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PA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王祥军;周士福;时伟峰;刘学忠;吴露露

关键词:乳腺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uP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uPA、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uPA、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uPA、MMP-9的高表达;uPA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患者中的治疗应用.方法 选择62例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枝川液,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根据诊断来决定针刺部位,对引起疼痛的发病病灶和相关部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五号球后针进行直接注射.结果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作者:何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氯雷他定口服及雷尼替丁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总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1%及8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作者:周敏;刘杨英;李福民;程石;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前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组(35例)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8ml,1次/d,共2周.对照组(33例)除不用疏血通外,其他用药与疏血通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的含量.结果 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PAI活性、Fig、D-二聚体(D-D)、vWF、GMP-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I、GMP-140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l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余琴;李新;欧阳迎春;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药物热,且常在抗结核治疗的前2个月内发生,以单纯型发热较多,弛张热型多见.结论 在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在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并给予正确处理,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刘泽明;黄永茂;邹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硝苯地平治疗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治疗榆尿管下段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1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B组44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止痛剂作用率、外科干预率.结果 B组与A组在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强止痛剂使用率、外科干预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苯地平具有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葛劭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作用.方法 将早孕待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无痛人工流产术前3h将米索前列醇0.4mg舌下含服;对照组常规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术中宫颈松弛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宫颈松弛度、术中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简便、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人工流产术前常规用药.

    作者:李祥芬;凌涛;高文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和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溶剂,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Masson's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可缓解肾小管的损伤,减少肾间质的细胞外基质,4、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治疗组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血肌酐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治疗组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上调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幼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53基因药物抑制人鼻咽癌生长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索p53基因在鼻咽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以人鼻咽癌CNE细胞株为实验时象,将重组人p53腺病毒药物(1010rAd/p53)感染人鼻咽癌CNE细胞,用免疫组化实验的方法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药物(rAd/p53)对人鼻咽癌CNE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药物(1010rAd/p53)对人鼻咽癌CNE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药物(rAd/p53)对人鼻咽癌CNE细胞生长能有效抑制,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敖敏;何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龄老年人冠脉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 vs 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周晓芳;田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在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中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受试制刺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本试验采用双周期自身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受试者分两组,先后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60mg,两次用药间隔1周.采用HPLC-MS-MS测定.结果 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右美沙芬Cmax为(5.32±4.31)μg/L和(5.10±3.93)μg/L;Tmax为(1.90±0.64)h和(2.35±0.84)h;t1/2(ke)为(5.27±1.23)h和(6.30±1.91)h;AUC0-tn为(41.6624±45.1097)μg·h/L和(43.2911±48.7679)μg·h/L,AUC0-∞为(44.7446±50.3424)μg·h/L和(46.7772±53.5734)μg·h/L;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98.00±17.31)%、(96.20±17.69)%.对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在处方与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试验过程中,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在试验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杨晓燕;田晓娟;刘泽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时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任朝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进行妇科普查时疾病栓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423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和4050例经腹部检查的妇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妇科普查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疾病检出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尤其对子宫肌瘤、宫颈囊肿的诊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超声在妇科普查中的价值明显优于腹部超声,值得在妇科普查中推广.

    作者:尹旭;邓素梅;杨玉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计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重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子癫前期组,15例轻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子癫前期组CD+34/CD+45和CD62P+总数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子癫前期可能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素琼;霍震;杜月君;唐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宫颈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26例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组织病理,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5月~2009年1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26例阴道脱落细胞学TBS分类法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检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 26例患者中炎症15例(57.7%),轻度不典型增生6例(23.1%),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11.5%),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7.7%).结论 阴道脱落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范围广泛,需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游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像束激光治疗黄褐斑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像束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黄褐斑疗效.方法 60例黄褐斑患者根据Wood灯结果,采用像束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3~5次后,表皮型组疗效优于真皮型、混合型(X2值分别为15.32,10.11,P<0.005),混合型组与真皮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5,P=0.207).结论 像束激光治疗黄褐斑总体有效,对表皮型优于其他两型.

    作者:张桂丽;王建国;陆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判断肾功能损害及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用乳胶颗粒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同时用酶法检测这些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患者血清胱押素C分别为(0.67±0.31)mg/L、(1.32±0.28)mg/L、(2.17±0.75)mg/L、(3.58±0.27)mg/L和(5.41±0.63)mg/L,各组肾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早期反映肾损害,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全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标准降脂治疗与强化降脂治疗对降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75例AMI患者,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10mg/d.连续使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4周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40mg/d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10mg/d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仍获得很好的调脂作用.

    作者:袁月;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时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溶栓后2h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EF值,2周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缺血复发及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作为复合临床终点,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治疗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IVR、全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上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郝志敏;卢冬喜;郝玉静;王峥;赵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 了解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glucose,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FPG、PPC以及HbAlc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6mmol/L、6.03mmol/L和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0.0%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62.5%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14.3%的患者HbAlc水平<7.0%,两者的HbA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发生7次轻微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胡茂清;张洪茂;杨雪;罗玉;周雪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蛋白(T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ASA法测定42例确诊为HSP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不同临床表现者(合并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的血浆TM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血浆TM水平在急性期为(7.49±1.95)μg/L、恢复期为(3.99±1.16)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6±0.59)μg/L;急性期又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38、18.63、4.50,P<0.01).急性期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TM水平较未合并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升高更明显[(9.15±2.14)μg/L vs(6.65±1.19)μg/L](t=4.077,P<0.05).结论 血浆TM水平在HSP患儿急性期、尤其有肾脏损害时明显升高;血浆TM可能参与HSP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动态检测血浆TM水平有助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作者:廖先华;许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