用,因低氧血症程度、发生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对机体影响亦不同.已有研究显示低氧可导致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调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并增加细胞外基质沉积,提示低氧具有致纤维化作用.在此我们就低氧与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正平;谢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60岁.食管下段鳞癌,病长约3cm,累及深肌层.常州产26mm WH-D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2d进半流质饮食出院.出院后2周自觉胸闷,反复呕血,再次入院.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血液,遂于2004年3月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胃胀如球,切开胃壁探查见吻合口下紧邻吻合口处胃主动脉瘘,直径约0.6cm.术中出血约3800ml.患者血压为零.
作者:潘传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压宁定和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压宁定和多巴胺,疗程3~5d.观察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心力衰竭控制显效67.5%,有效22.9%,无效11.4%.结论 联合应用压宁定和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DM2、p14ARF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MDM2、p14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0%(6/25)及56.52%(13/23)(χ2=5.298.P=0.021),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DM2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χ2=8.270,P=0.004),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χ2=6.700,P=0.010),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14ARF、p21WAF1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MDM2蛋白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增高;而p14ARF、p21WAF1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降低.MDM2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14ARF、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曾义;徐宏;游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yelin B1、CDK1和14-3-3蛋白在人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Cyclin B1、CDK1和14-3-3蛋白的表达.结果 Cyelin B1和CDK1在正常脑组织和各病理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Cyclin B1和CDK1的表达强度随胶质瘤病理级别不同呈递增趋势;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cfinB1和CDK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14-3-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胞浆,在胶质瘤组织中其表达强度随病理级别不同呈递减趋势,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4-3-3蛋白与Cyclin B-1以及14-3-3蛋白与CDK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77,P<0.05;r=-0.701,P<0.05).结论 联合检测三者在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启富;王东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